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搜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知识搜集症即症状,是病人感到的自身异常变化及医生通过四诊获得的异常征象。症是分析与判断病证的原始依据,主要包括症状(如头痛、咳嗽、胸闷)和体征(如面色白、舌质红、脉弦滑)。证即证候,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阶段本质的反映,它以一组相关的症状,不同程度地揭示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或可认为证是人体生命活动状态的划分。病病即疾病,是在病因作用下,机体正邪交争,阴阳失调,所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全部演变过程,具体表现出若干特定的症状和各阶段相应的证候。辨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临床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证候为论治提供依据的思维过程,即确定属于何证的过程。它是一种将周围环境、正气强弱与疾病特点加以综合考虑的诊断方法。以下6种方法,可以让你迅速判断自己气血是否充足,从而做出相应的调节。1.看眼睛实际上是看眼白的颜色。俗话说人老珠黄,其实指的就是眼白的颜色变得混浊、发黄,有血丝,这就表明你气血不足了。眼睛随时都能睁得大大的,说明气血充足;反之,眼袋很大、眼睛干涩、眼皮沉重,则代表气血不足。2.看皮肤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弹性、无皱纹、无斑等,代表气血充足。反之,皮肤粗糙,无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等,则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足。3.摸手的温度如果手一年四季都是温暖的,代表人气血充足,如果手心偏热或者出汗或者手冰冷,表示气血不足。4.看指甲上的半月形正常情况下,半月形应该是除了小指都有。大拇指上,半月形应占指甲面积的1/4~1/5,其他食指、中指、无名指应不超过1/5。如果手指上没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说明人体内寒气重、循环功能差、气血不足,以致血液到不了手指的末梢;如果半月形过多、过大,则易患甲亢、高血压等病。5.看牙龈牙龈萎缩代表气血不足,只要发现牙齿的缝隙变大了,食物越来越容易塞在牙缝里,就要注意了,说明身体已在走下坡路,衰老正在加快。6.看睡眠成人如果像孩子一样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匀,一觉睡到自然醒,表示气血足;而入睡困难,易惊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噜的人都是血亏。如何正确应用脉诊脉诊是一种简便而细致的诊断方法,要想摸得准确,除掌握各种脉象特点,反复实践,认真分辨外,还要采用正确的诊脉方法。脉诊是一种简便而细致的诊断方法,要想摸得准确,除掌握各种脉象特点,反复实践,认真分辨外,还要采用正确的诊脉方法。诊脉时,要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宜向前或略左右伸展平放,并注意使手臂位置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直腕仰掌,以使血流畅通,不致影响真实脉象。对成年人诊脉,应用三指定位法,即先以医生的中指按在病人掌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的桡动脉上定关脉,然后食指按在中指关脉之前定寸脉,用无名指按在中指关脉之后定尺脉。三指隆起呈为弓形,指头齐平,以指腹按触脉体。三指平布,疏密要适宜,布指的疏密要与患者的身高相适应,身材高大的布指宜疏,身材矮小的布指宜密。小儿寸口脉部位甚短,不宜用三指候寸、关、尺,可采用“一指(拇指)定关法”,不再细分三部。按脉时指力要适当,分浮、中、沉三层进行,轻微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名叫“举”;重按至筋骨为沉取,名叫“按”;不轻不重,中度用力按到肌肉为中取,名叫“寻”。这样寸、关、尺三部,每部都有浮、中、沉三候,合称“三部九候。”在诊脉过程中,三指平布同时使用同样的力量,按诊三部脉象,叫做“总按”,是诊脉常法。也可单按其中某一部,如诊寸部脉时,微微提中指和无名指;诊关部脉时,则微微提食指和无名指;诊尺部脉时,则微微提中指和食指,叫做“单按”或“单诊”。临床上,总按与单按常配合使用,先单按或先总按均可。