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测防治水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及《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煤矿工作实际情况,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要求,特制定《地测防治水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水害隐患是指矿井出现涌(突或透)水或排水不及时影响采掘工作面安全生产可能造成事故的隐患。一、成立水害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小组组长:矿总工副组长:地测科科长成员:防治水所有人员负责组织开展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定期召开总结水害隐患排查分析治理会议,逐项进行隐患排查,并对排查出的隐患,提出分级意见,编制治理措施,并协调有关单位进行治理,并对治理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建立事故隐患跟踪治理台帐,对治理完成的隐患进行治理验收工作。二、水害隐患分级管理水害隐患按严重程度、解决难易、工程量大小等分为三级:A级:危害严重,有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治理难度及工程量大,或需由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的隐患。其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的事故隐患,列为重大事故隐患。B级:危害比较严重,有可能导致人身伤亡或者较大经济损失,或治理难度及工程量较大,须由煤矿限期解决的隐患。C级:危害较轻,治理难度和工程量较小,由地测科组织协调解决的隐患。目前水害类别为:地表水、顶板裂隙水、老空水、断层水、钻孔水等。三、水害隐患排查主要内容1、采区、工作面充水条件,采掘工作面附近的采空区、废弃巷道的积水情况,(1)参照《煤矿地质报告》、《采区地质说明书》、《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等各种水文地质资料,分析采区、工作面充水条件。如果充水条件丰富,影响安全生产,增加生产难度的,存在安全隐患的,按照分级标准进行隐患治理(2)根据采区工作面充水条件资料,分析各个采空区、废弃巷道的积水情况,结合煤矿探放水资料总结的经验公式,估算积水面积、积水量、积水高差等各种参数,确定探水线、警戒线。并填绘在有关图纸上。按照矿井生产接续计划,对照采掘工程平面图,排查采掘工程前方积水情况,填写《工作面前方积水区排查表》。采掘前方积水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安全生产的,按照分级标准进行隐患治理。2、相邻矿井积水情况。每个月一次对相邻矿井搜集、调查和核实相邻煤矿边界附近的采掘活动、老空积水和废弃老窑的积水情况,并将矿界以外至少500m范围内邻矿的井田位置、开采范围采掘工程、开采年限、积水情况标绘在井上下对照图和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对本矿安全构成威胁的,按照分级标准进行隐患治理。3、矿井、水平、采区、采掘工作面排水系统综排能力和完善情况。根据每月3次观测的涌水量观测记录台账,分析矿井、水平、采区、采掘工作面预计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分析排水系统是否健全,完善,标准,能否满足排水需要。如果排水系统存在缺陷,影响正常排水,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安全生产的按照分级标准进行隐患治理。4、密闭墙内侧涌、积水情况,放水钻孔及溜煤眼阻、积水情况;煤矿通风科负责密闭墙的日常观测。发现墙体变潮、泄水量变化较大等异常情况时,及时通报地测科。由地测科每月至少一次对充水密闭墙的涌水进行观测,同时对煤矿在用或废止泄水孔、溜煤眼进行观测,发现出现承压状态的密闭墙、泄水孔及溜煤眼,对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安全生产的按照分级标准进行隐患治理。5、巷道通过的含水层、导水或可能导水的断层,根据工作面巷道设计,结合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巷道需要通过含水层、导水或可能导水的断层时,对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安全生产的按照分级标准进行隐患治理。6、采掘工作面遇封闭质量不良的导水钻孔,根据工作面设计,结合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同时查看各钻孔封闭情况,编制封闭质量不良的导水钻孔台帐,根据采掘接续情况,如果采掘工作面遇封闭质量不良的导水钻孔,对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安全生产的按照分级标准进行隐患治理。7、各类防隔水煤岩柱完好情况查看各类防隔水煤岩柱台帐、资料,并填绘在各种图纸上,结合采掘工程情况,确保各类防隔水煤岩柱,不受破坏,如果防隔水煤岩柱受到破坏,对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安全生产的按照分级标准进行隐患治理。8、在煤层顶、底板导水裂隙带范围内富存的含水性中等或以上的含水层;参照《煤矿地质报告》、《采区地质说明书》、《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等各种水文地质资料,分析采区、工作面充水条件。在煤层顶、底板导水裂隙带范围内富存的含水性中等或以上的含水层,影响安全生产,增加生产难度的,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按照分级标准进行隐患治理。