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知识讲座大卫·巴塞特当时是华盛顿大学的解剖专家,他用17年时间,创造出被认为是最详细的人体图片,不仅有人体外表照片,还有内脏照片,甚至有立体图片。1962年,巴塞特创作出25卷“人体解剖立体图”。这些图片立即引起轰动,成为医学院学生的重要资源。感谢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巴塞特的这些图片很快就将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公开。通过解剖切除颌周围骨骼的外层组织后,露出下颌牙和下巴上的血管以及感觉神经。拍摄这个解剖过程的速度非常缓慢,部分原因是因为柯达彩色胶卷必须送到纽约的柯达公司进行冲洗。格鲁伯还得检查冲洗出来的照片,他感到满意后,贝塞特才能继续解剖。他们切除头和脖子左半边的所有皮层,露出头皮内的血管和神经,这些血管和神经几乎都是来自外部,并没有穿过头骨。他们将带颜色的乳胶注入血管内,红色的代表动脉,蓝色的代表静脉。脖子内的结构仍被坚韧的组织层,即大家所知的颈筋膜包裹着。贝塞特利用一种自制的防腐液更好的保护这些带颜色的组织。他们切除头和脖子左半边的所有皮层,露出头皮内的血管和神经,这些血管和神经几乎都是来自外部,并没有穿过头骨。他们将带颜色的乳胶注入血管内,红色的代表动脉,蓝色的代表静脉。脖子内的结构仍被坚韧的组织层,即大家所知的颈筋膜包裹着。贝塞特利用一种自制的防腐液更好的保护这些带颜色的组织。在垂直切成两半的脊柱里面,是条脊神经管。褐色物质是骨骼;白色物质是有时会“破裂”导致背痛的椎间盘。左边切开一条水平剖面,以显示骶骨(脊骨底部的一个三角形骨骼)和骨盆的连接情况。这个胸腔纵隔膜(位于肺之间的一个重要的胸腔隔膜)覆盖心脏。与右心室直接相连的血管是大动脉,它是人体内最大的动脉。在大动脉右边是一组血管(一根动脉和两根伴生静脉),它们在肋骨间穿行,将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通过这张图,大家可以看到膈神经(将呼吸命令传输给横膈膜)垂直穿过心脏。女性的盆骨(右侧)比男性的盆骨(左侧)更宽、颜色更淡。女性盆骨底部的耻骨角度更宽,便于生小孩。这项肾脏解剖手术是将红色乳胶注入动脉,并将蓝色乳胶注入动脉后进行的。图片中像洋葱的结构是眼珠,眼窝上半部分多骨的包皮被切除了。大家可以看到有大量血管和肌肉围绕在眼珠周围。高血压HYPERTENSIOH1999年以前,我国的血压标准是:理想血压120/80、正常血压120—135/80—85、正常高值135—140/85—90,140/90以上为高血压。但是到2004年,《高血压防治指南》对我国的血压标准进行了调整,高血压标准虽然仍为140/90,但将原来的正常血压值纳入正常高值范围内,使正常高值扩大到120—139/80—89。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改变,与美国2003年出台的JNC7报告(美国国家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价和治疗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有很大关系。JNC7报告整合了1997年以来美国所有重大高血压临床试验结果,集合数百名专家写出,一经出台,立刻在全球学术界引起轰动。这一报告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提出:“收缩压120—139或舒张压80—89,为高血压前期,并需改变生活方式以预防心血管疾病。”我国专家在经过激烈讨论和慎重考虑后,认为这一人群确实应该特别注意预防高血压,于是就有了2004年血压标准的调整。既然中美在高血压标准的制定上曾经出现差异,那么,有无国际统一的高血压标准呢?世界卫生组织从事公共卫生疾病与社区医疗服务的专家克力斯·南达拉博士表示,世卫第七届高血压联盟于1999年明确的高血压新标准就是140/90,这点中国与其一致。而正常高值的标准,世卫规定的是130—139/85—89,中国修改后的标准要比它低。远离高血压八字箴言低盐减肥减压限酒在我国,35-74岁人群中27.2%的人患有高血压,即有1亿多人正受到高血压的威胁。●高血压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还是心脏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患病率飞速上升:上世纪50年代高血压患病率是5.11%,70年代升至7.73%,90年代冲到13.6%。近十年,成人高血压患病率,男性由20.2%上升到28.6%,女性由9.1%上升到25.8%。●正当我国的高血压患病人数“节节上升”时,同是亚洲人种的日本,高血压病患病率却在近半个世纪内逐年下降——1956年到1997年,平均收缩压逐步下降15毫米汞柱。2002年,日本超百岁老人已近18000人,女性平均寿命达87.6岁。