《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主讲:文军教授jwen@soci.ecnu.edu.cn一、实践、惯习和场域二、发生结构主义三、反思社会学与社会学的反思第五讲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PierreBourdieuwasasociologistwhobecameoneoftheleadingthinkersoftheFrenchacademyinthelastquarterofthe20thcenturyandwhoseinfluencereachedoutsideoftheboundariesofhisdiscipline.一、实践、惯习和场域1、实践理论(Praxeology)实践既是自由的又是受限制的。实践既非全然有意识也非全然无意识。它植根于连续不断的习得过程。其特点是:(1)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同时还有暂存性。(2)具有模糊性、盲目性和不确定性。(3)策略性。2、惯习(habitus)惯习是一种内化的、具体化的社会结构,是人们对社会世界的结构进行内化的产物。是由积淀在个人身体内的一种主观精神结构,其表现形式为知觉、评判和行动的各种身心图式。其包括:(1)从微观上看,惯习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2)从经验上看,惯习是人们的实践;(3)从感知上看,它具有一种发生性的分类功能,这种功能也是植根于实践之中的。3、场域(field)场域是各种客观位置的关系网络。它是由依附于某种权力或资本形式的各种位置间的一系列客观历史关系所构成的。因此,是一种方法论关系主义的分析思路。4、惯习、场域与实践的关系场域与惯习的关系首先是制约关系,其次是认知建构关系,且后者取决于前者。实践是场域与惯习之间辩证关系的产物。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首先要了解各种“场域”及其资源配置状况,其次就是要重新引入行动者的直接体验,揭示其“惯习”。在社会实践中,实践受到惯习的指引,人们在惯习的指引下,运用各种可得资本,通过实践不断形塑、建构起“场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不断地创造和再生出惯习本身。惯习又受到场域的制约,是场域在个体主观世界中的内化,场域通过塑造惯习而制约着实践,故实践既是能动的又是受动的。(惯习×资本)+场域=实践二、发生结构主义1、布迪厄反对那些科学主义的、唯智主义“实体论”思维方式,而代之以一种他称之为“关系论”的思维方式。2、在布迪厄看来,“在社会世界中存在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关系——不是行动者之间的互动或个人之间主体际性的纽带,而是各种马克思所谓的‘独立于个人意识和个人意愿’而存在的客观关系”。对于他使用的几个主要概念——场域、惯习、资本,布迪厄始终强调它们具有的关系性特征。3、关系社会学不仅仅体现在抽象的认识论上,还体现在许多具体的社会学研究环节中,特别是对象建构的问题上。三、反思社会学与社会学的反思1、反思社会学在社会学中,倡导反思性研究,提出“反思社会学(reflexivesociology)”的学者早已有之。如在现象学、阐释学、常人方法学、科学知识社会学以及后现代社会学等诸多理论中,先后都有社会学者提到“反思社会学”的问题。。例如,古尔德纳(A.Gouldner)在其1970年出版的《即将到来的西方社会学危机》一书中,就曾明确提出要建立一种“反思社会学”,并将理论的产生和理论家的生活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的主要旨趣,倡导社会学要认识自己(knowitself),认为理论的建构受到了理论家的个人生活经验以及个人价值判断的强烈影响,作为一个社会学家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和反思。常人方法学的反思性主要关注那些同时描述与建构社会环境的实践,其“反思性”蕴含在“可说明性(accountability)”之中,意指社会学描述是与专业社会学家所探究的行动场域相通的,它描述反思于产生这些描述的情境(也就是说,社会学家的说明本身就是行动场域的组成部分,并通过与行动场域中的其他行动和信念相互作用而不断改变着行动场域)。在方法论上对反思性的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学研究本身的反思,它涉及对社会学作为一种“工作”自身的逻辑方法的考虑,其中包含着对传统社会学的批评,并彻底从中摆脱出来。二是要求所有方法必须有助于揭示实践活动的反思性属性,同时要求研究者必须采用非个人的方法论。反思社会学是社会学认识论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它并非现有社会学中众多的专业性分支之一,而是任何严格的社会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通过反思社会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揭示社会学者在研究社会世界的时候容易犯的唯智主义的偏见。2、布迪厄反思性的特点从反思的主体来看,与仅仅把个人作为反思主体的其他学者不同,布迪厄的“反思性”既把个人作为反思的主体,又认为反思社会学是一项集体事业,“反思的主体最终必然是要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科学场域”。从反思的对象来看,“反思社会学的基本对象不是个别分析者,而是植根于分析工具和分析操作中的社会无意识和学术无意识”。从反思的目的来看,布迪厄的反思社会学不是要破坏社会学的认识论保障,而是要巩固它,不是要削弱它的客观性,而是要扩大社会科学知识的范围,增强它的可靠性。正是这一目标使布迪厄主张的反思性与现象学的、文本的和其它后现代的形式的反思性分道扬镳了。3、反思社会学的作用首先,反思有利于增强社会学科学的自主性。其次,反思有利于推动科学进步和知识增长。再次,反思有利于科学而独立地建构起自己的研究对象。最后,反思有利于消除幻觉,使知识分子获得更大的自由。4、反思社会学的启示第一,反思社会学的理论自觉要求研究者不仅对理论具有开阔的视野和深入的理解,而且对理论的起源语境和演变历史的“谱系学”具有批判性的把握。第二,反思社会学家自身所处的生存条件和社会境况现状实在令人难以愉悦。第三,社会学的学术场域中存在的大量失范现象一时还难以改观。第四,受常识性知识的影响,社会学家的科学惯习令人担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