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政府部门第一节公共收入、公共支出和政府预算•公共收入和公共支出瓦格纳法则(Wagner‘sLaw):家庭对政府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所以随着一国人均收入的增长,公共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将增长。公共支出包括:(i)政府消费(G)(ii)政府投资(iii)转移支付(Tr)(iv)公债利息支付)(grD)(gI公共收入包括:(i)个人和公司所得税(直接税)(ii)支出税(间接税或直接税)(iii)财产税(直接税)(iv)国有企业利润•政府赤字预算与公债=命题1:政府预算赤字等于政府净债务的变化量。[说明]:令为政府的净金融资产存量,T为扣除转移支付后的一次性总付税收收入,gB=命题2:政府预算赤字等于公共部门投资和储蓄的差额。[说明]:令政府储蓄=总税收收入—政府经常性支出(G+Tr+grD1)GrDTgg1S即(7.2)将(7.2)式代入(7.1)式得:ggSIDEF则有:代入上式及ggggggggBBIGTrBBB1111DD)(再将TIGrDDEFDTIGrDDDgggggggg)(D1111即(7.1)政府为预算赤字融资的途径:(i)向私人部门借债。(ii)向中央银行借债,从而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量来融资。•引入公共部门后的经常项目概念=概念之一:DEFISISISIISSISCADEFISCAppggppgpgppp)()()()()()(:说明][CYSBDBTrBQYdpgppd*1111=概念之二:CA=Y-(C+G+I)gpSSSrBQY*1,对于整个国家而言:说明][对于私人部门而言:I)G(C-YI-SCA)()()()()(*111111所以GCYGCrBQGCDBrQGrDTCTrBQGrDTCYSSSgpgpgdgp基于上述等式得:=概念之三:G)I(C-QTB*1且rBTBCA第二节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相互作用:一次性总付税收的政策效应1.平衡预算下政府支出增加的政策效应•基本假设(i)政府税收是一次性总付税收。(ii)家庭生活于两个时期,即时期1和时期2。(iii)政府在两个时期始终维持平衡预算。•政府支出暂时增加的政策效应=政策令某政府初始时对两时期所制定的财政政策是平衡预算政策,即均为零,现设政府拟通过税收融资来暂时增加G,且该财政计划满足:21DEF和DEF0)(,)(2211TGiiTGi 且 G维持不变) (维持不变 Sg21Siviiig)(=政策对家庭行为的影响11TG将下降。国民储蓄降。在税收暂时增加使会下私人储蓄费没有多大改变。持久收入和第一阶段消gppSS1111SS=政策对经常项目的影响结论:pp经常项目的恶化下降至SS下降至SS10101G(i)小国开放经济S,I图解:CAI0r0S1SpS0pS1r(ii)资本控制经济图解:CAI0r0S1SpS0pS1S,Ir1r结论:始终为零 上升至 下降至 下降至 CArSSGpp1010101rSS(iii)大国开放经济图解:ABCDIS,Ir 1S 0S r1 0r**,IS*r*A*B*C*D*0I*0S结论:。扩至目盈余由国外经常项,扩至大国经常项目赤字由A上升至r世界利率从r下降至SS私人储蓄下降1010****CACDBDB1G•政府支出持久性增加的政策效应政策令某政府初始时对两时期所制定的财政政策是平衡预算政策,即均为零,现设政府拟通过税收融资持久性增加G,且该财政计划满足:21DEF和DEF维持不变。和S,G和G21ggiii21S)()(。且TTGG2121=政策对家庭行为的影响保持不变。+S=SS保持不变。下降,而C持久收入的下降。。且和和g1p11ppTTTG11212121S,TG=政策对经常项目的影响和G21G均无影响。或、对S保持不变1r1CAS2.2.李嘉图等价•李嘉图等价原理只要政府税收的现值保持不变,税收的时间路径对家庭预算约束没有影响,从而也不会影响私人消费支出。•李嘉图等价原理的推论:=在家庭生活于两时期的框架下,给定政府消费支出,,政府投资支出和第二期政府债务,则税收的时间路径对家庭预算约束没有影响。 和21GG 和 ggI21Ig2D[证]在家庭生活于两时期框架下,rDrTTrIGIGTIGrDDggggggg1114.73.7D2212211222112)是结合起来得:)式和(再将((7.3)(7.4),0D0g令111TIGgg1 D则gggIIGG22121D及、、、显然,当给定时,税收现值也得以确定,从而根据李嘉图等价原理得知此时税收的时间路径对家庭预算约束没有影响。•李嘉图等价原理的政策意义=政府支出不变时减税政策对国民储蓄没有影响,从而也不影响经常项目和利率。由于政府会通过将第二期税收增加来偿还第一期的债务,所以实施减税后仍为零。 1)1(Tr1 T g2D(i),且政府初始时对两时期制定了平衡预算政策,即:0D0g令021222111ggggDDTITIG, , G[说明]:现假设政府拟通过债务筹资使其在支出不变的情况下将减少 1T1T 。又因为政府支出在减税时保持不变,所以根据“推论”知减税政策对家庭预算约束没有影响,从而的影响。变化和将不受T和CC2121T11111111111SS)(S)(CGQSCTQGTiipgp 得知:和 根据Sg1由于支出不变时的减税不影响,所以也不影响国民储蓄,从而也不影响经常项目和利率。21C和C•李嘉图等价原理的局限(i)公共部门可能比家庭具有更长的借债视界。(ii)流动性受限制。(iii)存在不确定性。第三节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相互作用:非一次性总付税收的政策效应•非一次性总付税收的额外经济损失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结论:税收会扭曲家庭和企业在其经济决策过程中所面临的相对价格,从而扭曲人们的选择行为,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最终导致额外经济损失。