【认识误区】误区一:高血压全是遗传来的,没办法不少高血压病人一问病情,第一句话就唉声叹气:“我父亲(母亲)有高血压呀,没办法。”似乎得这个病就完全是遗传因素,不可避免了。其实,把自己的病因全都归到老祖宗头上,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高血压有没有遗传因素?有的。双亲血压都正常的,子女患高血压的几率是3%,一方有高血压病,子女的发病率是25%,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的,子女的发病率是45%—55%。不过,高血压不同于那些经典的遗传病,如血友病、多囊肾等。也就是说,高血压病人的后代中有部分人存在发病倾向,即所谓基因有变异。但是即使这部分人也未必100%的发生高血压。这是因为,高血压一方面受遗传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受环境因素影响,包括生活习惯、社会因素、气候等等,它们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着比遗传因素更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血压也称为生活方式相关疾病。所以说,要摆脱高血压的阴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我建议大家记住这样一个图:世界卫生组织1991年向全世界宣布:个人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的影响。我们只要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四大基石,完全能够不发生高血压,健康到老。误区二:高血压是种顽固病,降不下来我还常常碰到这样的病人,老是抱怨:“我高血压已经好几年了,一直看,可是老是降不下来。真是顽固啊。”很多病人觉得,自己得的是顽固性高血压,没法控制,非常泄气,有的干脆听之任之了。这种想法到底对不对呢?先要搞清楚什么叫“顽固性高血压”。我们说,服全剂量的三种或三种以上的不同作用机理(必须包括利尿剂)的降压药物,血压仍然≥140/90mmHg,这种叫做顽固性高血压。欧洲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了一个国际性的高血压最佳治疗研究。它是对1.8万名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全程治疗、随访,一种药不行,用两种药,一直用到四种药,发现血压真正降不下来的大约是7%。可见,真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只是极少数人。那么为什么一些高血压会那么“顽固”?其实大约50%—70%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并没有听从医嘱,而是吃吃停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说一天吃三次药,他偷工减料只吃一次,看看血压正常就不吃了,等到头晕了再吃药,“临时抱佛脚”。误区三:高血压病药有副作用“高血压药有副作用呀!”很多病人抱有这种心思。高血压药确实会造成心动过缓、低血钾、脚肿、咳嗽等副作用。但是我要说,高血压如果不控制、治疗,将发展成中风、心肌梗死、尿毒症。吃药的副作用和不吃药的后果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退一步说,病人如果有严重的不适应,医生可以通过换药来减轻。而高血压如果早期没有控制,发展到了晚期更难控制,这时候要降压用的剂量就大了,对肝、肾功能的损伤和不良反应就更大了。因此,我劝大家不要因小失大,得不偿失,而要及早长期服药,终生服药。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所以病人和医生之间更要有良好的沟通,密切配合。医生开出了药以后,要有一段观察时间,观察剂量是不是对头,疗效有没有到位,这需要几个礼拜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如果病人不配合,没有长性,动不动就换一家医院,重新看病,这是非常不利于治疗的。高血压的预防低盐标准:三口之家一个月,250克盐500毫升酱油。分析一下日本人的饮食特点:从二战后到1998年,生活显著改善,原来是咸鱼、咸菜干,现在是淡而无味的寿司、白萝卜、姜……平均摄盐量由每人每天29克下降到10克。发现了吗?盐摄入减少正是日本人高血压患病率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吃盐一多,血压就上去,我们称为盐敏感。正常人中约有四分之一是盐敏感人,在高血压病人中,大约有一半是盐敏感,老年人中,盐敏感的人更多了。在我们国家,高血压高发地区东北地区,平均每天每人摄入12—18克盐,就明显高于南方7—8克。