9、地表水威胁情况排查查清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水流系统的汇水、渗漏情况,疏水能力和有关水利工程等情况;了解当地水库、河道、河道中障碍物等情况;同时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位资料。每月对地表水体进行观测,发现异常,对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安全生产的按照分级标准进行隐患治理。10、雨季防洪设施等。每年雨季前由调度室“雨季三防”办公室组织开展洪水灾害排查。发现异常,对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安全生产的按照分级标准进行隐患治理。四、水害隐患排查开展形式严格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思想,确定水害隐患排查开展形式。(一)落实岗位、班组、区队、科室、矿“五级”隐患排查制度。岗位排查、班组排查由各生产区队按照班排查、日排查的要求,对生产岗位及生产范围内进行隐患排查,发现水害隐患及时向区队值班人员汇报。区队排查由各区队主管技术人员根据岗位排查、班组排查的结果向地测科、调度室、安监科等单位进行汇报,根据水害隐患的管辖范围确定治理单位,区队主管技术人员对所排查隐患负技术管理责任。科室排查主要由地测科相关人员对防治水专业在全矿范围内开展水害隐患排查,初步确定隐患级别、责任划分、治理措施,根据审批程序,报矿领导进行审批,同时对水害隐患进行跟踪治理。地测科对所排查隐患负技术管理责任矿级排查由总工程师组织人员对全矿范围内隐患进行总体排查,并由安监科对所有隐患进行汇总管理。(二)严格执行隐患排查“定时”“定责”“定级”三定管理。确定水害隐患排查开展形式。水害隐患隐患排查时间:水害隐患排查分为年、季、月、周、日、班排查。1、年度水害隐患隐患排查年度水害隐患排查时间为每年末最后一个月的第二个星期五下午。根据《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结合年度生产计划由矿总工程师组织人员对照水害隐患排查主要内容逐项进行排查,分析水情和水害特点,排查存在的水害隐患。对排查出的隐患制定预防或处理措施,并分级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按期治理。编制年度防治水工作计划和水害预防与处理计划。2、季度水害隐患隐患排查季度水害隐患排查时间为每个季度第三个月的第二个星期五。根据矿井季度生产计划,对照水害隐患排查主要内容逐项进行排查隐患,对排查出的隐患制定预防或处理措施,并分级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按期治理。3、月度水害隐患隐患排查月度水害隐患排查时间为每月底,每月底由矿总工程师组织相关人员,对下月矿井存在的水害隐患进行排查,对照水害隐患排查主要内容逐项进行排查隐患对排查出的隐患制定预防或处理措施,并分级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按期治理。同时在采掘过程中,对预测图、表逐月进行检查,不断补充和修正。发现水患险情,及时发出水害通知单。4、周水害隐患隐患排查周水害隐患隐患排查时间为星期五每周地测科科长组织相关人员对本周井下水害隐患进行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制定预防或处理措施,并分级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按期治理。5、日、班水害隐患隐患排查日、班水害隐患隐患排查,由采掘区队每班班长对本单位作业地点进行检查发现水害隐患及时汇报,不能确保安全时,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待专业人员查明原因。五、水害隐患治理规定1、对所排查的水害隐患,编制水害隐患治理措施:A级事故隐患治理措施由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制治理措施,由矿长组织落实整改;B级隐患由分管副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制治理措施,由分管矿长组织落实整改,报请总工程师组织审查C级隐患由地测负责编制治理措施,由安监科室部门组织落实整改。报请总工程师组织审查。A、B级隐患排查及治理措施由安监科每月25日前向煤业公司上报,对矿组织排查出的所有水害隐患由安监科每月30日前以书面形式下发各有关领导及单位。2、水害隐患治理措施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采取的方法和措施;(2)经费和物资的落实;(3)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4)治理的时限和要求;(5)安全措施和专项应急预案。做到治理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应急预案、监控手段六落实。3、在水害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水害事故发生。水害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4、由地测科及治理单位建立事故隐患跟踪治理台帐,对水害隐患治理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六、水害隐患验收规定A级水害隐患由集团公司相关部门组织验收;B级事故隐患由煤矿总工程师组织验收;C级事故隐患由水害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小组组织验收。水害隐患验收编制事故隐患治理验收表。七、水害隐患排查治理资料保存地测科负责对水害隐患排查治理资料进行保管,并将资料报生产技术科及安监科各一份,分别进行管理。并按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资料保存期限,A级事故隐患管理资料保存3年、B级事故隐患管理资料保存2年、C级事故隐患管理资料保存1年的标准进行专盒保存。同时对重大水害隐患进行跟踪管理,建立重大隐患排查及治理台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