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剖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吴江区菀坪学校沈志伟上图是一条沟通中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被誉为什么?它是何时开通的?图说历史(一)汉朝的对外交往1、开通丝绸之路功劳最大者:2、开通时间:3、路线:4、作用:张骞西汉汉武帝时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沟通了中西交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知识梳理图说历史图中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为唐朝的对外交往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知识梳理(二)唐朝的对外交往1、主要史实(1)传播唐朝文化——鉴真东渡日本、日本遣唐使来华(2)学习别国的先进文化——玄奘西游天竺2、特点: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涉及面广3、作用:密切了唐朝和日本、印度等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材料: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经济、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对外交通(陆路、海路)发达,在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支持下,唐朝和亚洲、欧洲各国之间的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亚洲各国的商人、僧侣和学者不断到中国,聚集在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大城市中,唐都长安成为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唐朝时期,与中国往来的国家发展到70多个。这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声誉,很多外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宋代对外交往路线有何特点,政府如何管理?图说历史知识梳理(三)宋朝的对外交往宋代的海外贸易(1)主要港口:广州、泉州(2)管理机构:市舶司(3)贸易范围: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4)对国家财政的影响: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上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图说历史知识梳理(四)明朝的对外交往1、友好:郑和下西洋(1)条件:(3)经过: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抵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4)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关系。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2)目的: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加强中国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新航路开辟是为了开拓市场,掠夺财富,属殖民扩张活动。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在动机上有何不同?知识梳理(四)明朝的对外交往2、冲突:戚继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1)背景:(2)过程:倭寇入侵损害财产,破坏主权台州九战九捷,扫平浙江倭寇;进入福建广东,肃清倭寇;平息东南沿海倭患。汉唐宋元明时期外交往来频繁的共同原因及影响?原因:①国家强盛,经济文化等方面居世界先进地位;②海陆交通发达;③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④科技的发展。影响:中外之间的交往,增进了中外双方的了解、联系和友谊,促进了中外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问题探究“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梁启超(五)清朝前期的对外关系1、冲突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1662年荷兰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1689《尼布楚条约》②时间:③从哪国手中收回:①原因:②过程:③人物:④条约:知识梳理()致荷军总督揆一招降书:()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锯,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通过戚继光,郑成功,康熙的事迹,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评价)①背景: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材料: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自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并下令关闭沿海其他口岸,只留广州一个口岸对外通商,并以《防夷规条》限制外国人在华的活动。材料:“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帆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材料: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贵,遂成风俗。材料: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清朝前期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及影响?问题探究(五)清朝前期的对外关系2、闭关锁国政策②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封闭性和保守性,清朝统治者认为无需同外国经济交流;担心开放使领土主权受到侵犯;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危及统治。①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但不是绝对禁止。④影响:(1)积极影响:对西方殖民者侵略,起过一定自卫作用。(2)消极影响:与世隔绝,未能适时学习西方,逐渐落伍。知识梳理③过程:禁海政策—四口通商—一口通商,十三行管理。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主要史实西汉唐朝明朝清朝前期宋朝丝绸之路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闭关锁国政策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知识梳理宋西汉明唐清二、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及对外内容的基本走向:对外政策:从汉唐宋元的到清朝的;对外内容:从汉唐宋元以_________________为主到明清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开放闭关锁国经济文化和平交往友好交往与反侵略冲突并存归纳总结公元前100多年,中国就开始开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汉代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和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芝麻等西域文化成果。西汉时期,中国的船队就到达了印度和斯里兰卡,用中国的丝绸换取了琉璃、珍珠等物品。中国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活跃期。据史料记载,唐代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多达70多个,那时候的首都长安里来自各国的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成群。这个大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15世纪初,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到了东南亚很多国家,一直抵达非洲东海岸的肯尼亚,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明末清初,中国人积极学习现代科技知识,欧洲的天文学、医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知识纷纷传入中国,开阔中国人的知识视野。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结合今天我国的对外政策,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感悟升华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