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王丽梅肌肉注射是指将一定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需在一定时间内产生药效,而不能1、或不宜口服的药物。2、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采用。3、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注射部位的选择一般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以臀大肌最为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再次为上臂三角肌。臀大肌注射定位法十字法联线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向右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向下作一垂直平分线,一侧臀部被划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为注射部位,注意避开内角取髂前上棘与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1、构角法: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这样髂嵴、示指、中指之间就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此区域即为注射部位。2、三指法: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以患者手指的宽度为标准)。臀中、小肌注射定位法取大腿中断外侧,膝上10cm,髋关节下10cm处。适用于多次注射或2岁以下幼儿。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取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小剂量注射)1、准备评估1)护士2)用物3)患者4)环境1)护士自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备•3)患者:•了解目的,愿意合作•有无药物过敏史、注射部位情况•取舒适的体位•4)环境•整洁、安静、安全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均要查对。七对:床号、姓名、药名、药物浓度、剂量、用法和用药时间。一手拇指和示指绷紧局部皮肤,另一手持注射器,以中指或无名指固定针栓,用手臂带动腕部力量垂直进针。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取髂前上棘与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及无菌操作。2、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针头3、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4、排尽空气5、掌握正确的进针方法。6、掌握无痛技术,“两快一慢”。注射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7、检查回血:若有回血应拔出针头重新进针,切不可将药液注入血管内。8、需要同时注射几种药物时,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物,然后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同时注意配伍禁忌,可选择不同注射部位。9、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宜选用相对较长的针头,而且进针要深,以免引起疼痛和硬结。10、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11、针头使用后切勿套上针帽,应将针头置于固定的容器内。12.长期多次注射者应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引起局部硬结者,可采用热敷、理疗或外敷活血化瘀的中药。•特殊情况下肌肉注射注意事项•1小儿肌肉注射小儿臀部肌肉不发达,定位不当易伤及血管及神经,多选用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注射,注射时固定好患儿,近距离垂直进针,推注药液稍快,防小儿扭动折断针头。•2恶液质病人因极度消耗皮下脂肪及肌肉层较薄,注射时左手捏起穿刺部皮肤,同时缓慢注药防药液积聚。•3血液系统疾病病人如血友病、再障等,由于凝血因子的缺乏及凝血机制障碍致出凝血时间延长,一般尽量避免注射,必要时应在肌注后延长按压穿刺部位时间,勿揉搓。•4浮肿病人常见于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时,由于组织间隙积聚过多的液体,致皮肤肿胀发亮,注射时左手食、中指向下按压,将注射部位的组织液推开,快速进针,注射后用力按压针眼,防渗出。•5肥胖者及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肥胖者皮下脂肪层厚,药液注入脂肪层不易吸收,影响治疗作用,故应做深部肌肉注射。•6注射部位有瘢痕,皮肤病者注射时尽量避开瘢痕、皮肤病处,因瘢痕处药液不易吸收,皮肤病处霉菌易被带入深部组织造成感染。•7“惧针”心理者注射前摆正体位,做好解释工作,注射时分散注意力,缓慢推注药物,减少疼痛,防止晕针发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果我们能注意到以上几点,相信会减少不良反应,有助于病人的康复。•8.注射油剂药注射前适当加温以便抽吸,应选择较为粗大的针头,注射时持牢针栓以防用力过大,针头与针筒脱开,药液外溢;混悬液,进针前要摇匀药液,进针后持牢针栓,快速推药,以免药液沉淀,造成堵塞或用力过猛而使药液外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