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主讲人:某某某胰腺解剖流行病学•胰腺癌占全部肿瘤1%-2%•胰腺肿瘤中最常见的病变,约占75-90%。•发病年龄以40-70岁为高峰,也有儿童患者的报道;•男女比例约2-5:1。•目前预后仍然较差,死亡率较高,据报道,死亡率近100%。•发病率和死亡率由肿瘤排列中的第10位上升到第8位和第6位。病因与发病机制•胰腺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高危因素:长期大量吸烟: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3倍饮酒饮食:高脂、低纤维、咖啡等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F-萘酸胺、联苯胺等糖尿病患者慢性胰腺炎患者遗传因素病理胰头颈钩突部:60-70%体部:15-20%尾部:5-10%弥漫或多灶性:5-10%大体病理:胰腺癌大体上为质地坚实的结节性肿块,与周围胰腺组织界限不清,切面呈灰白或淡黄白色,常有棕红色出血斑点或坏死灶。组织病理:1.导管细胞癌:最主要的类型,约占90%。白色多纤维、易发生粘连的硬癌。少血供、无包膜,易侵犯神经和神经周围淋巴管。2.腺泡细胞癌:仅占不足1%,大小不等的腺泡样结构。质地较软,易出血坏死。临床表现与体征•腹部胀痛不适、腰背部疼痛、体重下降或恶病质、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等•胰头癌:无痛性黄疸;胰体尾癌:背痛明显。•查体可有消瘦、黄疸、上腹部压痛、上腹部肿块等,晚期可有腹水实验室检查1.血清生化检查血、尿淀粉酶可一过性升高,血糖亦可升高,糖耐量曲线有异常。胆道梗阻是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碱性磷酸酶、转氨酶可轻度升高,尿胆红素阳性。2.免疫学检查肿瘤标记物CEA、胰胚抗原(POA)、胰腺癌特异抗原(PaA)、胰腺相关抗原(PCAA)、糖类抗原CA19-9等均升高。胰腺癌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检查不能显示胰腺,没有价值。•胃肠道钡餐:十二指肠粘膜皱襞平坦、消失、僵硬、双边。胰头癌较大时可显示十二指肠曲和十二指肠降段内侧呈反3字征。胰腺癌影像学表现——CT直接征象:1.胰腺实质性肿块:主要征象。(1)肿块的形态为类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肿块的边缘不光整,与正常的胰腺组织界限不清。(2)平扫时肿块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肿块较大时可出现更低密度的液化坏死区。由于胰腺癌大多为乏血肿瘤,并具有硬化、纤维化等特点,增强扫描时早期不强化或强化不明显,延迟扫描时是缓慢强化。2.胰腺的外形、轮廓及大小的改变:横径在头部3cm,体部2.5cm,尾部2cm。肿瘤小于3cm时,胰腺外形改变可不明显。间接征象:胰管扩张、胆总管扩张、肿瘤侵犯胰腺周围血管、肿瘤侵犯胰腺周围脏器肿瘤转移灶等等。胰管、胆总管均受累可表现为双管征。双管征串珠样周围血管侵犯胰腺癌影像学表现——MRI•1、胰腺肿块:T1WI为低或等信号,T2WI为稍高或混杂信号,抑脂序列可区分出肿块。增强扫描:正常胰腺明显强化,肿瘤部分仅轻微强化。2、胰管、胆管:MRCP可清晰地显示狭窄、扩张的胰胆管。胰头癌T2WIT1WI胰尾癌T1WIT2WIT2WIT1WI胰头癌肝内胆管扩张鉴别诊断: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病变区多肿大,局限,边缘不整齐,液化坏死多见,钙化少见。•胰腺炎病变区可大可小可正常,液化坏死少见,钙化多见,特别是沿胰管走向分布的钙化是其重要特点。•胰腺炎的胆胰管扩张一般不规则,常贯通病灶,而胰腺癌不能贯通病灶,常在肿块区截断,发现转移灶也是一鉴别的重要征象。鉴别诊断:胰腺囊腺癌或瘤•当胰腺癌出现较大的液化坏死灶时,则需要与其鉴别,胰腺囊腺癌或瘤的CT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囊壁可见不规则壁结节,增强后囊壁和纤维分隔可强化,部分瘤体中央可见钙化。•MRCP上少见胆胰管扩张梗阻征象。鉴别诊断:胰岛细胞瘤•发病年龄较轻,在20岁以下。•如果是无功能性的,体积较大,边界清楚,内部可见液化坏死和出血,无胆管梗阻征象,钙化有时可见。•如果是功能性的,瘤体体积较小,常合并有内分泌功能,有助于鉴别。治疗胰腺癌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胰腺癌手术可切除性的影像学判断1、病变局限在胰头,肿块〈4cm;2、肠系膜上动脉与胰之间脂肪间隙存在,无血管受侵3、无肝及其他器官转移。对于不能手术常作姑息性手术、放化疗及对症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