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医疗救援体系课件(刘红梅)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与院前应急管理北京急救中心刘红梅2013.10.29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与院前应急管理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构建院前急救在紧急医疗救援体系中的作用院前应急管理内容与流程紧急医疗救援体系中院前应急管理建设的方向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构建1983《卫生部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城市医疗救护网:在城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领导和所在单位直接领导下,实施急救的专业组织。它不仅承担现场急救和途中护送,同时也包括医院急诊救治的全过程。急救站:急危重患者及意外灾害事故病人的现场和护送途中的抢救治疗。医院急诊室:接收病人,抢救、诊治、留观急危重患者。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构建200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框架由医疗救治机构、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和医疗救治专业技术队伍组成。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要素1:医疗救治机构要素2:医疗救治信息网络要素3:医疗救治专业技术队伍急救机构:包括紧急救援中心与医院急诊科。传染病、职业中毒、核辐射救治及后备医院等机构。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构建组成要素1:医疗救治机构:包括急救、传染病和职业中毒、核辐射救治及后备医院等机构。急救机构包括紧急救援中心和医院急诊科。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构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紧急救援中心接受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指挥、调度本行政区域内医院的急救资源,开展伤病员的现场急救、转运和重症病人途中监护。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紧急救援中心,在紧急状态下,经授权具有指挥、协调全省(直辖市)医疗急救资源的职能。必要时,紧急救援中心(120)可以与公安(110)、消防(119)等应急系统联合行动,实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救援。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构建医院急诊科负责接收急诊病人和紧急救援中心转运的伤病员,提供急诊医疗救治,并向相应专科病房或其他医院转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接受所在市紧急救援中心指挥、调度,承担伤病员的现场急救和转运。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构建组成要素2: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包括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中心和应用系统。通过统一的公共卫生信息资源网络,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构建组成要素3:医疗救治专业技术队伍省、市(地)两级政府应从当地医疗机构抽调高水平的医疗技术人员,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专业技术队伍。其组成人员平时在原医疗机构从事日常诊疗工作,定期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演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接受政府卫生部门统一调度,深入现场,承担紧急医疗救援任务。按区域指定具备条件的紧急救援中心和传染病医院作为医疗救治培训中心,负责医疗救治专业技术队伍的培训工作。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构建2005年北京两会紧急医疗救援体系:指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其他灾害事故、意外事件时,医疗卫生部门所采取的紧急医疗救治行动和卫生处置措施。由实施紧急医疗救援任务的部门、组织和机构构成网络系统,分为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两个方面。北京市的院前急救网络由北京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城八区急救点、郊区县的紧急医疗救援分中心和急救点共同构成;院内急救网络由全市153家二、三级医院急诊科、ICU室和部分大型综合医院的专科急诊抢救中心构成。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构建2006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根据“分级救治”原则,按照现场抢救、院前急救、专科治疗几个阶段组织实施救护。北京急救中心(120)和北京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999)负责应急处置工作中的院前急救工作;各级医院负责后续救治;红十字会等群众性救援组织和队伍应积极配合专业医疗队伍,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工作。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卫生监督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负责做好疾病控制和卫生防疫准备,并严密组织实施。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构建2006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医疗卫生救援组织机构包括: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的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专家组和医疗卫生救援机构、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医疗卫生救援机构: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医疗急救中心(站)、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化学中毒和核辐射事故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构建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演变地位:城市医疗救护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框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机构。范围:急救机构+医院急诊科——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医院急诊科、传染病和职业中毒、核辐射救治及后备医院等机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救中心(站)、综合与专科医院、化学中毒和核辐射事故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职能:单纯医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突发公共事件响应院前急救在紧急医疗救援体系中的作用院前急救体系是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前急救机构职能的重要性:——紧急医疗救援的第一线:患者现场抢救和和护送途中的抢救治疗——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指挥调度医疗急救资源、与110、119等紧急救援机构的联动、突发公共事件救援、专业人才队伍培训、医疗救援体系应急能力建设。医疗急救中心(站)、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化学中毒和核辐射事故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医疗救援组织体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专家组医疗卫生救援机构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构建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医疗卫生救援机构领导、组织、协调、部署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提供咨询建议、技术指导和支持。