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知识要点 兽医传染病学 30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0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知识要点兽医传染病学30%2010-06-24第一节动物传染病与感染一、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二、传染病的特征:⒈特异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⒉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⒊被感染的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⒋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⒌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⒍具有明显的流行规律;(周期性、季节性)三、传染病的发展阶段(传染病的病程):⒈潜伏期;⒉前驱期;⒊明显(发病)期;⒋转归期(灰复期)四、一类疫病:是指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需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性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的疾病。五、一类疫病包括:口蹄疫、猪水疱病、猪瘟、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等14种。二类疫病:是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的疾病。三类疫病:是指常见多发、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动物疫病。六、感染的类型:⒈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⒉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⒊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⒋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⒌典型感染和非黄型感染;⒍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⒎持续性感染和慢病毒感染;第二节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一、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⒈传染源;⒉传播途径;⒊畜群的易感性。二、传染源:是指有某种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活的动物机体。三、传染源包括:患病动物、病原携带者。四、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染动物所经历的路径称为传播途径。五、传播途径包括:水平传播、垂直传播六、水平传播:传染病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传播。包括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两种方式。七、直接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被感染的动物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不需要任何外界条件因素的参与而引起的传播方式。2八、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使易感动物发生传染的方式,称为间接接触传播。九、间接接触传播包括:经空气传播、经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污染的土壤、经活的传播媒介传播。十、垂直传播:即从亲代到子代之间的纵向传播。包括:胎盘传播、经卵传播、产道传播。十一、疫源地:有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存在的地区称为疫源地。包括传染源、被污染的物体、房舍、牧地、活动场所以及这个范围内怀疑有被传染的可疑动物群和储存宿主等。十二、根据疫源地范围大小,可分别将其称为疫点或疫区。通常将范围小的疫源地或单个传染源所构成的疫源地称为疫点。若干个疫源地连成片且范围较大时称为疫区。十三、自然疫源地: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地方称为自然疫源地。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病原体不需要人或家畜能完成世代更替的传染病叫。