=宏观经济学的经验结论:以个人所得税为例,MTR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工作量普遍降低。总供给减少。•最佳税收制度:巴罗(Barro)的建议建议:政府应该实行长期保持不变的税制,因为边际税率保持不变的税制比起边际税率忽高忽低的税制扭曲成本要低。实现途径:通过在政府支出较高的时期增加预算赤字和公债使预算跨时期得到平衡,而不是在每一个时期都保持平衡,从而使各时期税率维持在相同水平。•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关系:拉弗(Laffer)曲线=总税收收入函数单调性之谜:t对努力工作既有收入效应,又有替代效应。t时Y(t)即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t时T=tY(t)即可能增加,又可能减少。拉弗的推断:从零税收开始,t的提高会带来总税收收入的增加,但在达到某一点之后,税率再提高会使总税收收入减少。=拉弗曲线:tT010t政策含义:如果高税率对创造收入造成严重负激励,那么政府按高税率收取的税收收入很可能低于按低税率收取的收入。第八章货币需求第一节货币:定义、职能和度量•货币的定义货币是指在商品交易中被广泛接受用来作为支付手段的那种“东西”,如现金、支票账户等。种类:(i)商品货币,如金银、牲畜等。(ii)信用货币,即由贵金属或其他商品支持的纸币。(iii)法定货币,即没有商品支持从而没有内在价值的纸币。•货币的职能(i)交易媒介=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能够避免物物交易所要求的需求的双重偶合,从而节约交易费用。(ii)价值尺度=货币作为计价单位可简化相对价格的决定,从而节约交易费用。(iii)储藏手段=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被赋予对资源的支配权,从而可以廉价地充当财富储藏手段。•货币的度量(i)货币层次的划分=划分的依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即在其价值没有任何损失的条件下迅速兑换为现金的能力。=货币供应量指标类别:3M 1M=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转账信用卡存款 M2= 1M+储蓄存款= M2+其它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ii)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指标的界定 1M=流通中的现金+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 1M+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它存款3M= M2+金融债权+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第二节货币经济和家庭预算约束1.货币经济中的实际变量、名义变量与价格•若干名义变量的定义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为Q实际可支配收入为TrBQYd1用实际量度量)(其中1B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为PQ名义可支配收入为PTiBPQPYd1)B(1用名义量度量其中PCPYPSdP名义私人储蓄为CYSdP实际私人储蓄为•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定义:实际利率:现在增加一单位产出去购买金融资产在下期所能多消费的产出数量。名义利率:现在增加一单位货币去购买金融资产在下期所能多获的货币数量。=两者之间的关系: 得:P:由 说明PPPPir111ˆ][ˆ11ˆ1PPP(8.1):根据实际利率的定义得1)1(1PiPr(8.2))式得:)式代入(将(1.88.21ˆ111Pir11ˆPˆ-1rPr,即1ˆ1Pr作为一种近似计算,2.货币经济下的家庭预算约束•假设(i)家庭生活于两个时期,最初和最终都不持有资产,0M2020BBM即(ii)家庭储蓄既可以用于投资,也可以用于积累债券,还可以用于积累货币,)(即11)(PMMBBPISP(iii)货币利率为零。•预算约束1122222111111111)1()()()(MBiTQPCPMBIPTQPCP家庭第二期消费为:家庭第一期消费为:(8.3)(8.4)将(8.3)式和(8.4)式结合起来得:iiMiTQPITQPiCPCP11)()(11222111122111112221111221)1()1()()()1(PiiMPiTQPITQPiCPC:该式两边同除以1P(8.5)又因为rPMirTQITQrCPiPr1)(1)(1C8.5)1(121221112121)式可写为:, 所以(即两时期家庭预算约束。第三节货币需求的交易理论1.鲍莫尔—托宾模型(theBaumol---TobinModel)•家庭持有作为“劣势资产”的货币的收益和成本收益:方便未来的交易,即可节省出售生息资产以获取货币所必须承担的交易费。成本:损失掉持有生息资产所获得的利息收入。=两难选择:若增加货币持有量交易费减少,但利息损失增加。而若减少货币持有量利息损失减少,但交易费增加。•鲍莫尔——托宾模型的基本假设(i)家庭每月的名义收入为PQ,在月初全部自动存入不能直接用之进行交易的生息储蓄账户。(ii)家庭在一个月当中去N次银行,每次取款额为,并且在一月中的每个N分之一时间段内按固定支出率逐渐化完,全月总支出等于全月总收入PQ。(iii)家庭每次前往银行的取款成本为固定成本Pb。NPQNPQ•鲍莫尔—托宾模型的数学表述ibQPMD2最优货币持有量 [证明]:NPbNPQi)2(TC交易成本放弃的利息总成本 则得:令,0NTC0)1)(2)(1(2NiPQPbbiQN2*从而,最优取款次数 ibQPNPQD221M*)(最佳平均货币持有量最优货币持有量[图解]:0*MdM每次提款金额)MPQPb(d交易成本)2Mi(d利息损失TC)2(PQiPbPQ成本•鲍莫尔—托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