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地理课堂教学讲解的技能讲解技能是教师主要用语言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方法,启迪思维,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类教学行为。讲解的实质是教师用语言对知识进行剖析和揭示。无论过去和现在,讲解都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地理教师重要的一项教学技能。第一节讲解的功能讲解的目的是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的总目标,具体说来又有以下几个特点:1.对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掌握关键有重要意义难点是学生学习感到困难的地方。在难点之处,教师有针对性的,精练、生动的讲解,往往能使学生茅塞顿开。重点和关键是课堂教学的精要之处,这些知识对于完成教学目标至关重要,要求学生清晰、牢固地掌握。然而学生往往搞不清楚哪里是重点,什么是关键。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强调重点和关键,并在这些地方着意雕凿,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2.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讲解的内容经过了教师系统整理,将知识去粗取精、提炼和升华。其中包含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以及学生学习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听教师讲课,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事半功倍。23.生动形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讲课不能照本宣科,而是用生动、形象、精练的语言,用有趣的典型的例子去解释和叙述。语调抑扬顿挫,表情自然亲切的讲解会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如见其人、其物、其景,可以把枯燥的情节讲得入神入画,使学生神往陶醉。4.有利于掌握知识结构,培养能力教师讲课严密的逻辑,清晰的层次,准确的推理,透彻的分析和综合,会影响学生,使学生学会认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结构。教师向学生介绍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5.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自然而良好的情感流露,如深刻的爱与憎,激愤与惆怅,兴趣与豪情,都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产生良好的教育作用。然而,讲解的这些特点,都只有使用恰当时才能体现。如果使用不当,比如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少安排学生的活动,一味的灌输,还会产生“满堂灌”、“注入式”等问题,这是地理课堂教学中应当特别注意的。第二节讲解的分类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讲解一般可分为解释、描述、讲述、论述四种类型。31.解释解释是为扫清学生学习的障碍,对学生不懂的名词术语、原理用通俗的话简要地说明,或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一些已知的名词术语做补充说明。比如为了让学生记住地名,增加趣味性,可以解释地名的语源来历等。在教学中第一次出现,以后还会经常遇到的重要名词应加以解释。比如,讲日本的富士山时,课本第一次提到它是座活火山,此时,应解释什么是活火山。讲中南半岛时第一次出现三角洲概念,应让学生观察三角洲的插图并加以说明。讲东南亚的经济时,第一次提到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对这些学生不熟悉的地理事物,应配合图片、幻灯或录像加以解释。有些名词虽不常用,但,是学生生疏的,课文中的主要词汇,也要加以解释。比如讲大洋洲在国际交通和战略上的重要地位时,讲到大洋洲已成为亚洲、非洲与南、北美洲之间的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的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汇处。教师应解释什么是海底电缆。在阅读地图和地理图表时,有时要先介绍地图符号所表示的地理含义,某些图表要介绍表现方法。如横、纵坐标表示什么事物,计量单位是什么等等。解释是一种最简单,然而又是不可缺少的讲解方式。一般来说,只要点拨几句,讲清楚明白,让学生理解就可以了。它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方式,是为学习更复杂和难于掌握的知识或技能做准备和铺垫4的,多穿插在其他讲解方式或演示、练习之中。因此,决不可喧宾夺主,占用过多时间,否则会离题万里,冲淡学习的主题。解释的技能要求教师语言通俗、简练、能一语道破。2.描述对于地理感性知识,诸如地理分布、地理数据、地理景观、地理演变等知识,需要用描述的方式讲解。描述是用生动、形象、逼真的语言将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形态、各种地物的组合关系,景象及其发展变化的特点表述出来,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科学的表象,为认识地理原理、特征和规律提供地理事实材料。描述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有一定的帮助。(1)地理分布描述。描述地理分布必须使用地图。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时,应注意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范围、组合关系、密度及其态势等,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地图表象。比如描述城市和港口、山顶、工矿、旅游景点等点状地理事物的分布应从与参照物的相对方向(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与距离、地区部位、经纬度、与相关的地理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等几方面去说明。山脉、河流、岸线、寒潮、台风等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则从源地、走向或流向、流经地区、平面形态等几方面描述,有时还要表述分布的态势,如用手势表示中南半岛的河流和山脉与我国的横断山联为一体,呈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态势。面状地理事物的分布如大洲和大洋、地区、国家的位置,常从半球位置、经纬度(包括四至点)、海陆关系、地区部位与相邻行政区5的关系等几个方面描述。森林、湖泊、沼泽、沙漠、作物、土地类型等面状地物的分布,则从各要素在区内的位置、面积、形状、集中与分散、密度及组合关系等几方面描述。总之,描述地理分布,就是让学生建立空间方位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准确地描绘一幅幅地图。当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述在自己的头脑中清晰地浮现出地理事物的位置和形态的时候,描述地理分布的目的也就达到了。(2)地理景观描述。描述地理景观的目的是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地物表象,获取感性知识。同时将学生带入到我们所要认识的地理环境之中,让地物的情与景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真实、形象、情景交融是描述地理景观的技巧。