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绍钧的小说创作一、生平简介叶绍钧(1894-1998),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圣陶,江苏苏州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1921年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他主要作品:1921年-1937年期间:《隔膜》(1922)、《火灾》(1923)、《线下》(1925)、《城中》(1925)、《未厌集》(1928)、《四三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早期童话集《稻草人》、30年代的《古代英雄的石像》(1931)等童话集。1929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创作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较有影响的小说。二、叶绍钧小说的主要内容:1、早期小说:爱与美的泛爱主义。2、叶绍钧的短篇小说成就:“教育小说”与“教育小说家”。这方面的代表作有短篇《潘先生在难中》,长篇《倪涣之》。代表作《潘先生在难中》正如茅盾所说:“在叶绍钧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也就是描写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几篇;现在还深深的刻在记忆上的,是可爱的《潘先生在难中》,这把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没有社会意识,卑谦的利己主义,precaution,琐屑,临虚惊而失色,暂苟安而又喜,等等心理描写的很透彻。”潘先生之类代表了“在虚惊来了的时候最先张皇失措,危险过去后就最先哈哈大笑,揉揉肚子就将理想折扣为零的妥协主义”。叶绍钧这一类的短篇小说还有:《饭》、《校长》、《城中》等。代表作长篇小说:《倪涣之》4、农民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多收了三五斗》写于1933年,写中国农村“丰收成灾”的现象。例文:“旧毡帽朋友今天上镇来,原来有很多的计划的。洋肥皂用完了,须得买十块八块回去。洋火也要带几匣。洋油向挑着担子到村里去的小贩买,十个铜板只有这么一小瓢,太吃亏了;如果几家合买一听分来用,就便宜的多。陈列在橱窗里的花花绿绿的洋布听说只消八分半一尺,女人早已眼红了许久。今天粜米就嚷着要一同出来,自己几尺,阿大几尺,阿二几尺,都有了预算。有些女人的预算里还有一面蛋圆的洋镜,一方雪白的毛巾,或者一顶结得很好看的绒绳的小囝帽。难得今年天照应,一亩田多收这么三五斗,把一向捏得紧紧的手稍微放宽一点,谁说不应该?缴租、还债、解会钱,大概能够对付过去吧;对付过去之外,大概还有多余吧。在这样的心境之下,有些人甚至想买一个热水瓶。这东西实在怪,不用生火,热水冲下去,等一会倒出来照旧是烫的;比起稻柴做成的茶壶窠来,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例文:“‘乡亲’还沽了一点酒,向熟肉店里买了一点肉,回到停泊在万盛米行船埠头的自家船上,又从船梢头拿出咸菜和豆腐汤之类的碗碟来,便坐在船头开始喝酒。女人在船梢头烧饭。一会儿,这只船也冒烟,那只船也冒烟,个个人留着眼泪。小孩子敞口朝天的空舱里跌跤打滚,又捞起浮在河面的脏东西来玩,惟有他们有说不出的快乐”。三、叶绍钧小说的现实主义风格:1、冷静地观察,客观的描写。“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文中。2、同情与讽刺兼备。3、结构谨严、匀称,精于布局,讲究结尾异峰突起、讲究“余味”。4、语言凝练、朴实、纯正、富于表现力和暗示力。叶绍均说“写作是一件苦事情,慢慢写……一天一篇的事情似乎从来不曾有过”。“下笔向来是慢的;写了一节要重复诵读三四遍,多到十几遍,其实也不过增减几个字或一两句而已”。“因此,听人家说文字不过是小节,重要的在乎内容,我不能够表示同意,虽然我没有写过甚么文章表示反对。我并不是不同意内容的重要……可是,说文字是小节,不是等于说语言是小节吗?说语言是小节,不是等于说语言不妨马虎吗?马虎的语言倒能够装纳讲究的内容,这个道理我无论如何想不通。按我的想法,讲究的内容惟有装纳在讲究的语言里头,才见得讲究,这儿所谓语言,少到一词一句,多到几千言几万言几十万言,一起包括在内。换句话说,讲究的语言就是讲究的内容的具体表现。脱离了语言的内容是甚么,我不知道,总之不是文艺了”。小说开头,借一只苍蝇,写他们的活动背景:“电风扇嗡嗡翁,好像在梦里。一个苍蝇敏捷地停在玻璃杯口,想尝尝柠檬汽水什么味道;但是不等那几个给卷烟熏黄了的指头拂过,它又飞到窗沿上观赏大上海的夜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