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第2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管理的故事》刘永中主编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2、《11天读懂管理史》秋禾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年3、《管理百年——20S管理思想与实践的批判性回顾》(美)克雷纳著海南出版社2003年管理的思想和理论来源于管理的实践;人类的管理实践源远流长;中国的管理思想博大精深;管理理论产生并发展于西方国家;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第一节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一、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萌芽时期)1、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背景1)工厂制度诞生(1)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2)自然力代替人力2)雇佣制度确立(1)新型劳资关系形成(2)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界限分明2、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1)亚当·斯密(1723——1790)的劳动分工和经济人观点。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涉及大量管理的思想。(1)劳动分工理论a、劳动者的技巧因分工而日渐熟练b、分工可免除工种转换而损失的时间c、分工可使劳动简化而专一,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2)“经济人”观点——人们工作的目的是逐利。2)萨伊(1766——1832)对分工理论剖析的观点(1)肯定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2)分析了制约分工的主要因素。a、产品的消费量;b、资本的实力;c、行业本身的性质。(3)揭示分工理论的不足。3)欧文(1771——1858)的人事管理(1)工人是活的机器(2)环境能塑造人性(3)柔性管理方法4)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1)对工作方法的研究——要提高工作效率,必须仔细研究工作方法。(2)对报酬制度的研究——主张按照对生产率贡献的大小来确定工人的工资:a依工作性质而确定的固定工资;b依对生产率的贡献分得的利润;c为增进生产率提出建议而应得的奖金。3.管理理论萌芽阶段的主要特点(1)零碎的、不系统的,未形成完整的、科学的管理理论(2)萌芽阶段的管理思想是企业管理理论的源头(3)萌芽阶段的管理思想与古典管理理论之间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二、古典管理理论1、古典管理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19s末~20s初)(1)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发展(2)资本主义生产集中和垄断组织的形成(3)阶级矛盾尖锐化(4)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经验的积累2、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1)科学管理理论——主要研究企业最基层的工作(或蓝领工作),探讨大幅度提高工人生产率的原则和方法,寻求管理工作的“一种最好的方式”(onebestway)因此,该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工人个体的生产率问题。泰罗(美国.Taylor1856-1915)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代表作为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1)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a.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b.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主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不仅仅是动作和时间研究、计件工资制等)。c.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劳资双方或管理者与工人双方来一场完全的“精神(思想)变革”。(泰罗:“科学管理的实质是一场精神上的革命。”)(2)科学管理的具体制度与方法a、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b、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c、工作条件和工作时间标准化;d、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f、在生产第一线,实行“职能制管理”;同一时期研究“效率”的专家主要还有杰尔布雷斯夫妇、甘特和福特等人。科学管理的启示——标准化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标准化:把重复的事物统一起来。福特提出的大批量生产方式主要是由标准化和移动装配法两项制度构成。1、标准化单一产品原则;工厂专门化;部件的互换性;制造的精确性;使用专门机械2、移动装配法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的移动尽可能不超过一步操作者不必弯腰操作;采用传送带移动的方式。电影《摩登时代》(3)对泰罗制的评价a、将科学引入管理领域,以科学管理的方法代替了以个人经验和判断进行生产与管理的传统方法。——“用科学方法代替了经验法则”。b、使劳动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c、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为管理专业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管理,从根本意义上讲,意味着用智慧代替鲁莽,用知识代替习惯和传统,用合作代替强制。”——德鲁克---------------2)、一般管理理论——以整个企业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企业管理的职能和一般原则。法约尔(法国,Fayol1841—1925)其代表作为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管理的定义a技术活动(设计、制造);b商业活动(购买、销售);c财务活动(融资及其利用);d安全活动(人员与财产的保护);e会计活动(财产清单、会计、统计);f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就是实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_(2)管理的一般原则(14项)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公平合理的报酬制度▲集中化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3)管理教育——“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3)行政组织理论——着重研究组织结构,力图为新兴的资本主义企业提供一种高效率的、符合理性的组织结构。韦伯(德国,Weber1864—1920)其管理学方面的代表作为《社会和经济理论》。(1)行政组织理论的核心是寻求理想的行政组织形式(2)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结构最高层管理机构(决策)中间层管理阶层(贯彻)一般工作人员(实际工作)金字塔式的三层制结构图(3)三种纯粹形态的权力——“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只有权力能变混乱为秩序。”a、超凡的权力——(神秘的组织)——基础是个人崇拜,过于感性;b、传统的权力——(传统的组织)——基础是先例和惯例,效率最差;c、理性合法的权力——(理性化、法律化的组织)——以理性为依据、以规章制度的合法性为依据,人们只服从那些依法制定的、与个人无关的命令——理想的行政组织形式的基础(4)理想行政组织的管理制度a、明确的分工以及相应的权力和责任。