地理景观反映地理事物的外部景象,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中学地理教学,特别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景观描述占有较大的比重。地理景观描述最好借助于图像或实物,让学生不仅通过声觉,而且通过视觉得到充实的感受,描述的效果才会更好。描述自然景观要从地物的种类、数量、形态、结构、色彩、组合关系及时相变化等几方面说明。比如河南郑州三十七中徐增林老师在讲述非洲概述时,这样描述热带草原景观:“因为热带草原有明显的干湿变化,所以这里的植物具有旱生的特点。草高而密,大都叶窄直立,以减少水分过分蒸发。草原上稀疏地散布着的树木,叶小而硬,树干很粗,雨季可储存水分,供干季时需要。为了适应干湿季的变化,这里的动物善于奔跑,经常搬家。雨季时草木茂绿,地上铺满了鲜艳6的花草,这时羚羊、斑马、长颈鹿等都成群结队地来这里寻草觅食,后面还跟着狮、猎狗等肉食动物。干季时一片枯黄,各种动物又返回原地。”徐老师边指图边描述,学生们仿佛真的来到了非洲广阔的热带大草原。文化景观是社会现象的缩影,涉及民族与语言、宗教、礼节、服饰、饮食习惯、民间艺术、建筑风格、文化教育、经济贸易、交通运输、名胜古迹等诸多方面,比自然景观要复杂得多,它和一个地区的社会历史、政治制度以及人们的思想文化修养、风俗习惯密切相关。描述文化景观,除了说景以外,还要描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种活动,才能情、景交融,讲出意境。比如讲“花园城市”——新加坡,教师一面演示新加坡城市风光的彩色图片,或放映幻灯、录像,一面讲述说:“新加坡是一座十分清洁美丽的热带城市,整个城市建设得像一个大花园,马路两旁高大建筑风格各异,马路两旁和街道中心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组成了一个多彩花坛,耸立在道路两旁的鱼尾棕、槟榔、芭蕉、椰子等热带树木,随着习习海风轻轻摇动着枝叶。人行道上铺满了花砖,干净幽雅……。”在介绍了新加坡美丽的城市风光以后,接着讲述新加坡政府保护环境、美化城市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比如,在城市布局上把重工业和有污染的工业配置在远离市区的西部海岛上。为了使绿地面积不因建设新房而减少,政府规定:新造建筑物只能占计划用地面积的35%,其余都用来绿化。政府还规定:马路和建筑物之间必须留下15米宽的空地建筑小花园、小草坪。到目前为止,新加坡共有50多个精心设计、修饰整齐的公园。整个7城市包围在红花绿叶之中。(3)地理过程描述。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在空间上的运动和时间上的发展变化。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过程的描述很普遍。比如自然地理中四季的更替、昼夜的变化、水循环、大气环流、地质循环、风化、湖泊的形成、火山的形成、降水的形成等,人文地理中人口的迁移、政区的沿革、城市化、工业分布的变化等。如果说地理景观描述要逼真形象的话,地理过程描述则应清晰、生动。描述地理事物运动和变化的过程,应指明事物运动的方向、路线、强度及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地物的形态、数量、种类、结构所发生的变化。运动的过程常常可以用框图或不同时期的景观图表示清楚。(4)地理事件描述。在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常常有许多事件发生,教学中穿插这些事件的情节描述,可避免单调、空洞和枯燥,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地理事件描述具有综合性,即要描述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节等过程,又要进行景观描述。比如高中地理讲活火山时,可举意大利维苏威火山的例子:“在公元前79年以前维苏威火山的火山口相当平坦,山坡覆盖着黄土,草木丛生,牧人放牧着成群的牛羊。但是在公元前79年的时候却突然爆发,一阵轰鸣,面向着海洋的火山部分被全部崩掉,繁荣的赫库兰尼姆城和斯塔比奥城被熔岩流推毁,庞贝城被7米厚的火山灰埋没。以后仍不断爆发,20世纪三次爆发分别发生在1906年、1926年和1944年。像这种在人类历史时期经常作周期性喷发的火山,叫做活火山。”3.讲述8对地理概念、特点、规律、成因等理性知识,一般来说,单用解释或者描述的方法是不易表达清楚,让学生掌握的。这些知识往往是教学的重点,许多还是难点,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才能让学生明白其道理。讲述一般又分为分析综合式、归纳演绎式、比较式、范例式、综合式等。(1)分析综合式讲述。分析是将复杂的事物分解开来进行剖析,分别认识各部分的特点。综合则是将剖析过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从总体上加以认识。分析和综合是密切相关,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分析与综合是地理课堂教学重要的讲述方式之一,这是因为,认识地理事物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主要用分析综合和比较的方法。地理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必须用分析综合的方法才能认识清楚。第一,概念的分析与综合。地理概念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的知识。用分析综合法讲解地理概念时,首先分析概念的内涵,即概念的涵义包括哪几部分内容,或者说有哪些限制因素,然后分析概念的外延,即概念适用的范围,内涵与外延综合起来构成了概念的全部意义。比如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它是自然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一位地理教师在讲解自然资源概念时这样分析道:“自然资源的概念中包含了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它的自然属性是说自然资源这种物质和能量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的,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9它的社会属性是指这些物质和能量是能够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然后举例哪些物质和能量是自然资源,哪些不是,为什么?紧扣自然资源的概念加以说明,经过教师的深入剖析和综合,学生对自然资源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第二,区域特征的分析与综合。学习区域特征知识常用分析综合的方法,一般先由教师讲解分析问题的思路,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综合出区域的总体特征。比如学习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时,应从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等几方面分析。进一步说,河流水位的变化应分析我国雨带的推移和雨季的长短;流量的大小应分析河流流经的干湿地区;含沙量的大小应分析流域内植被、地形和土质状况;结冰期的长短应分析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特别是0℃等温线的位置。分析的思路如下表所示: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思路以后,引导学生独立地总结出我国南、北方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完成表11-1。表11-1要素地区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东北地区的河流北方河流南方河流10第三,地理成因的分析综合。地理成因是反映地理事物因果联系的地理理性知识,诸如地理分布、地理景观、地理演变、地理规律、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等等。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