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绪论-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学生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药学》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药教研室任常胜总论绪论一、相关概念1.药物(医药)世界卫生组织科学小组。(WHO)概念:任何以有利于接受者为目的,用于或意用于改变、探究生理系统或病理状况的物品或产品。亦即泛指用于人体以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的物质。其还包括用于计划生育、杀灭病媒及消除污物等物质。分类:天然药(及其加工品)——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人工合成药(半合成药)——亦称化学药。以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基础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并决定其运用的药物。其多数是天然药,也包括少数人工合成药(如轻粉、铅丹)。2.中药:3.本草:因中药的来源大多是天然药,尤以植物药为主,使用也较为普遍,故古代把记载中药的书籍(包括图谱之类)称为本草。4.草药:指流传于民间,为民间所习用,在一般中药书籍中没有记载或有记载,但在加工炮制、药性理论上尚欠规范的部分天然药。5.中草药:是中药和草药的混称。6.中成药: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中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处方和工艺加工制成一定的剂型,并标明药物的作用、适应证、剂量、服法,供临床直接使用的药物。7.中药学:概念以中医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产地、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内容广义:包括中药的一切学问。中药学:主要讨论中药的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临床中药学)。二、学习中药学的目的、方法、要求目的:1、掌握各种药物的一般性能、作用特点和配伍关系,以便指导临床熟练地运用药物,发挥其防治疾病的最大效能,避免其不良反应。2、为将来广泛、深入地学习中药奠定基础。方法:1.学好中医学基础:2.总论联系各论:3.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配伍应用等一般是相互吻合的,不能单一看待:4.注意比较、鉴别:5.明确概念,尤其是类同概念:6.注意横向学习:7.从实践中学习中药:要求:1.背目录2.随时掌握,不许欠债。3.做好笔记。要注意共性、个性、比较、小结。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一、中药的起源(一)劳动生产创造了医药(二)火的使用、制陶技术和酒的发明促进了医药学的发展(三)文字的发明,使医药学的知识由“师传口授”发展到了文字记载二、中药学的发展历代本草反映当时的药学发展成就。(一)本草分类1.综合本草对中药学内容有较为全面、完整、系统的论述,又侧重药物的性能、应用的本草。自《神农本草经》开始,此类本草全面反映了各个时期药学成就,继承和发展关系比较清楚,故又称为源流本草或《本经》系统本草。2.药性本草专门讨论药物性能、功用的本草。如金·张元素《珍珠囊》;唐·甄权《药性本草》。3.炮制本草专门讨论中药炮制的本草。如南北朝·雷斆《炮制论》,它是我国第一部炮制学专著。4、食疗本草专门讨论饮食疗法的本草。如唐·孟诜(shēn)《食疗本草》。5、单味药本草专门记载某种药物的本草。如清·张光裕《桂考》。6、地方本草专门选收某一地方药物的本草。如明·兰藏庵《滇南本草》。(二)历代主要本草1.《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本经》。成书年代成书于东汉末年(公元1—2世纪)。作者秦汉时期许多医家陆续撰写而成。载药数365种。分类按功用分类(性能和使用目的)。上品120种,无毒,益人,多具补益之功,可多服久服。中品120种,有毒或无毒,一部分补虚扶正,一部分抗病祛邪。下品125种,大多有毒,多具祛邪破积之功,不可久服。主要成就(1)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2)按功用分类之创始。(3)奠定了中药学的发展基础。《本经》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序录部分对药物的四气、五味、毒性、配伍七情、组方法度,以及采集、制剂、服用方法等均有概括的论述,对中药基本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大。药名下记有性味、主治、异名、生境等。其许多药物为后世临床所常用,所记药物疗效,大多朴实可靠,有的目前仍有价值。如麻黄治喘、黄连治痢、常山抗疟、当归调经、阿胶止血、乌头止痛、苦楝子驱虫等等。在中药理论和临床实践均有较大的价值,对后世影响较大。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几部综合本草,都渊源于《本经》而有所发展。2.《本草经集注》:亦称《神农本草经集注》,简称《集注》。成书年代南北朝·梁代(公元480—498年)。作者陶弘景。载药数730种。分类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本书共7卷,分玉石,草木、虫兽,果、莱、米食、有名未用7类,这是药物分类的一个进步,但每类之中仍分上、中、下三品。主要成就(1)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之创始。(2)首创“朱墨分书、大小结合”的编写体例。(3)首创“诸病通用药”。同时,补充了大量采收、形态、鉴别、炮制、制剂及合药取量方面的理论和操作原则。此外,还记载领了去木心、去壳、去心皮、去瓤等多种炮制方法和汤剂、酒剂、丸剂、散剂等剂型。本书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此书一出,当时其它本草纷纷淹没。但书中对北方所产药物论述不祥,是其不足之处。本书原书已佚,现仅存有敦煌石窟所藏的残本。但原书中的主要内容还散见于《证类本草》和《本草纲目》之中。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本草经集注》是尚志钧于1961年辑复的。3.《新修本草》:世称《唐本草》。成书年代唐·唐显庆2~4年(公元657~659年)。