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初级)内容考试内容按照典型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教学环节(教案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进行组织,对教育技术基本知识以及教学环节中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进行考核。基本知识:1、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2、教育技术应用的意义教案设计:1、教案设计流程2、电子教案的设计与制作资源准备:1、资源准备的基础知识2、数字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存放3、教学演示课件的制作教学实施:1、教学实施的基础知识2、教学设施的使用3、教学中的交流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2、对学生学习的评价3、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一、NTET中信息技术考查知识点1、Word中:文本的输入、格式设定;突出显示修订、加批注;文档换名另存等2、Excel:排序、求和、求均值、标准差函数(stdev)、条件格式设定、条件计算、给工作表重命名、创建图表等3、PowerPoint中的各类插入元素(视频、图片、文本)、幻灯片的切换效果(结合具体的情境)、动画效果设置等4、电子邮件的发送(加附件)二、教育技术考试操作题题型Interte操作题型1、网址的收藏及改名2、网页的搜索3、网页上图片的保存4、主页的设置5、网页保存为文本文件6、收藏夹中文件夹的建立与整理电子邮件的收发1、邮件的新建2、收件人、标题和正文的输入3、附件的添加Word题型1、在规定位置处输入文字2、设置字体、字号、颜色、字型(如加粗、倾斜、加下划线等)3、文字的对齐方式设置(如左对齐、居中、右对齐)4、编号的插入与设置5、页码的插入与设置6、删除指定的文字7、批注的添加8、着重号的添加及颜色设置9、文字和标点符号的更改10、文字的特殊效果设置11、文章段落设置,如首行缩进2个字符、段前和段后间距12、段落中首字下沉设置(如下沉字体、下沉行数、颜色等)13、查找与替换,如文字和标点符号的替换14、文字的边框设置15、数学公式的输入16、图片的插入14、修订:突出显示15、批注的插入16、表格的插入17、文字的底纹颜色设置18、页眉和页脚19、分栏20、特殊符号的插入:如①②③④21、字符的间距设置22、Word保存为网页格式23、表格格式的套用24、行和列的删除15、图片设置成灰度图16、页面设置17、图片的水印设置PowerPoint题型1、插入文本框、输入文字2、字体、字号、颜色、字型(如加粗、倾斜、加下划线等)3、文字的对齐方式设置(如左对齐、居中、右对齐)4、图片的插入及设置(如透明、大小、环绕方式)5、文字或图片的自定义动画的设置6、给幻灯片添加编号和可更新的日期7、幻灯片背景颜色和背景图片设置8、幻灯片切换效果设置9、剪贴画的插入10、超链接的设置(链接到幻灯片、链接到网页)11、音乐的插入与设置12、艺术字的插入与设置13、项目列表符号的修改14、标注的添加15、图形的组合16、幻灯片模板的应用Excel题型1、求总分2、排序3、行和列数据的插入4、柱形图的插入5、行的合并6、字体、字号、颜色、字型(如加粗、倾斜、加下划线等)7、行的底纹颜色设置8、单元格的格式设置(如合并单元格、保留小数位数)9、工作表的重命名10、函数的使用:RANK、SUM、AVERAGE11、序列的填充(如学号:1023689401~1023689412)12、数据的筛选D、概念等理论复习资料1.教育技术: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2.教学设计: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3.教学设计过程中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特征、起点水平、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4.学习者起点水平的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预备技能的分析,了解学习者是否具有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二是对目标技能的分析,了解学习者是否已掌握了教学目标中的部分内容;三是对学习态度的分析,可采用态度量表、观察、会谈等方式进行。5.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和工具。广义的媒体是实现信息从信源到信宿的一切手段,包括书本、图片、电影、电视、计算机、网络、通信卫星等。6.媒体成为教学媒体的两个基本要素:用于储存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用于支持教与学的活动。7.多媒体:指的是多媒体信息和多媒体技术,所谓多媒体信息是指集数据、文字、图形与图像为一体的综合媒体信息。多媒体技术则是指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具有交互性的系统。集成型、交互性、和控制性是多媒体的三个最基本的特征。8.教学媒体选择依据:1)依据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内容。3)依据教学对象。4)依据教学条件。9.教学媒体选择方法:1)问题表。2)矩阵式。3)算法型。4)流程图10.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订策略、选择媒体或资源、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等过程。11.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单元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信息资源查找与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作品范例设计、评价量规设计、单元实施方案设计、评价修改。12.授导型教学:指在课堂教学中以讲解、演示、操练及练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问题化学习等方法综合运用课堂教学形式。13.授导型课教学环境中的教学媒体(至少四种):.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大屏幕、实物展示台、录像机、影碟机14.探究型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围绕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15.探究型学习的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16.探究型学习的特点: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17.MiniQuest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情境、任务、成果三部分。18.皮亚杰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19.教育评价:是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20.教育评价功能:导向功能、鉴定功能、监督功能、调节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21.诊断性评价:是为了使教学更适合于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在一门课程和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对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所进行的评价。22.形成性评价:是在学习进展过程中所做的评价,具有反馈的功能,其目的是监督学习进程,对学习进程进行调整或修正,这类评价将原来预定的发展目标作为评价依据。23.总结性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是在学习结束之后所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关注的是整个教学阶段所产生的结果,目的是了解整体的教学效果。总结性评价具有对后继新阶段的诊断性评价的作用。24.教学目标是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要求,根据层次和表述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教学总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之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学习目标,这涉及学习目标的分类问题,按照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可以把学习目标因素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其中认知领域又包括知道、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25.教学重点指教学内容中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知识技能,在整个教学内容中占据核心地位,通常重点多集中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上。综合地考虑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也有利于理清教学重点。26.教学难点指教学内容中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部分,是学生学习中感到阴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地方。重点和难点有时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不一定,而且并不是每节课的内容都有难点。27.行为主义学习是个体某些条件限制下产生的反应;个体习得的行为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侧重于学习的外部行为研究,对陈述性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学习有指导意义。教师要观察学生行为变化,及时强化;支持了程序式教学设计。对学习者的认知加工和学习环境的丰富程度都没有特别高的要求。28.认知主义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由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认知结构将发生改变。比较适合那些需要进行较高认知加工的任务,比如问题解决技术(规则的演绎、推导与简单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强调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提供适当的问题情景,支持了信息加工式教学设计。对学习者的认知加工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29.人本主义主张研究人的整体意识性、人的尊严、价值及其本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和人格的自我实现。对学生完善的个性和人格的培养;对个性强,性格孤僻的学生的教育。重视合作学习和发挥学生主动性;重视学习动机、情意教育;支持双主式教学设计。教师要有对自身职业和学生的热爱,要有责任心。30.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力图在更接近实际的情境学习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个人理解的意义。适合于非良构领域的复杂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即一些需要高认知加工的任务,如复杂的问题解决,认知策略的选择与调控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设计合适的任务或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支持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者要有很强的认知技能及自我控制能力;学习环境能充分展示问题的复杂性,提供足够的材料、细致数据分析与操纵的工具等。31.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内涵是:知识与能力: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32.什么是教育技术,它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哪些方面?答: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它的主要研究领域可以从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来回答,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系统设计、内容讯息设计、教学策略、学习者特征分析等;开发主要包括:文印技术、音像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综合技术等;利用主要包括:媒体的利用、革新技术的推广、实施并制度化、政策与法规等;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教学系统管理、信息管理等;评价主要包括:问题分析、参照标准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33.教育技术相关的理论有哪些,它对教学有哪些影响?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主要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等。可以从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