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字化校园中开放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研究》实施方案广东省汕头市潮阳黄图盛中学郑永锦潮阳黄图盛中学是汕头市利用侨资兴建的一所区属公办重点高中,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优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6年3月学校向中央电化教育馆提交课题《数字化校园中开放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研究》的立项申请,同年12月课题被正式立项为“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立项号为063621580。为确保课题研究工作得到顺利开展,特指定此实施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化浪潮势不可挡,迅速延伸到国防、科研、教育、经济等各个领域,它不仅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相结合毫无疑问地成了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从国际范围来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主要模式,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学习。到90年代中后期,国际教育界认识到信息技术可以在教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美国教育技术论坛第三个年度报告中,第一次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营造来看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认为整合的内涵、实质不是将信息技术仅仅作为一种工具、手段,而是强调要营造和创设一种全新的数字化教学环境,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核心最本质的思想。早在“九五”期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从此“应用教育技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逐步成为人们广泛的共识。2000年10月25日,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并做出决定: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2004年秋季,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广东等省开始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这次实验的目标任务之一就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平2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而能够实现这一转变的途径就是信息技术和新课程的整合,即通过大力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创设一种全新的数字化教学环境,支持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协作”的学习模式,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目前,许多课程都只侧重于传输知识,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尽管有的教师也利用一些新的教学媒体和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但是教师预先确定好教学内容和步骤,往往将课件设计成线性结构,总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技术在这里仅仅只是说教式教学的补充,更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这种现状与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背道而驰。因此,能否建设好数字化教学环境、能否运用信息技术为课改服务,关系到新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教育能否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接轨的大课题。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新的传授知识和组织学习方式迫在眉睫。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刚入学时就有一定的差异,其学习动机、学习目标、知识背景、生活经验、资质和学习态度等各不相同。同时,他们还认为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创造出学习作品,建构知识概念。许多教育专家认为,教学法不仅仅只是纯粹地传输信息。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给予的信息,根本就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这会使得学生过于迷信书本知识而不会主动应用已有知识进行探索与创新。我们实施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扼杀教育创新的僵化模式。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主要是利用粉笔、黑板及其它视听媒体,通过口授、板书、演示等多种方式进行授课,这是一种传递接收式教学,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接收状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难以得到较好的发挥。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不能只是现代化的特殊“黑板”,我们要求它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动口,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教学课件是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实现和支持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必须服务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适合新课程教学的使用。教师在设计这种新型的多媒体课件时,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导航器,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3向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反馈情况,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和内容的选择性。我们要营造和创设的数字化教学环境,这环境指什么?就整合而言,学习过程中学习主体以外的一切都是环境。这种环境具有支持情境创设、人机多重交互、资源共享、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特点,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把丰富的信息浓缩进计算机网络中,使学习交流在更丰富的层面上展开,从而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这比将信息技术当作一种工具、手段的意义要深远的多。由于条件的限制,这一教学模式目前并不能够全面的普及应用。但它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拓展,我们必须进行积极探究。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在教学中要选择什么样的教具、方式,应视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定。现代信息技术只是教学系统的一个组成部份,它只有和系统的其它部份如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对象等有机的结合,才能产生出理想的教学效果。要注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优势互补,做到统筹兼顾,相得益彰。我们要通过教学探索和研究,最终实现以下几种转变,即教师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学生地位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发现知识,媒体作用由教师辅助演示讲解转变为学生手中的认知工具,教学过程由教师讲与写、学生听与记转变为教师创设学习情景、学生“自主、探究、协作”的模式。