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山中杂诗吴均与朱元思书吴均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他的散文以写山水景物见长,文体清拔,时人或仿效之,人称“吴均体”。关于作者: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关于体裁——骈体文:骈体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的文章,本文是骈体文。韵柯飘荡负势轩邈yùnkēpiāodàngfùshìXuānmiǎo泠嘤缥碧横柯窥谷língyīngpiǎobìhéngkē鸢和鸣戾天息心经纶yuānhèmínglìtiānxīxīnjīnglúnkuīgǔ朗读1、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注意恰当停顿,读出语句意思。2、从上下文的语句关联中,要读出自己的理解,从语气、语调中表现出来。3、对语句中的意思要通过重音强调出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轻快)(舒缓)(惊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慨叹、平缓、轻慢)(惊叹)(轻松、欢快)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消散一样的颜色上下、左右顺、随往东往西译文: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东时而西。从富阳到桐庐的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piǎotuān青白色急流的水—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汹涌的波浪像奔驰的马译文: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波浪像奔驰的马。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miǎolíngyīngyuānlì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高山”凭依(高峻的)的形势,争着向上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形容水声的清越相向和鸣到天上,戾,至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筹画、治理流连忘返;“反”同“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好像,如同互相掩映同“现”,显现,显露译文: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的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静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整体感知1、总概本文山水特征的语句是哪一句?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静:清澈;动:急猛。鄙弃功名利禄,流连山水,向往归隐山水生活。“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第一段:有写景,有叙事,有抒情。写景:风烟俱净,天山一色。叙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抒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读第2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方法?1、清澈2、湍急侧面描写比喻水色——水皆缥碧水深——千丈见底水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夸张正面描写静(详)动(略)读第3段,思考: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奇山?作者有什么感受?1、视觉2、听觉息心忘反蔑视功名劝友归隐泠泠的泉声嘤嘤成韵的鸟声千转不绝的蝉声百叫无绝的猿声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1、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山仿佛有奋发向上的生命力,“负”“竞”“轩”“邈”“争”“指”诸词用拟人手法,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2、“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表面似乎是写猿鸟等的声音,实质上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第2段:描写异水。第3段:描写奇山。分全文是什么结构关系?第1段:概括从富阳至桐庐的奇山异水。静景、动景山之貌(视觉)山之响(听觉)山之思(联想)山之林(补写)泉响、鸟鸣蝉叫、猿啼总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清、水急鄙弃功名利禄,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小结:本文通过描写沿途所见的奇山异水,既表现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现了作者鄙弃功名利禄,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思想。与朱元思书吴均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蔑视功名利禄,爱慕美好自然,纵情山水骈体文,整散结合,音韵和谐言简意丰写作特点•1.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对偶,比喻,夸张,拟人)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富有生机;•2.详写山,略写水,疏密有致,轻重有度;•3.抓住景物特征,突出奇山异水;•4.随地点的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先俯看碧水,再仰观高山。谈感受:读完此文,你能用一段话表明自己的感受吗?《与朱元思书》一文所绘景色真是美极了!读着吴均的文章,就如同和作者一起游历富春江一样。读到“风烟俱静,天山共色”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象到眼前广阔的视野、明净如洗的天空,感受到作者阔大的胸襟以及从容出游的舒畅心情。本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段分别从“异水”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在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而且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得当。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总之,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积累词汇1、通假字(1)窥谷忘反(2)蝉则千转不穷通“返”,返回通“啭”,鸟鸣声2、一词多义(1)直:争高直指直视无碍(2)绝: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3)上:负势竞上横柯上蔽笔直一直绝妙停止、断向上在上面3、古今异义(1)戾:鸢飞戾天者(2)许:一百许里(3)经纶:经纶世务者古义:至;今义:罪过、乖张古义:左右、上下;今义:允许、许可古义:筹划;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整治的才能4、词类的活用(1)上:负势竞上(2)东西:任意东西(3)奔:猛浪若奔名词用作动词,向上名词用作动词,往东往西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4)轩邈:互相轩邈(5)上:横柯上蔽(6)净: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5、常用虚词(1)自:自富阳至桐庐自非亭午夜分(2)俱:风烟俱净(3)皆:水皆缥碧(4)甚:急湍甚箭甚矣,汝之不惠(5)则:蝉则千转不穷(6)者:鸢飞戾天者从如果都都超过、胜过太、非常就……的人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解释红色字词作业句子翻译: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4、争高直指,千百成峰。5、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作业:1、背诵《与朱元思书》。准备默写。2、请结合课文及上面的内容,并加上自己的想象,写一篇关于富春江的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