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研究与改革中成长---职业教育背景下的教师研究能力湖南理工学院刘理二O一七年九月六日研究能力:教师的必备素质从现代大学的职能谈起大学职能的体系人才培养——18世纪以前高等学校的唯一职能。大学教育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中世纪大学围绕专业、书本、正统观点的讲授、学习和讨论的教学活动,决定了其唯一职能是培养专业人才。科学研究——19世纪初高等学校的新职能。19世纪初,德国人洪堡按照“通过研究进行教学”的思想和“教学与研究统一”的原则创立了柏林大学,科学研究正式进入大学,大学自此具备了培养人才之外的第二职能,即发展科学,从而开启了大学的现代化进程。服务社会——19世纪末现代高等学校的新职能。19世纪末,以所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州立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确立了“威斯康星思想”,明确把直接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发展了大学第三职能。从现代大学的职能谈起从现代大学的职能来看,研究能力的高等学校教师的重要能力。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从创造性特性,要求他们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通过科研,一方面将教育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并反过来以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最终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活跃学术气氛,更新、丰富、加深知识结构,提高学术水平,持续丰富、深化教学内容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教师对高校教学、教育规律和方法的研究上;(教学学术)二是表现在教师对自己所任教学科领域的探索、研究上。(学科学术)存在误区:将科研仅仅理解为搞课题与写论文,脱离教育教学改革搞科研将科研视为兴校宣传的途径,外在评价的过度扩张导致目标追求的本末倒置现在课题越来越多,但教育教学改革却越来越少,真正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的老师越来越少对这个问题,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科学研究最初进入大学之时,主要是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即“通过研究进行教学”。应该说,时至今日,科学与教学结合,通过科学研究进行教学依然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科学研究的作用已不仅仅是为教学所用,学科发展,科学发现,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要逐渐成为高校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的另外一个出发点。只不过对于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互促”应是其科研的重点。教学研究与改革能力,是高校教师研究能力的重点。可以这么说,对于高校教师,唯有“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才能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的创新,从而确保教学质量。否则,就只有“照本宣科”。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学生掌握与运用知识,因此,教学研究与改革能力的重点,应是根据知识掌握的规律和学习的规律研究与改进教育教学过程。教学改革与研究能力:教师研究能力的重点职业教育背景下教育目标的变化需要教师以研究视角来审视社会需求的变化决定了教育目标定位的变化由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未来社会职业基本可分为两类:程序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程序性劳动——只需按固定流程熟练操作,其基本标准是熟练性和精确率;创造性劳动——需要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参与,重在解决非常规性、跨领域及非直接关联性问题,衡量创造性劳动的基本标准是创意的独特性和过程的能效比。职业教育背景下教育目标的变化需要教师以研究视角来审视社会需求的变化决定了教育目标定位的变化A.在传统的工业社会,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大多需要懂得专业学科知识,能够在流水线上,按照一定程序从事熟练性操作任务的工人。为此,学校教育更多地是强调大量识记和练习实现对学科知识的熟练输出和对简单技能的自动化操作,较少考虑面对新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变通能力。B.在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将有70%-80%的程序性劳动会被机器人取代,留给未来学生的职业,只剩下那些机器人无法替代的、需要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各种技能的创造性劳动岗位。职业教育背景下教育目标的变化需要教师以研究视角来审视教师需要借助教育科研的问题视角,引导和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第一,教师要借助教育科研的视角,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形态演变路径,分析学校育人目标的变化方向,在此基础上,确定教育的重点和方法,选择适合的教育资源,创设科学的学习环境和过程。尤其对核心素养培养,明确不同学段的主要目标和不同教师的具体任务,在此基础上合力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选择性课程、跨领域主题和自主性学习任务。第二,教师要借助教育科研的视角,形成积极的思维习惯和丰富的思想。只有有思想的教师才可能教出有思想的学生,也只有教师清楚地看到了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才能及时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更好地给予学生适应未来的能力和素养发展的正确指引。职业教育背景下教育形式的变化需要教师以研究视角来审视1.“互联网+”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形态一方面,从工具视角看,传统教育从教材到教法,再到评价的整个教育链条,无不被信息技术网络所侵入:网络课程、电子教材,基于信息技术的微课、慕课、3D虚拟实验室,以及学习诊断系统、大数据教学分析技术等已经普遍应用于传统学校教育教学与评估过程之中;另一方面,从生态视角看,基于新兴技术和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3.0学校已经在部分地区应运而生。3.0学校以创造性学习为核心(之前为经验传承),立足人的发展需求,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教与学的个性化、开放性和跨时空延伸,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未来,在各种可见和不可见的新兴技术支持下,教育形式、学习方式都将发生巨大变化。