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一、古代诗歌“五选二”题目设误类型1.望文生义解释诗句时,不考虑整体内容,错误解说诗句中的词句等。2.无中生有凭空解说一些诗歌中没有体现的内容,比如相关的表达技巧等。3.说法绝对选项内容太过绝对,不符合客观情况。4.胡乱联系选项的内容将诗歌的某些特点与学过的诗句从手法、情感、内容等角度联系起来,但这种联系不是必然的。5.拼凑词句把几句没有本质联系的话放到一起作为解释诗歌的具体内容。二、两类方法破解五种设误【典例】(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方法1联系背景还原诗歌原景【分析1】B项,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错误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错误类型:望文生义。解答此题可以联系到欧阳修的《秋声赋》中“衔枚疾走”的说法,背景为行军士兵口中衔着枚(一种器具),以防喧哗。用来表达的是寂静。而考生看到“衔枚”容易联系到行军打仗,而脱离诗歌的语境去望文生义地主观判断。方法2设身处地体会作者用意【分析2】E项,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错误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无中生有。后半句的错误之所以难以看出,是因为没有关注到题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所提供的诗歌写作背景,更不能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古人说话的习惯,以至于容易误判为正确选项。实际上诗歌的尾联是作者自谦的话,表现了他对同僚的谆谆嘱托,不是说作者自己就是体弱多病。(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分析1】C项,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错误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错误类型:望文生义【分析】如果照看题目,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就能明白: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是一种戏谑,没有不认可李绅的诗歌创作的意思。【分析2】D项,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错误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错误类型:无中生有【分析】如果设身处地体会一下作者用意就可明白:这首诗透露出作者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和自嘲,说明作者还是想得到当世的认可的。三、主观题型——从命题到答题的突破对于古代诗歌阅读题,很多考生常常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他们往往乱答一通,答题答不到点子上。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审题不细,找不准思考方向;积累不够,不能迅速检索相关知识。编者将古代诗歌中的“常考题型、常见设问、审题定向、答题要点、满分感悟”分门别类地进行了归纳汇总,旨在教给考生在考场上快速“锁”定设问,“审”定方向,做到“问什么,答什么”。一、形象类常考题型常见设问审题定向答题要点满分感悟人物形象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抒情主人公)形象?试加以分析。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分析)。3.请简要概括(分析)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1)题干中有“形象”字样,包含诗人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2)概括或分析的是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①概括形象:性格+身份。②分析形象:一言一行一心理。③形象意义:形象中蕴涵的思想情感及存在的社会意义。这首诗塑造了为国杀敌的边关将士形象。(要点①)通过对边关将士在恶劣环境中不畏艰苦、早起晚睡、为国杀敌的描写,(要点②)表达了对边关将士的赞美,抒发了诗人希望像边关将士那样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感情。(要点③)意象1.这首诗刻画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2.××意象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诗中景物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诗分析。(1)题干中有“意象”或“景物形象”字样。(2)涉及意象的题目,一般会涉及意象的作用或意象中蕴涵的情感。①明确意象:明确意象(景物)本身蕴含的季节、时令、地域等特点或意象(景物)构成的画面。②分析意象:从景物的组合方式、构成的画面的色彩等方面分析。③探求意境(情感):分析意象(景物)组合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和情感。“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要点①、②)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要点③)事物形象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事物形象?(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特点?)有何作用?2.这首诗中描写的事物有什么特征?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诗人塑造的事物形象有什么意义?请简要分析。(1)关于诗歌的事物形象一般是托物言志类诗歌,题目中一般含有“××”事物。(2)诗歌或正面或侧面有对事物具体刻画的语句。(3)题干中有“事物”字样。①概括特征:外在特点+内在品质。②对接情感:将事物形象特点与作者的情感(情操、品行)进行对接。③概述效果:概括其在写人、抒情方面的效果。这首诗塑造了风姿绰约、妖娆美丽,宁可飘零天涯,也不愿忍受屈辱的杏花形象。(要点①)通过对妖娆美丽、占尽春光、花落逐春水、芳魂无玷的杏花形象的描写,(要点②)表达了政治家、诗人王安石坚守自己的节操和见解,坚持变法改革的志向,抒发了作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感情。(要点③)意境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题干中有“意境”字样。(2)题干有两问时,第一个问题是关于“画面”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情感”的。①描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②构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③析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歌描写了雨后清新、宁静的秋天山村晚景图。(要点①)通过对山雨初霁、空气清新、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浣女归舟的纯洁美好的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和平安乐的气氛,(要点②)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并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要点③)二、语言类常见题型常见设问审题定向答题要点满分感悟炼字1.诗中的某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诗中的“诗眼”是哪一个?为什么?(1)题干中有明确的“××”字或“××”句字样。(2)题干中有“诗眼”或“关键”字样。①明观点:你认为哪个字(词)好。(直接鉴赏某字的此步省略)②释义明法:解释该字(词)的准确含义,并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若运用手法,须点出运用的手法。③说作用:点出该字(词)在形象刻画、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作用,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空”与“同”。(要点①)“空”是指六朝繁华荡然无存,“同”是指大自然未改其本色。(要点②)这两个诗眼表达了作者物是人非的伤感。(要点③)语言风格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2.请谈谈这首诗的语言风格。3.有人说这首诗有某特点,请从语言角度分析。题干中有“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语言特点”等字样。①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概括语言特色。②列例证: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析效果:指出这一特色在传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平易质朴(平白如话,质朴无华,平中见奇)。(要点①)“与谁同赏”“莫学衰翁样”,接近口语,朴实自然。(要点②)这是一首小令,篇幅不长,却翻波作浪、曲折回旋地抒写了词人十分矛盾复杂的心绪。(要点③)说明:炼句题也从属于“语言类”,但因炼句题考查比较综合,常结合表达技巧和炼字考查,故本处不再讲解。三、技巧类常见题型常见设问审题定向答题要点满分感悟修辞手法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作用。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某一句的妙处。3.诗中某句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它的艺术效果。(1)题干中一般有“修辞”二字。(2)题干中一般有“诗句”“某句”“一句”等字眼,修辞是针对语句而言。①明技巧: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重点关注比喻、拟人、借代和夸张)②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③析作用: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如对形象刻画、意境营造、情感表达的作用)拟人。(要点①)将“垂杨”和“春”人格化,(要点②)表现了“垂杨”对“春”的依恋和不舍。(要点③)表达方式(重在描写与抒情)1.某诗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某诗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3.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词)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4.诗(词)中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试作简要分析。(1)题干有“表达方式”字样。(2)题干有“描写(描绘)”“抒情”字样。(3)题干中有“写景抒情”字样。高考在表达方式方面,一般就在“描写方法”和“抒情方法”等方面设题。①明技巧:指出诗歌所运用的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及特点。(重点关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白描等)②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的。③析作用:简析该表达方式对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意境和表达情感等方面的作用。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要点①)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声。(要点②)表现了景物的凄冷萧条。(要点③)表现手法1.这首诗(词)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2.试分析“×××××”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3.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诗人的情感的?(1)就整首诗而言,常考的表现手法是对比、反衬、象征等。(2)题干中一般有“表现手法”“表现方式”等字眼。①明技巧: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重点关注对比、衬托、象征、托物言志、虚实结合)②释运用:结合诗句说明诗中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③析作用: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如对形象刻画、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的作用)对比。(要点①)上句追忆了当年相聚的欢乐,和下句描写与友人久别的凄凉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要点②)突出地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关切与赞扬之情。(要点③)结构章法1.分析诗歌在结构方面的技巧。2.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分析。3.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