此外,诊脉时应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患者诊脉前要避免较大的活动或精神刺激,以使气血和调,才能反映出真实脉象。古人曾强调选择“平旦”(即清晨)诊脉,即是此意。医生在诊脉之时,必须呼吸均匀,平静,态度认真,把注意力集中于指下,细心体察脉象。每次诊脉的时间,古人强调不应少于脉跳五十次,现在一般不应少于一分钟,必要时诊脉时间还可长些。时间过短不仅不能精确地体察脉象,而且也容易漏诊促、结、代等脉。何为脉体脉率脉形脉幅?脉象,是由脉位、脉体、脉力、脉率、脉律、脉幅、脉形七个基本要素所组成。由于这七个要素的变动,因而演变出纷纭繁杂的诸多脉象。脉象要素分解脉象,是由脉位、脉体、脉力、脉率、脉律、脉幅、脉形七个基本要素所组成。由于这七个要素的变动,因而演变出纷纭繁杂的诸多脉象。若每种脉象,都能从七要素入手,加以分解,并弄清影响这些要素变化的原因、机理,则有助于对各种脉象的掌握、理解和融汇贯通,不致有如坠五里云雾之感。一、脉位脉位可分浮中沉三候。脉何以浮?无非是气血搏击于外致脉浮。气血何以搏击于外?常脉之浮,可因季节影响,阳气升发而脉浮。病脉之浮,可因邪气的推荡,使气血鼓搏于外而脉浮。如热盛所迫、或邪客于表而脉浮。若正气虚弱,气血外越,亦可因虚而浮。同为浮脉,一虚一实,以按之有力无力分之。何以脉沉?常脉之沉,因于季节变化,阳气敛藏而脉沉。病脉之沉,一可因气血虚衰,无力鼓荡而脉沉;一可因气血为邪所缚,不能畅达鼓荡而脉沉。同为沉脉,一虚一实,以按之有力无力区别之。二、脉体脉体,有长短、阔窄之分。脉长而阔者,健壮之人,气血旺盛,或因夏季阳气隆盛,脉可阔长。病脉之阔而长,可因邪气鼓荡气血,使气血激扬,搏击于脉乃阔而长。正虚者,气血浮动,脉亦可阔长。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别之。脉体短而窄者,一因邪遏,气血不能畅达鼓击于脉,致脉体短窄。或因正气虚衰,无力鼓搏,亦可脉体短窄。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别之。三、脉力脉力分有力无力,当以沉候为准。无论浮取脉力如何,只要沉取无力即为虚,沉取有力即为实。沉而无力者,阳气、阴血虚衰也,无力鼓击于脉,致脉按之无力。沉而有力者,因邪扰气血不宁,搏击血脉而脉力强。若亢极不柔者,乃胃气败也。四、脉率脉率有徐疾之别。疾者,儿童为吉。病脉之疾,可因邪迫,气血奔涌而脉疾;亦可因正气虚衰,气血惶张,奋力鼓搏以自救,致脉亦疾。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分之。脉徐者,可因气血为邪气所缚,不得畅达而行徐;亦可因气血虚衰,无力畅达而行徐。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分之。五、脉律脉律有整齐与歇止之分。气血循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脉律当整。若有歇止,则或为邪阻,气血不畅而止;或为气血虚,无力相继乃见止。二者—虚—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分之。六、脉幅脉来去(即脉之起落)之振幅有大小之别。常脉振幅大者,气血盛。病脉之振幅大,或因邪迫,气血激扬而大;或因里虚不固,气血浮越而脉幅大。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别之。脉幅小者,可因邪遏或正虚,致脉来去之幅度小。二者—虚一实,当以沉以有力无力分之。七、脉形气血调匀,脉当和缓。因时令之异,阴阳升降敛藏不同。脉有弦钩毛石之别,此皆常也。若因邪扰或正虚,气血循行失常,脉形可有弦、紧、滑、代之殊。弦紧皆血脉拘急之象,或因邪阻,或因正虚,经脉温煦濡养不及而拘急。滑乃气血动之盛也。或因气血旺,脉动盛而滑,如胎孕之脉;或邪扰,激荡气血,涌起波澜而脉滑;或正气虚衰,气血张惶而脉滑。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分之。脉代者,因寒暑更迭而脉代者,此为常。若脏气衰,他脏之气代之,脉亦更代,动而中止不能还,因而复动。脉之变化多端。无非是构成脉象的七要素之变动。七要素的变动,无非是气血的变动。气血之所以变动,无非邪扰和正虚两类。故气血为脉理之源,虚实为诊脉之大纲。倘能知此,则诸脉了然胸臆,不为变幻莫测之表象所惑。看“青筋”知疾病青筋的出现是人体痰、湿、疹、毒积滞的反应。身上哪个部位有青筋则此部位有积滞和疾病,如果青筋的颜色深及扭曲,那就是重病的病征。1.手指关节处有青筋凸起:胃肠功能欠佳、腹胀痛、口臭;2.拇指关节下方呈现青筋凸起或扭曲:冠状动脉硬化、心肌劳损、冠心病;3.手掌背部的青筋呈黑色:颈椎肥大症或腰椎病;4.太阳穴呈现青筋:脑动脉硬化、头痛、中风;5.妇女眼部下方出现青筋;妇科病,如痛经、子宫颈炎;6.妇女口角出现青筋;妇女炎症,如念珠菌症、白带过多;7.鼻梁有青筋:肠胃积滞、消化不良;8.下颔呈现青筋:风湿病或下肢疾病;9.