而WHO(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呢,是每人每天盐摄入量应该少于6克。看看我们的饮食习惯,早餐常常吃稀饭,馒头,加酱菜或腐乳。单单一块红腐乳就含5克盐,一小碟榨菜或酱菜(50克)就含4克盐,一顿早饭就已经达到一天的标准。我们还有在菜里放味精的习惯,一克味精就含0.5克盐。此外,许多蔬菜、豆类、虾米、紫菜等也含钠,一般食物中大约含盐量在每天3克左右。调节心理,不让高压导致高血压。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医生在给在押犯人治病时发现,许多贪污分子患有程度不等的高血压病,不少人已经并发冠心病、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他们为什么会得高血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到强大的心理压力,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精神高度紧张,最终导致高血压。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其实就说明一个道理——心理因素是导致高血压的一个因素。现在社会竞争激烈,速度加快,不少人由于工作压力过大,心理状态容易不平衡,造成交感神经兴奋过度,表现为心动过速,易激动,休息或睡眠时心率明显减慢。长期心跳过快,大于或等于75次/分以上,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比率随心率增加而直线上升。打个比方说,你去赶火车,马上还有一分钟就要开车了,你提着大箱子,心里那个急呀,满头大汗赶上去。一次两次,还可以,如果一个人成天地这样赶火车,受得了吗?受不了。在我国最近一次调查中,就有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35—44岁患高血压的增长率高达62—74%,而65—74岁只有15—18%。这部分中年人,其中不少都是白领、干部,长期处于交感神经激活状态。因此,我们体内就要形成一个防护机制,在压力来的时候能够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和健康生活方式。除了平时注意心理卫生,重视性格修养,有发现心理障碍时,到心理门诊进行咨询外,还有几个方便的小“招数”。一是深呼吸,全身放松,精力集中于慢呼慢吸气上,呼吸柔和平缓,连续几次就能马上使心情恢复平静。二是静思,找一个光线暗淡、安静的地方,端坐放松,排除杂念,默默聆听自己的呼吸,数数,或者想象阳光明媚的海滨,就能使心情尽快平复。如果有时间的话,还不妨练练气功,每天做一定的运动,出大汗后洗个热水澡,听听委婉动人的轻音乐,能对大脑皮质功能活动起到有益的调整作用。限酒关键:不要天天喝酒。大量饮酒也是健康的一大绊脚石。根据2002年WHO调查,世界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在发达国家依次为吸烟、高血压、酗酒,在发展中国家依次是酗酒、高血压、吸烟。酗酒是高血压、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喝白酒。俄罗斯人喜欢白酒,中风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而欧洲人不饮白酒,多喝葡萄酒或啤酒,中风明显少。我国目前餐桌上应酬时常有不喝白酒不够朋友的风气,喝一杯白酒(100—200克),肯定会引起心率增快,血压上升,长期饮酒会成瘾,形成恶性循环,最后以中风告终。关于高血压病患者长期少量饮酒是否有益,这一直是大家关心和争论的问题。有人说每日饮葡萄酒,可以降脂降压,有好处。研究表明,少量饮酒有扩张血管、活血通脉、消除疲劳的功用,因此,冬寒季节或者逢年过节,适量喝一些酒精含量低的啤酒、葡萄酒、黄酒对人体有一定益处。虽然有研究报道,少量饮酒,能够增加血液中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但也有报道,在高密度脂蛋白升高的同时,甘油三酯也会升高。此外乙醇还会部分抵消某些降压药物的作用。所以说,高血压病患者虽然不是绝对忌酒,但是应该因人而异。不应该把长期少量喝酒作为预防冠心病的治疗选择,更不应该低估嗜酒对身心健康的危害。减肥效果:体重减一公斤,血压下降一个毫米汞柱。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倍受关注和严重影响中老年人正常生活的疾病。要了解高脂血症的定义,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血脂。血脂是指血浆或血清中所含的脂类,包括胆固醇(CH)、三酰甘油酯(TG)、磷脂(PL)和游离脂肪酸(FFA)等。胆固醇又分为胆固醇酯和游离胆固醇,两者相加为总胆固醇(TC)。血脂与载脂蛋白相结合,形成脂蛋白溶于血浆进行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