十四、传染病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散发性、地方流行性、流行性(暴发)、大流行。十五、流行过程的季节性:某些动物传染病经常发生于一定的季节,或在一定的季节出现发病率显显著上升的现象。十六、季节发生的原因:⒈季节以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存在和散播的影响;⒉季节对活的传播媒介的影响;⒊季节对动物活动和抵抗力的影响。十七、流行过程的周期性:某些传染病经过一定的间隔时期,还可以再度流行,这种现象称为传染病的周期性。十八、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饲养管理因素。第三节动物流行病学调查一、发病率:是指发病动物群体中,在一定时间内,具有临床症状的动物数占发病动物群体总动物数的百分比。二、死亡率:是指发病动物九体中,在一定时间内,发病死亡的动物数占该群体总动物数的百分比。三、病死率:是指发病动物群体中,在一定时间内,发病死亡的动物数占该群体中发病动物总数的百分比。四、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内容:⒈疾病流行情况;⒉疫情来源的调查;⒊传播途径和方式的调查;⒋当地状况。第四节动物传染病的诊断方法一、动物传染病的诊断方法包括:⒈临床综合诊断;⒉实验室诊断;二、临床综合诊断方法包括:流行病学诊断;临床诊断;病理解剖学诊断。三、实验室诊断包括:①病理组织学诊断;②微生物学诊断;③免疫学诊断;④分子生物学诊断。四、微生物学诊断包括:病料的采集;病料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和鉴定;动物接种试验。五、免疫学诊断包括:血清学试验;变态反应。六、血清学诊断包括:凝集反应、中和反应、沉淀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免疫酶技术等。七、分子生物学诊断包括:PCR技术、核酸探针技术、DNA芯片技术等。/*第五节动物传染病的综合防疫措施一、防疫工作的原则是:⒈建立、健全各级特别是基层兽医防疫机构,以保证兽医防疫措施的贯彻落实;⒉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兽医法规;⒊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二、防疫工作基本内容:⒈平时的预防措施;⒉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3三、平时的预防措施包括:⒈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增强家畜机体的抗病能力。贯彻自繁自养的原则;⒉拟订和执行定期预防接种和补种计划;⒊定期进行杀虫、灭鼠、防鸟,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⒋作好检疫工作;⒌加强联防工作。四、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⒈及时发现、诊断和上报疫情并通知邻近单位做好预防工作;⒉迅速隔离病畜,污染的地方进行紧急消毒。若发生危害性大的疫病,应采取封锁等综合措施;⒊实行紧急免疫接种,并对病畜进行及时和合理的治疗;⒋严格处理死畜和淘汰的病畜。五、动物传染病的综合防疫措施包括在:⒈疫情报告和诊断;⒉检疫;⒊隔离和封锁;⒋消毒、杀虫、灭鼠、防鸟。六、当发现重要的法定性传染病时,一定要迅速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疫情,并通知邻近单位及有关部门注意预防工作。七、当动物突然死亡或怀疑发生传染病时,应立即通知兽医人员。在兽医人员未到场或尚未作出诊断之前,应采取下列措施:将疑似传染病病畜进行隔离,派专人管理;对病畜停留过的地方和污染的环境、用具进行消毒;完整保留病畜尸体;不得随便急宰,不许食用病畜的皮、肉、内脏。八、检疫:是指利用各种诊断和检测方法对动物及其相关产品和物品进行疫病或病原体或抗体检查。目的是查出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病传播。九、隔离:病畜、可疑感染家畜、假定健康家畜。十、可疑感染家畜:未发现任何症状,但与病畜及其污染的环境有过明显的接触。假定健康家畜:除病畜和可疑感染家畜外,疫区内其他易感家畜。十一、我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当确诊为一类疫病或当地新发现的家畜传染病时,应进行封锁。执行封锁时应掌握“早、快、严、小”的原则。十二、根据消毒的目的,消毒可分为:预防性消毒、临时消毒、终末消毒。消毒的方法包括机械性清除、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生物热消毒法。十三、常用的化学消毒药有:氢氧化钠、石灰乳、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过氧乙酸、来苏儿、克辽林、新洁尔灭、洗泌泰、消毒净、度米芬、双链季铵盐、环氧乙烷、福尔马林、菌毒敌等。十四、常用的杀虫方法有:物理杀虫法、生物杀虫法、和药物杀虫法。十五、目前常用的杀虫剂有:⑴有机磷杀虫剂:敌百虫、敌敌畏、倍硫磷、马拉硫磷、双硫磷、辛硫磷等。特点是用量较小、毒杀作用迅速、多数在环境中易分解。