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杨白劳要向黄世仁缴纳地租?2.杨白劳与黄世仁之间是什么关系?他靠什么维系?今天农村中实行的是什么土地制度呢?那么在中国5000年文明史上,中国曾经出现过哪些土地制度?课程标准: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习目标(1)理解井田制的性质、特点和影响(2)弄清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及存在的问题,(3)知道为了解决土地兼并采取的措施(4)了解租佃制度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从井田到私田的变化历史时期土地制度所有制形式劳动者身份耕作方式夏商周春秋战国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国有奴隶集体耕作封建土地私有制私有农民个体劳作课堂探究1:从原始社会到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是如何变化的?原始社会土地实行公有制,你如何理解这种土地的公有制呢?氏族公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生产力低下井田制的构成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井田制=公田+私田公田——贵族占有农夫耕作,收获全部归贵族。私田——劳动者的份田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公田与私田奴隶社会——井田制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材料二:……将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这些亲族除获得土地外,还得到大量物资、武装和人口等。——《岳麓·历史Ⅰ》材料三:田里不鬻(yǜ)。——《礼记·王制》从材料一看,土地是谁的?经过“材料二”土地实际归谁控制?材料三又说明了什么问题?请准确归纳井田制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实质(所有制):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动动脑阅读材料:该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铁器、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初税亩(承认土地私有)私田出现→商鞅变法(法律形式确认土地私有)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变化的原因、过程①根本原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②瓦解表现:不事公田,私田私有③私有制确立过程税制改革:齐:相地而衰征鲁:初税亩秦国:商秧变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思考: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1、原始社会实行土地公有制;2、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3、春秋以后,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建立,战国时期,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最终确立,一直延续2000多年。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问:承德避暑山庄属于哪一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刘邦废除秦朝苛法、豁免其徭役减轻人民的负担,如减轻田租,什五税一,“与民休息”,释放奴婢,凡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解放生产力,“兵皆罢归家”“以功劳行田宅”让士兵复员归家,给予他们土地及住宅,使他们从事生产劳作,迅速恢复提高国民经济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国有“官田(公田)”类型用途私有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1.主要形式1)占主体地位的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过程?2)它的来源有哪些?3)你认为它不断发展后,会导致什么情况出现?1)战国→汉代→宋初→明清2)来源公田转化为私田军功赏赐土地买卖3)土地兼并地主庄园庭院图(这是东汉典型的庄园主居住的庭院)东汉陶城堡(城堡是豪强地主为保卫田庄而建)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墓内的壁画,重现了庄园农、林、牧、渔等生产的情况。聚族而居农民与庄主有强烈的依附关系有私人武装自给自足田庄经济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土地兼并带来什么危害?课堂探究2:3.抑制土地兼并⑴原因:⑵措施:●北魏——隋唐前期: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明朝:重新丈量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保护小农经济,稳定社会,巩固统治。明朝政府为整顿田赋,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登记每块土地的面积、地形、四至和田主姓名,并绘制图册,因所绘田亩图形很像鱼鳞,所以称为“鱼鳞图册”,它是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3.抑制土地兼并(3)局限性:◆不能真正抑制土地兼并。◆因为封建土地私有制有两个特点,即土地属于私人所有,可以自由买卖与转让。这些特点导致土地兼并现象贯穿整个封建社会,成为不可根治的弊端。1.概念: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地租,由此,地主与农民形成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2.原因:土地兼并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材料一: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就是一个以“佣耕”为业的农民。材料二: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的现象已经普遍。材料三:唐代田庄经济发展。破产的农民——“庄客”或“庄户”不得不向庄主“贷其种食,赁其田庐,终年服劳,无日休息”。材料四:北宋的租佃制有两种形式:即“合种”和“承佃”。依据材料和课本知识概括租佃制发展历程。1)战国:租佃方式产生;2)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比较普遍3)宋代: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4)明清:租佃制普及全国。3.发展历程: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4.影响:②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③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雇佣劳动关系)课堂探究3:材料一:佃户见田主,略如主仆礼仪。——《畿辅通志》材料二:(雇工与雇主)共做共食,彼此平等相称,素无主仆名分。——《大清律例》卷二八材料三:(雇工)无论有无文契年限,俱以凡人科断。——《大清律例》卷二八据以上清代史料,说说租佃农民与早期“佣耕”农民有何不同,并尝试理解这一变化的意义。明清以来:依附关系减弱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农民身份提高。表现——契约纳租方式确定,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雇佣关系的出现,农民身份更加自由。影响——促使资本主义萌芽。明清以前:地主——佃户(部曲)有强烈的依附关系,表现为农民义务繁多。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