我们要让现代信息技术成为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成为培养具有创造思维、创新能力和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材的教学手段。三、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一)研究目标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开放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实现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1、研究提高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交互性、开放性的策略和方法,开发适合新课程教学的新一代教学软件;2、开发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学习平台,研究网络环境下数字化学习的组织形式;3、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经验;44、研究并探索利用论坛、博客等网络手段进行交流合作,为学校教学服务的途径与方法。(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的有效性研究2、开放性教学软件的开发及应用研究3、网络环境下数字化学习平台及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4、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5、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特征与对策研究。四、课题的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一)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以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法、调研法等方法。实验法要有明确的实验目的,要进行实验设计(要有实验假设),要对实验过程进行控制,要收集有关信息和数据,要对实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提炼、形成实验结果、以验证假设。行动研究法要注意五个环节(计划、行动、考察、反馈与调整)和螺旋式上升的规律。采用什么研究方法,以何方法为主,以何方法为辅,要结合学校实际和课题实施的具体情况而定。(二)实施步骤A、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2月)1、做好课题的选题、论证、申报及立项等工作。2、制定课题具体研究方案。3、组织课题开题,举办课题研究人员培训班,召开科研课题专题报告会等。4、进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竞赛。B、实施阶段(2007年1月—2009年2月)1、完善课题研究方案,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2、开展阶段性研究成果评选活动,对项目实验研究进行阶段性评估。3、评选一批优秀课件及教学案例。4、进行阶段性成果总结验收,召开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研讨会。C、总结阶段(2009年3月—2009年8月)5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提交工作报告。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并对项目质量进行终结性测评。3、评选优秀研究成果,结集出版优秀课例及论文集。4、召开课题研究成果总结表彰大会,推广应用优秀研究成果。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一)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学校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1999年收归潮阳区直属时,确定了“科研兴校”,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办学思路。在上级和黄丕通先生等社会力量的支持下,注入大量的资金,所有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电教平台、液晶投影,2002开通了千兆“校园网”,现已建有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学科网站、校园论坛、校园博客、校园视频、数学图书馆、中央电教馆资源库等系列数学化资源;分批购置200多台电脑,先后装备二个64座学生电脑室、一个配备精良的电子备课中心、一个连接internet的80座电子阅览室,并为各处室配备办公电脑,为专任教师配备了手提电脑,形成了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将信息平台、管理平台、教学平台组合起来的校园网络集成应用系统。教师自主开发、制作了大量教学软件,构建了大容量教学资源库。教师们在每一个教室内都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这为全体教师全面参与实验提供了可能性。学校的教学设备、实验仪器、研究资料等较为齐备,在研究经费方面也能提供保障。(二)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2002年,学校参与汕头市教育局承担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题《网络时代教师素质要求的研究》试验,2004年子课题《网络时代高中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实验研究》成功结题,同时启动广东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实验研究》。学校在各级有关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论文及课件评比中取得喜人的成绩:2003年陈秋萍的课例获广东省中学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二等奖。2004年10月,受汕头教研室推荐,郑永锦参加第二届全国“汉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研讨会”交流,他和林贤珠、马楚卿的论文分别荣获论文评比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2005年杨凌参加全国第九届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获二等奖;姚丹虹、陈海楝、林贤珠参加汕头市新课标教学设计比赛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一等奖;陈海楝自制课件《功》在K12中国中小学教育网课件比赛获一等奖;黄洪斌、曹祖志参加汕头市中小学教师自制课件比赛6分别获一等奖和二等奖。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带动了学校的整体改革。教职工在各项业务竞赛中,获国家、省、市、区各级奖项达60多人次,在国省市级刊物发表及获各级奖项论文达100多篇,并出版了二本教育教学论文集《图盛翠果》。这几年,学校在生源素质低下的情况下,高考成绩不断攀升,低进高出,创当地兄弟学校未有佳绩,2002年、2005年有两位同学分别以900分佳绩摘取广东省语文科单科状元桂冠。近两年来,学生在诸如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化学竞赛、圣陶杯作文大赛、省“少男少女杯”现场作文大赛等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有80多人次。2002年、2005年,我校两次成功承办市、区校园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现场会,学校的现代教育、教学模式已在汕头市起到了很好的辐射作用。(三)主要参加者的情况课题负责人是现任校长陈平,1962年10月出生,1983年7月参加工作。中学生物高级教师,汕头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校长,曾主持部级的分支课题《生本教育德育研究》,参与过汕头市教育局承担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题《网络时代教师素质要求的研究》试验。业务副校长郑永锦,1967年5月出生,1989年7月参加工作,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汕头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先进教师,曾参与汕头市教育局承担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题《网络时代教师素质要求的研究》试验,主持国家“十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作文三步法”子课题的教学实验,并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