职业教育背景下教育形式的变化需要教师以研究视角来审视2.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新时代,教师必须及时有效地利用技术手段服务教育教学,才能跟上时代步伐。面对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挑战,传统的教育思路、教学模式已经难以胜任现代教育的多元需求,而新的教育方式、教育形态尚未完全建了起来。在这种背景下,教师需要借助教育科研的力量,以教育科研的实验法、观察法、个案法等具体方法,科学有效地探索互动教学、翻转课堂等技术与传统教育有效融合的具体方式;采用行动研究,开展基于网络技术下的未来教育教学模式的全新探索。因此,教育科研是教师有效应对时代变化的重要工具。面对教育目标的转变,面对新兴技术的各种挑战,教师需要借助教育科研的思路、方法积极应对、投身实践。职业教育背景下教育对象的变化需要教师以研究视角来审视1.教育服务的个性化和定制化是今后教育服务的基本方向。教育对象的时代特点是教育不得不面对的现实,00后学生群体需要教师以全新视角去认识,进而在此基础上,提供满足学生个性需要的教育。从服务学生发展的角度而言,了解学生、走进学生是今后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向。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了解现在学生的心理状况。如果教师不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不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而一味以成人的视角、权威者的姿态、说教者的身份去要求学生、压抑学生个性,结果只能引起学生反抗。对于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其所面对的是知识面广而不深、个性要求强烈的教育对象,如何有效与之沟通,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现实挑战。职业教育背景下教育对象的变化需要教师以研究视角来审视2.教师应对来自学生本身的挑战,最有效的方式还是教育科研教师可以借助教育科研规范、严谨的设计思路,以共情为视角,以朋友为身份,以参与式研究为过程,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分析学生“习以为常”的行为和现象入手,进而从学生的视角描述、阐释和理解特定群体的学生情感、态度以及情感、态度背后的价值观念等信息,为打开学生心扉提供工具。利用教育科研实践,教师才可能更有耐心、更有条理地走进弱势学生群体之中,关注和分析学困生的特点,帮助其主动发展,获得成功。成功教育教师研究的三种形态[“研究态”]在整理中思考——日常渗透的自觉研究在案例中反思——基于教育事件的主题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寻求问题解决的探索研究工作要有团队意识,在合作教研中共同进步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开展在案例中反思讲述教育故事(经历过程的白描)案例分析(明确问题指向)实践反思(突出教育教学行为的自觉内省)教师研究的开展在行动中研究问题的筛理调查与归因问题的对策设想与行动计划伴随着“持续反思”的“行动”反思、总结并形成建议教师研究的开展环节一:问题的筛理调查与归因问题1:我们遇到的是什么问题?问题2:该问题主要有哪些方面的表现?问题3:该问题是普遍性问题还是特殊性问题?问题4:出现这个问题的可能原因是什么?问题5:各个原因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吗?问题6:该问题对教育教学可能有何影响?教师研究方式问题筛理的思维策略反思策略——从对立面思考问题换位策略——转换角度思考问题解剖策略——问题分类与分解对比策略——比较之中见特色迁移策略——借“他山之石以攻玉”教师研究的开展问题归因的主要方法理论归因——从对立面思考问题经验归因——转换角度思考问题调查归因——问题分类与分解教师研究的开展[案例]当前学生学业评价中的突出问题1.过多地采用常模参照评价模式,对所有学生的各学习阶段都采用选拔意义的评价策略,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以失败的、被淘汰的体验面对学习。[评价目的]2.评价技术限于对即时的学科的知识掌握的评价,而对通用的学习能力的评价显得捉襟见肘,从而导致学校教学只是关注在纸笔测验中能够显性的结果,而忽略了一些可能影响学生一生的隐性的能力的发展。[评价技术]3.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仅仅停留在理论讨论,而实践层面以纸笔测验为惟一方式,导致应试训练的逐渐成熟,以及随之出现的简单地以应试训练替代本质学习的“过度学习”现象的泛滥。[评价形式]4.被动地认识考试,应对考试的老师多,主动地驾驭评价,运用评价改善学生学习状况的老师少,再加上学校对于评价结果的过度运用,使得老师的教、学生的学和考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脆弱,师生的教学常常为考试所“振荡”。[评价结果的运用]环节二:问题的对策设想与行动计划问题1:研究试图改变教育教学的哪些方面?问题2:其中最值得探索的是哪些方面?问题3:以往工作和研究中是如何解决该问题的?(文献综述)问题4:最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可能办法?问题5:研究的阶段策略如何安排更为合理?问题6:实施中可能会遇到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教师研究方式经验与文献的学习分析罗列——了解背景,整理浏览已有成果比较——分析异同,体会规律与特色扫描——整体分析,寻找研究的切入点定位——比照自己,调整自己原有思路启发——“他山攻玉之石”的启发教师研究的开展教师研究的三种类型课程实施的探索面向问题的课题研究面对新情境的成果应用研究研究的分析视角环节三:伴随着“持续反思”的行动问题1:行动效果如何?是哪些因素在起作用?其中关键因素是什么?问题2:行动措施是否具体可行?问题3:行动中有无意外变化和干扰?如何排除?问题4:行动背景有无变化?这对行动有无影响?问题5:行动结果有无出乎意料?有哪些新生成?问题6:行动措施的背后有无机制的突破?教师研究方式实践观察与反思观察的四种类型观察调查访谈调查问卷调查测验调查教师研究的开展环节四:反思、总结并形成建议问题1:研究初期对问题的界定是否明确?问题2:行动措施是否取得预期效果?实际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如何?问题3:需要对建议作哪些完善与修改?问题4:资料收集与记录是否真实全面?资料的分析与解释是否恰当?问题5:研究的可信度和说明力(效度)如何?问题6:本项研究有哪些局限?还有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吗?教师研究方式教师研究的定位教师解决问题的四种方式基于命令基于经验基于学习基于研究基于研究的工作方式善于透过成绩去发现潜在的问题,做到不为成绩而沾沾自喜,敢于直面发展中的问题善于洞悉问题的因由与契口,做到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的风格的基础上判断析理敢于尝试善于实践,从自身实践的螺旋式上升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方策,并进而去策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形成教学改革的成果。(基于协同治理的人才培养保证体系研究,等)提倡教师研究常规的组织性工作研究性工作风格成绩宣传问题反思目标管理过程积累完成事务追加思考统一思维创新意识继承思维改革意识提倡教师研究强调措施关注机制工作研究课题研究以工作成效为目标以研究成果为目标以研究来改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