额头呈现青筋: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10.腹部呈现青筋:小儿肠胃积滞;11.腹部的青筋凸起呈现黑色,并且出现不规则形态:肿瘤;12.肝部呈现青筋:肝硬化、肝癌;13.下肢呈现青筋:血流障碍、风湿关节痛。补肾误区——六味地黄丸下面介绍一下在广大群众的观念中补肾声誉比较高的六味地黄丸的应用注意事项。六味地黄丸1基本情况:组成:熟地黄160g山茱萸(制)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功能与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2历史沿革:最早来源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里面的肾气丸,主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后来宋代名医、儿科专家钱乙将肾气丸中的温补药桂枝和附子去掉,改为六味地黄丸,记载于《小儿药证直诀》中,用来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发育迟缓等病症。这里注意,六味地黄丸原本是给小儿吃的,小儿是纯阳之体,按照古人的说法,专门补肾阴就可以了,一补肾阳就容易动火,因为小童子元阳没有泄漏。自宋代而降,六味地黄丸被后世医家扩展应用于临床,其应用范围逐渐发展为补肾滋阴之药,如明代名医薛己最善补肾,他就主张,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用八味地黄丸。薛己的实践为许多后世医家认可,他们倡导的补肾观点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以至于后世医家大都遵循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的主张。此外,从药方的组成来看,它可以达到三阴同补(补肾阴、补肝阴、补脾阴)的效果,比如熟地黄可以补肾阴;山茱萸则是肝肾同补,通过补肝来达到补肾的目的;山药能健脾益肾,通过健脾来补后天。由此可以看出,六味地黄丸更适用于肾阴虚患者的治疗范围确定下来。3阴虚、阳虚问题来了,什么是肾阴虚,什么是肾阳虚呢?肾阴虚的典型症状是潮热、盗汗、手心和脚心烦热、口燥咽干,此外还有遗精、梦遗、早泄等。肾阳虚的典型症状是腰膝酸软、不耐疲劳、经常觉得乏力、四肢发凉、喜热怕冷等。有些肾阳不足的人,也可能会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早泄、滑精等性功能问题。但是问题来了,病人从来不照着书本得病!什么意思呢?现在临床上的实际情况是:很多肾虚的亚健康人士往往肾阴虚和肾阳虚混杂在一起,有的时候还兼夹一些湿气、寒气、虚火、中寒……,比如有的人腰酸腿软、稍微一走路就腿沉,平时怕冷,吃点东西就拉肚子,平时手脚冰凉,可是一到了热的屋子里面手心脚心还容易出汗,牙龈还经常渗血,嘴里面干燥没有津液,口臭、记忆力差、早泄遗精,性功能障碍,吃饭不香,吃点凉东西大便还容易拉稀,脾气还急躁,眼睛平时红红的,干涩疼痛,颈椎难受,后背发硬……这都是我平时临床最最常碰到的情况,你说他是阴虚吧,他还怕冷,你说他阳虚吧,他还手心出汗,阴阳俱虚吧,还稍微一吃点补药就上火,“虚不受补”,还兼有脾胃虚寒,肝气不足,碰到这种情况就应该临证组方了,根据病人的病情加减用药,而不是单纯的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用金匮肾气丸了。所以,在临床实际中,很难分清具体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那种很典型的肾阴虚或者肾阳虚的病人在整个肾虚人群中的比例非常小,所以很多人问我:“大夫,我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啊?”这种问题很难回答。4六味地黄丸的服用误区现在很多广告、药商乃至一些不很明白的中医宣传一个理念:“六味地黄丸可以补肾”,于是就造成了在广大人民群众心里面好像六味地黄丸成了补肾的专用药这种观念害人不浅啊!!!1阳虚的人越吃越虚现在很多人不知道是听了什么宣传,一听说是自己肾虚,就买很多六味地黄丸吃,结果出现什么表现呢?有一部分面色偏白,体质虚弱,畏寒怕冷,手脚冰凉,腰酸无力,小便频数,这都属于肾阳不足的表现,这样的人吃六味地黄丸只会把肾气弄得越来越寒。此外,许多因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还一味地服用六味地黄丸,病症就会“雪上加霜”。2脾胃弱的人不适宜吃还有一类虽然肾阴虚但却脾胃功能不好的人也不适宜吃六味地黄丸。因为六味地黄丸是偏于补阴的药,配方中阴柔的药多一些,吃了后会妨碍消化功能。我在临床上见到的误服六味地黄丸导致损伤的最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