但毒性较大,并有残留现象,对人畜有一定危害。⑵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胺菊酯等,特点是广普、高效、击倒快、残效短、毒性低、用量小等特点,对抗药性昆虫有效。⑶昆虫生长调节剂:保幼激素、昆虫生长调节剂等。特点是不污染环境,对人畜无害。⑷驱壁剂: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避蚊胺等。十六、药物预防:是为了控制某些疫病而在畜群的饲料、饮水中加入某种安全的药物进行集体化预防。十七、药物预防的原则和方法:⑴选择合适的药物。(一般选用常规药物即常用的一线药物,预防疾病的目标很明确时可选用特定药物。⑵严格掌握药物的种类、剂量和用法。⑶掌握好用药时间和时机,做到定期、间断和灵活用药。⑷穿梭用药,定期更换。(一种药物连续使用一年左右即可考虑更换。⑸注意经料给药应将药物搅拌均匀,特别是小型饲养场手工拦料更要注意,采取由少到多、逐级混合的搅拌方法比较可靠。经水给药则应注意让药物充分溶解。十八、传染病的治疗原则:早期治疗,标本兼治,特异和非特异性结合,药物治疗与综合措施相配合。4十九、治疗用药原则:注意药物的适应证,合理使用,有的放矢;掌握剂量,既要做到用药足量保证疗效,又要防止用药过量引起中毒;疗程要足,避免一天一换药,否则药物在血液中达不到有效浓度,难以取得应有疗效;对于抗菌药物应定期限更换,穿梭用药,不宜长期使用一种药物,以免产生耐药菌株;既要注意联合用药,又要避免药物种类过多造成浪费或药物中毒,或药物间发生颉颃作用。二十、传染病治疗方法包括:⒈针对病原体的疗法:⑴特异性疗法;⑵抗生素疗法;⑶化学疗法;⑷抗病毒药疗法;⒉针对动物机体的疗法:⑴加强护理;⑵对症疗法;⑶针对群体疗法。二十一、预防接种:在经常发生某些传染病的地区,或有某些传染病潜在的地区,或经常受到邻近地区某些传染病或威胁的地区,为了防患于未然,在平时有计划地给代健康畜群进行的疫苗免疫接种,称为预防接种。二十二、免疫程序:根据一定地区、养殖场或特定动物群体内传染病的汉行状况、动物健康状况和不同疫苗特性,为特定动物群制定的接种计划,包括接种疫苗的类型、顺序、时间、次数、方法、时间间隔等规程和次序。二十三、紧急免疫:指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家畜进行的应急性计划外免疫接种。二十四、被动免疫:是指将免疫血清或自然发病后康复动物的血清人工输入未免疫的动物,使其获得对某种病原的抵抗力。二十五、免疫接种的方法:皮下、皮内、肌内注射或皮肤刺种、点眼、滴鼻、喷雾、口服等不同的接种方法。二十六、免疫接种注意事项:⒈预防接种应有周密的计划;⒉应注意预防接种的反应;⒊几种疫苗的联合使用;⒋合理的免疫程序。二十七、制定免疫程序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⒈当地疾病的流行情况及严重程度;⒉母源抗体的水平;⒊上一次免疫接种引起的残余抗体水平;⒋家畜的免疫应答能力;⒌疫苗的种类和性质;⒍免疫接种方法和途径;⒎各种疫苗的配合;⒏对动物健康及生产能力的影响。二十八、预防接种后的反应:⒈正常反应:是指由于制品本身的特性而引起的反应,其性质与反应强度随制品而异。⒉严重反应:程度较重或发生反应的动物数超过正常比例。(原因是:生物制品质量较差;使用方法不当,如接种剂量过大,接种技术不正确、接种途径错误等。⒊合并症:指与正常反应性质不同的反应。(主要包括:超敏感—血清病、过敏休克、变态反应;扩散为全身感染;诱发潜伏感染。二十九、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⒈疫苗因素;⒉疫苗保存与运输;⒊免疫程序;⒋免疫接咱方法;⒌动物因素。5二、共患病1、口蹄疫概述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诊特征是在口腔黏膜、四肢下端及乳房等处皮肤形成水疱和烂斑。成年动物多取良性经过,幼龄动物多因心肌受损而死亡率较高。我国民间俗称本病为“口疮”、“蹄癀”。病原口蹄疫病毒属于微RNA病毒科中的口蹄疫病毒属,口蹄疫病毒分为7个血清型,即A、O、C、SAT1、SAT2、SAT3(南非1,2,3型)及AsiaI型(亚洲I型)。各血清型间无交叉免疫现象,但各型在发病临诊症状方面的表现却没有什么不同。每一个血清型又包含若干个亚型,同型各个亚型之间也仅有部分交叉免疫性。口蹄疫病毒在流行过程中及经过免疫的动物体均容易发生变异,即抗原漂移,故口蹄疫病毒常有新的亚型出现。口蹄疫亚型已达到80多个,我国主要是A、O和亚洲I型,欧洲主要是A、O型,均以O型多见。乳鼠对本病毒非常敏感,是最好的实验动物,一般用3~5日龄(也可用7~10日龄)的豚鼠,皮下或腹腔接种,于16~30h内死亡。病毒对酸和碱都特别敏感,2%~4%氢氧化钠、3%~5%福尔马林溶液、5%氨水、0.2%~0.5%过氧乙酸或5%次氯酸钠等均为口蹄疫病毒良好的消毒剂。流行病学自然条件下口蹄疫病毒可感染多种动物,偶蹄目动物易感性最高,易感性的高低顺序依次为黄牛、奶牛、猪、羊、鹿、骆驼。幼龄动物易感性大于老龄动物。患病动物及带毒动物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染源,口蹄疫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传染病,一经发生往往呈流行性,在牧区,多呈现大流行。口蹄疫流行具有一定的周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