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任务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专家组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构建医疗救援应急响应分级响应Ⅰ级响应Ⅳ级响应Ⅱ级响应Ⅲ级响应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构建Ⅱ级响应的启动Ⅰ级响应的启动Ⅲ级响应的启动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国务院启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有关部门启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特别重大事件(Ⅰ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省级人民政府启动省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有关部门启动省级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重大事件(Ⅱ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Ⅳ级响应行动发生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市(地)级人民政府启动市(地)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Ⅲ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县级人民政府启动县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Ⅳ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各级响应启动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根据需要及时派出专家和专业队伍支援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卫生救援特别重大事件的有关指示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和协调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开展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导和协调落实医疗救治等措施及时向国务院和国家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和反馈有关处理情况事件发生地的省(区、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下,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组织、协调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Ⅰ级响应行动各级响应行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卫生救援重大事件的有关通报后,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分析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建议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Ⅱ级响应行动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的报告后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开展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Ⅲ级响应行动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必要时应当快速组织专家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进行技术指导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的报告后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处理工作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调查、确认和评估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Ⅳ级响应行动院前应急管理内容与流程类别内容自然灾害水旱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害、生物灾害。事故灾害危险化学品、核与辐射污染、矿山事故、建筑工程事故、特种设备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城市轨道交通、通路桥梁、火灾、燃气事故、人防工程事故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动植物疫情、食品安全与职业危害社会安全事件(1)重大群体性事件:高校群体性事件、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公共场所滋事事件、民族宗教群体性事件;(2)重大刑事案:重大恐怖事件和刑事案件;(3)涉外突发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外国人(包括港、澳、台)伤亡或一定政治和社会影响的事件。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一次事件伤病亡100人以上,且危重伤病人员多。一般事件(Ⅳ级)较大事件(Ⅲ级)重大事件(Ⅱ级)特别重大事件(Ⅰ级)一次事件伤病亡10—29人,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突发公共事件。一次事件伤病亡30—49人,或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突发公共事件一次事件伤病亡50—99人,或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的突发公共事件。院前应急管理内容与流程院前应急管理内容与流程院前应急管理内容与流程信息报告时限:120调度指挥中心派车后3分钟内电话口头报告,及时补报;现场医务人员将病人送达医院后5分钟内向120调度指挥中心报告;现场检伤分类人员将检伤分类情况及时向现场指挥报告。程序:120调度指挥中心接警后报告主管院长、办公室、医务部、总值班(夜间及节假日);办公室、医务部、总值班分别报中心领导、局办公室、应急办、医政处、局值班室,遇特殊情况报市政府或相关行政部门。内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或伤病情况、伤病亡人数、目前采取的措施及去向。院前应急管理内容与流程现场医疗救护各医疗救治梯队接到紧急医疗救援指令后应在最短时间内携带标准装备赶赴指定地点。到达指定地点后,立即向现场指挥报到并领受任务,按照规范开展检伤分类、现场救护、监护转运等救援工作。院前应急管理内容与流程现场医疗救护(一)检伤分类组1.依据检伤分类标准,对安全区的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2.对经过检伤分类的伤病员,按危重、中等(重)、轻症伤病员和死亡情况分别用红、黄、蓝(绿)、黑四种颜色的伤票标识,伤票应挂在伤病员身上。3.对经过检伤分类的伤病员按标准表格进行统一登记。4.将检伤分类的结果实时向现场指挥报告。院前应急管理内容与流程现场医疗救护(二)医疗救护组1.“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对经过检伤分类的伤病员分别进行止血、包扎、固定等医疗处置。对危及生命的伤病员进行现场抢救,维持生命体征。2.将经治伤病员的拟诊、伤情、急救处置、注意事项逐一填写伤病员情况单,并置于伤病员衣袋内。3.对伤病员按标准表格进行统一登记并实时向现场指挥报告。院前应急管理内容与流程现场医疗救护(三)监护转送组1.在现场指挥的统一安排下,将经检伤分类及救治后伤病情相对平稳的伤病员转送至指定医院。分流标准:三级医院一次接收重症伤病员4-5人,轻伤病员20-30人;二级医院一次接收重症伤病员2-3人,轻伤病员5-10人。2.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在医疗仓内密切观察伤病员病情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3.运送到医院后应向院方接诊人员交待病情并交接病情记录单。4.将伤病员送达指定医院后立即向现场指挥及调度中心报告。院前应急管理内容与流程装备配置标准各分站储备外伤急救包10个,每个装备如下:名称数量名称数量三角巾10个颈托3个固定骨折夹板2套口咽管2个止血带(长、短各一条)2条绷带卷5个检伤伤票3套急救臂标2个尸体袋1个院前应急管理内容与流程装备配置标准医生个人外伤包标准(1个)名称数量名称数量三角巾5个颈托1个固定骨折夹板1套口咽管1个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