作者苏敬、李勣等所编著。载药数844种。分类仍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分类沿用陶氏自然属性分类而更细,将草木、虫兽各分为二,计9类。主要成就(1)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2)首创图文对照的编写体例。《新修本草》共53卷,其中本草文字20卷,目录1卷、药图25卷,图经(药图说明文)7卷。原书早已失传。现仅存本草文字残本约10卷,也是从日本影印的残本。但原书中的主要内容还散见于《证类本草》和《本草纲目》之中。现有辑复本问世,名《唐·新修本草》。4.《本草拾遗》成书年代唐·开元29年(公元741年)。作者陈藏器。载药数不详。原书已佚,所载药数不详,但《证类本草》引自本书药物488种,《本草纲目》引用368种,大大超过了引自《新修本草》的114种。分类按临床分类。将药物功用概括为十类,提出著名的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主要成就开中药临床分类法的先河。5.《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成书年代宋·元丰5年(公元1082年)。作者唐慎微。载药数1558种,附方3000余首。主要成就(1)集宋以前本草学之大成。收罗广泛,记载详尽,不但收载药、方,并有药图、炮制方法等,对药材的产地、品种鉴别等亦有贡献。(2)很大的文献价值。《证类本草》是目前流传的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古代综合性本草,尤其是本书体例严谨,注意保留文献的原貌,其功甚巨。本书不但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而且还有很大的文献价值。6.《本草纲目》简称《纲目》成书年代明·万历6年(公元1578年)。作者李时珍。李时珍在《证类本草》的基础上,引证历代本草,医籍方书,经史文献,和有关文献书籍800余种,广收博采,又进行了广泛地实地考察、采访、亲自实践,吸收民间经验,参以自身体会,采取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历时30载,三易其稿,编成了本草史上的空前巨著——《本草纲目》。载药数1892种(新增374种),附方11000多首,附图1160幅。分类按自然属性和生态条件分类。本书“振纲分目”,“纲目分明。全书52卷,按自然属性列16部(纲),每部又按生态条件分若干类,共60类(目),每类下列出该类所属药物,共1892种。主要成就(1)对16世纪以前本草学的全面整理、总结与提高。(2)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批判地继承前人对药物学的论述。(3)具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分类系统。(4)被国外学者誉为“16世纪中国的百科全书”。(5)对国内、外均有很大影响。7.《本草纲目拾遗》简称《纲目拾遗》。成书年代清·乾隆30年(公元1765年)。作者赵学敏。载药数921种。全书共10卷,载药921种,其中《纲目》未收载的716种,且绝大多数为民间用药。分类按自然属性和生态条件分类。本书编写体例与《纲目》相似。主要成就该书资料主要来源于群众实践,故较为详实可靠。至此,综合本草所载药物数量达2608种。此后所出本草,在药物数量与品种上,大多不出此范围。三、近代中药学的发展《中药志》1—4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编,收载常用中药500种,品种鉴别清楚,绘图精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是我国药品标准的法典,收载功效确切,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用药物和制剂,并规定了质量标准,制备要求,检验方法等,作为药品生产、供应、检验和使用的依据。属于综合类的大型中药专著。《中药大辞典》江苏新医学院编,1977年出版,载药5767种。其内容丰富,记载详细,资料可靠,为极有价值的工具书。《全国中草药汇编》上、下册1978年出版,载药2200余种。《中华本草》1999年9月出版,载药8980种,插图8534幅,共计2800余万字。由于自然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中药学的现代研究日渐拓宽,各分支学科日臻完善,中药的现代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中药学有关的边缘学科如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制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等也日趋成熟。凡此种种,标志着中药科学的发展有着极其光辉而广阔的前景。历代本草著作简况表朝代著作作者成书年代载药数目备注汉代《神农本草经》无名氏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365种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两晋南北朝《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公元500年左右730种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药物隋唐时期《新修本草》苏敬等公元659年844种(一说850种)我国及世界上的第一部药典性本草宋金元时期《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唐慎微公元1802年1558种保存了宋代以前大量的方药文献资料明代《本草纲目》李时珍公元1758年1892种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极其辉煌的一颗硕果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公元1765年921种(新品716种)新增品种最多的本草著作。至此达2608种当代《中华本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公元1999年8980种反映20世纪中药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本草著作复习思考题1.了解中药的起源。2.写出《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的成书年时代、作者、载药数、分类法和主要成就。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