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靈關懷』-離婚再婚研習會牧靈工作中離婚案例分享鄒逸蘭台灣天主教胚芽婦女關懷協會非笑話委屈的女教友哭訴:「我們每次吵架時,我先生就用聖經來壓我,說什麼丈夫是妻子的頭,妻子必須服從丈夫;他信基督教,我吵不過他。聖經上真的這麼說嘛!」「那是前一半,後面一半怎麼說的?」「還有後一半?」1984洛杉磯省思1.過去許多天主教友不唸聖經或對聖經不熟。2.教友對聖經的印象從主日道理聽來,是否「丈夫是頭、要求服從」講得讓人留下印象,而基督如何愛、「愛到犧牲自己生命」沒有常常提起呢?3.耶穌所說的服從和我們一般認為的「服從」相同嗎?4.聖經可以這樣引用嗎?這是否用來支持個人的濫用權力?5.我們在一般婚姻的教導上,有多少似是而非、種下日後問題的迷思?胚芽離婚關懷–緣起2000-10-16做心靈治癒祈禱的呂晶器神父找李秀英姊妹:「不少個案因受到家庭暴力而離婚,覺得自己犯了大罪而離開教會,不敢領聖體聖事。」「建議胚芽是否可向主教陳情,對於離婚事件可以有幫助天主子民的方式。」2000-10-19李秀英「放在心中,反覆思想」後,發電子郵件給胚芽20人2000-10-24意見交流會議2000-10-24意見交流會議李秀英、譚璧輝、呂晶器、黃馨葆、(鄒逸蘭)「在教會裏看到很多例子是丈夫沒有工作,也不做家事,卻以暴力和性來顯示自己是一家之主。社會要求婦女工作,但工作性質是助手,且成就不能高過丈夫,只要求婦女拿錢回來,不要婦女有成就。..」會議結論:座談會、協助管道、了解實際情況呈現給台灣教會、國內外其他單位如何面對「難道離婚一定不好嗎?尤其如果結婚一開始就是錯誤。」胚芽婦女關懷協會離婚議題進展步驟2001-6整理第一階段:接受邀請、腦力激盪(2000年10月24日始)第二階段:閱讀討論相關資料(2001年1月至5月)第三階段:構思進行架構、發展問卷(2001年6月至8月)第四階段:訪談前的教育訓練(2001年9月至11月)胚芽婦女關懷協會離婚議題進展步驟第五階段:有計畫、有架構的進行訪談(2001年11月至2002年1月)第六階段:綜合訪談資料,團體神學反省(2002年1月至3月)第七階段:舉辦講習,發展行動(2002年5月5日星期日)胚芽離婚議題關懷組譚壁輝、鄒逸蘭、吳桃源、盧德昭、蕭學璇、宋祖思、(劉湘群)有一些「聽說」的案例…難道離婚一定不好嗎?尤其如果結婚一開始就是錯誤。教育訓練經驗之一:一個痛苦的學習以為是已經離婚的婦女,來到團體時一直重複訴說要離婚。無助無奈不知如何躲逃,卻在同時對可以有的資源置若罔聞。她真的要什麼?我們以為是協助的部份,是否反而造成更大的傷害?我們團體內習慣的直接的方式,對她缺少愛德?教育訓練經驗之二:一個刺激的學習在第四屆東亞婦女論壇「女性與文化」組發表「從女性主義看基督教離婚倫理」的作者來討論其論文的同時,分享其本身看過、聽過、經驗過的一些人與事-從哲學思考者的犀利眼光、基督教平信徒對天主教一些說法、作法之了解,鍥而不捨地詢問、澄清問題,迫使我們更認真去面對尚未討論的領域上路了訪談研討會胚芽離婚關懷問卷過程及記錄訪談者:___編號:________日期:年_月_日(註:被訪者編號由此來,例如:譚1、譚2、吳1、吳2、鄒1、鄒2…..)胚芽離婚關懷問卷基本資料反省資料反省收尾訪談者的交流與反省2001年9月至12月13位女士訪談之發現年齡:40-49歲:7人,50-59歲:6人學歷:高中2人,大專5人,研究所以上6人職業:家管1,服務業3,職員1,小主管1,中高主管2,專業3,教師1,環保1結婚年齡:20-29歲9,30-39歲3,40以上1結婚年數:10年6人,10-19年5人,≧20年2人從開始考慮離開到實際上離開:八個月至二十年仍在分居狀況者分居年數:七年、十年、十二年訪談十三人之發現子女狀況:無子女2,一個小孩3,兩個小孩7,三個小孩1居住地區:大都會9,縣市3,小鎮1所屬教區:台北7,新竹1,台中1,高雄2花蓮2曾在台東及雲林接洽過,沒有找到願意談論自己狀況者。反省資料宗教信仰方面「分手主因」教會的規定與教會法庭離婚過程中與他人之互動回顧時之看法離婚議題研討會時間:2002年5月5日(星期日)全天地點:天下一家共融廣場203室(北縣新店市中興路三段219號-捷運大坪林站)對象:關心本議題之教會人士與社會人士主辦單位:台灣天主教胚芽婦女關懷協會離婚議題研討會內容:聖經中婚姻觀念/制度/教導之演變黃懷秋教授婚姻之倫理與倫理難題孫效智教授教會法對婚姻問題之立法精神與處理方式馬文才神父從牧靈角度看離婚教友之(團體)輔導孫茂學神父反思每人皆是獨特的規矩與精神孰重最後的關鍵:天主教會關係的矛盾秘密與新生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