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题指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阅读题之诗词鉴赏试题特点:均为简答题。(必须用合适的词句作答)答题方法:1.认真做题,认真分析,反复回味,细研答案。(“做答一遍,对抄一遍,三读三思。”想一想:错在何处,为什么做错。经验教训是真知之源!)2.把握常见题型。3.认真落实四项原则(有据性、针对性、充分性和规范性)。(1)针对性原则答应所问,答非所问,是第一杀手。1.审题抓住题干的关键词语,明确所问,解决疑难。(同学们,你们必须动手在题干中画出关键词来。)2.解答落实题干关键词语。它是路标是限制更是保障。涉及内容的:例一:2010年山东题例如14.“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难度0.50考生答案:体现凤凰清晨喝泉水晚上在山冈栖息,鸣声很响亮,脖子很长。(0分)(落实“品性”,能说这样的糊涂话吗?)提示: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真题回顾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提示: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提示:托物言志、象征。怀才不遇的悲伤。2015年山东高考题回顾1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卜算子张元千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注]张元千,宋代爱国词人解析:此诗写于作者退居故里游览山水之时,上篇写景,描述一副夜间泛舟归来清幽、静谧的画面语言轻柔高远。下篇深沉、壮烈。思古抚今,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答案:“湿”“迷”使动用法,爽风夜露使得湿气弥漫,仿佛行云亦被打湿;沙溪上氤氲着水雾之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作者用“风”“露”“云”“水”“艇”等意象,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而略显凄迷的画面,为下文抒情做铺垫。(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4分)答案:作者借用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反衬出自己的收复失地的豪壮之志的落空,唯有借酒消愁,借“潮落秋江冷”这样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答案:“湿”“迷”使动用法,爽风夜露使得湿气弥漫,仿佛行云亦被打湿;沙溪上氤氲着水雾之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作者用“风”“露”“云”“水”“艇”等意象,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而略显凄迷的画面,为下文抒情做铺垫。答案:作者借用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反衬出自己的收复失地的豪壮之志的落空,唯有借酒消愁,借“潮落秋江冷”这样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涉及答题方式的2015年诗歌14(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学生答案:1、“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气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2、“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答案:“湿”“迷”使动用法,爽风夜露使得湿气弥漫,仿佛行云亦被打湿;沙溪上氤氲着水雾之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作者用“风”“露”“云”“水”“艇”等意象,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而略显凄迷的画面,为下文抒情做铺垫。标准答案步骤清晰,分析充分:每个“字”写什么……(艺术),表现什么……(内容)1、审题未精,题干明言“分别”却合二为一。违背针对性原则。2、均不言“情”(表现什么)。情非仅仅在下片,景中之情不可忽略。违背充分性原则。(2)有据性原则言必有据,据在文中;无据必胡说。1.认真筛选,据之思考(解答);运用筛选材料,说明结论(检验)。2.筛选要注意:准确、充分。3.抓住原文材料回答问题,扎根而不浮。示例:2013年山东诗歌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山寺夜起》江湜)(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学生甲:运用对比的说法,描写云的形态,使云显得更加美丽。乙:一个朦胧,一个清晰,运用对偶的方法。解说:抓住“白”“流”和“如”解答,即可;离开即乱说。2013年山东高考题回顾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答案】文中的“烟”具有洁白、轻盈、流动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烟的颜色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烟的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烟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同时用“流”一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烟的被风吹动时千变万化的姿态。【解析】三四两句抓住“烟色如云白”使用比喻,以及“流”字的妙处展开回答。(3)充分性原则坏习惯是“苟简”。撒大网逮鱼。充分性表现为:言必有据,有据必言1、表达语言准确、详尽。考生半截话多。2、多角度,有层次,不能“一根筋”。示例:山东2013年诗歌题(特点:要点多)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答案】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细则】①原因一:喜爱山中夜景,1分;分析,重点是分析“惜夜景”,1分。②原因二:思家,1分;分析,重点是分析“无家客”(思家)和“独”(孤独),1分。未分析“独”不扣分。分析:原因一遗失多,筛选信息不好。只抓住尾联的多。“惜夜景”很重要,上应题目“夜起”,又和全诗相关。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答案】霜天月升,溪流潺潺,溪烟袅袅如云般洁白,自由流淌到野外的山寺前,诗人被这月夜美景吸引,起身欣赏,但举头望天,将一切美景收入眼中后却因想起自己背井离乡、羁旅漂泊的遭遇,不免产生思乡怀亲之愁,所以“不眠”。【解析】作者“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因此比较好找,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做以分析说明。(4)规范性原则规范性,指符合题目的要求。表面指如字数、格式、方式、方法等等。如2010年16题压缩(菊花),限定不超过50字,超出2字扣一分,有些考生超字4分全扣掉。2011年17、18题都有字数限制。深层指,解答符合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要求。如鉴赏题。鉴赏有常规:要从艺术、内容两方面分析评说;一般是“怎么写(什么方法,可能多种)”+“写什么、表现什么”+“有什么效果”。不懂规矩,就得分差。例如2011年山东20题。“结合文意赏析两处划线部分”。第一处答案:侧面描写(1分),通过描写不少人脸上的表情来表现曾老头的丑陋(1分)。(怎么写+写什么+表达效果)考生甲答:(1)写出人们对老头的厌恶,表现人们俗气的特点。(不懂得鉴赏规矩,不懂得侧面描写。)考生乙答:(2)拟物,把曾大爷的心情描写得生动,可感。增强了表现力。(“拟物”有道理。但分析荒唐,拟什么?什么表现力?太笼统,错误。)此题得分少,“手法”问题,遗漏、错误者多;失分也多。“遗漏”,是不懂得鉴赏的规矩。“错误”是不懂得艺术特点的判断方法。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