b、明确的职位等级制结构。c、每位组织中,只有最高领导人因专有(生产资料)、选举或继承而获得其掌权的地位,其他管理者都是任命的(委派制或合同制)。d、被任命的管理者是根据预先制定的技术规范来挑选的(经过考试或验证文凭,或二者兼用)。e、被任命的管理者要把职位作为他们惟一的(至少是主要的)职业,职业就是前程。f、管理者应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分离。韦伯认为:这种高度结构化、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达到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适应性强。也有人将法约尔、韦伯等人的理论统称为“古典组织理论”或“组织管理理论”。3、古典管理理论的回顾1)三种理论对待工人(雇员)的观点(1)认为财产最重要,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工人无利润分配的话语权。(2)认为人都是“经济人”—“胡萝卜加大棒”。(3)认为劳资双方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精诚团结。(4)认为人的天性是“恶”——严格管理。2)三种理论对待组织的观点(1)只研究了组织内部的管理问题——视组织为封闭性的组织。(2)崇尚科学、理性(认为在管理中存在着适用于一切情况的“最好方式”)—管理理论的任务就在于探索和揭示这一方式。(3)视组织为一部机器——人则成其为它的零部件、附属物。(4)强调稳定——不重视变革。第二节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一、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背景1)泰罗制(科学管理)的实行,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但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2)“一战”后西方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危机加剧;3)管理实践中,大量的问题都是和人有关的,人的行为及其效率受制于多种因素,“经济人”假设受到了质疑。有什么办法能够让人们努力工作?生产效率到底取决于哪些因素?——由此导致了“人际关系理论”(后统一为“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代表人物梅奥(1880-1949),代表作为1933年出版的《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2.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1)人际关系理论——代表人物梅奥(美国;Mayo;1880-1949),代表作为1933年出版的《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霍桑实验(1924-1932)是为了测定各种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而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它是一项以科学管理的逻辑为基础的实验。实验过程近8年时间,实际进行了两个回合,四个阶段。其地点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1)霍桑实验(1924-1932)第一阶段:车间照明试验——“照明实验”(1924.11-1927.5);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福利实验”(1927.8-1928.4);第三阶段:大规模访问和调查——“访谈实验”(1928.5-1930.5);第四阶段:继电器绕线组装配试验——“群体实验”(1930-1932)。(2)人际关系理论的基本观点a、人是“社会人”——(梅奥:人是独特的社会动物,只有把自已完全投入到集体之中才能实现彻底的“自由”。)b、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c、新型的领导在于通过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来提高员工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马斯洛:“企业家永远需要的是采取不同的方式管理不同的人。”——梅奥:如何协调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仍然是文明世界的一个重大的问题人际关系理论在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1949年)统一到行为科学学派之中。行为科学——是利用多学科知识来研究人类行为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以预测、控制和引导人的行为。2)“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理论(1)有关人的需求、动机和激励问题——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2)同管理有关的“人性”问题——麦格里戈的“x-y理论”等。(3)企业的领导方式问题——布莱克的“管理方格”理论等。(4)企业的“非正式组织”及人际关系问题——卢因的“团体力学理论”等。二、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历史背景1)“二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和科技的发展2)“二战”后,西方国家生产集中和垄断组织的进一步加强3)“二战”后,西方国家工人运动高涨4)市场问题尖锐化5)企业环境的多变6)相关科学理论的发展——这一时期西方管理学派林立,进入“管理理论丛林”阶段(美国,孔茨)。2、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及其观点管理科学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系统学派决策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学派企业文化学派……………1)管理科学学派(管理数量学派)(1)从组织系统各点出发研究各种功能关系(2)运用多种学科交叉配合的方法(3)运用模型化和定量化来解决问题(4)随着情况的变化而修改模型管理科学学派的主导思想是在企业管理中使用数理方法及管理手段,通过建立模型、求出最优解,去解决问题-使生产力得到最合理的组织,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管理科学应用的科学方法和定量化工具,主要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概率论、博弈论(对策论)、模拟法、计划评审方法以及计算机应用等等。伯法(Buffa)《现代生产管理》、《生产管理基础》。“管理要用数据来讲话。”“管理科学”与“科学管理”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其研究突破了操作方法.作业研究的范围,而是向整个组织的所有活动方面扩展,要求进行整体性的管理。2)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职能学派、经营管理学派)——法约尔《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孔茨《管理学》。(1)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同自已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2)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4)管理应具有灵活性。3)系统学派系统学派——将组织视为由相互依赖的多种要素(人.群体.态度.动机.正式结构.目标.职权.资源等),组成的有机整体。——管理者的任务是协调组织的各个部分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强调组织要适应环境的要求,部分要适应整体的要求;要素与要素要相互协调。——通过满足这些要求来实现系统的综合效应。系统学派由应用系统观点来研究组织和管理的学者组成。由此,其又分为社会系统学派和系统管理学派。(1)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a、组织是一个协作的系统,系统能否存在取决于:①协作的效果;

1 / 6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