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医学心理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9医学心理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郭玉姝(长春市第二医院药剂科长春市130000)[摘要]在临床药学服务中,将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临床药学领域,把心理学技巧运用到临床药学工作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临床药师掌握相应的医学心理学知识,对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有很大帮助。[关键词]医学心理学,临床药学“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services)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Helper教授和Strand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明确其内涵为药师直接、负责地向患者提供用药有关的服务;以达到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的效果与目的。WHO将其明确认定为药师职业准则,要求药师必须深入临床,同医师一起参加查访、会诊、抢救危重病人,参与制定用药方案,解答医护人员和患者提出的有关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等有关问题,指导临床用药。[1]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应用于临床药学领域,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人体健康、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从而探讨临床各科疾病患者的心理行为与症状消长演变的关系,并做出心理诊断、治疗、咨询等,以促进疾病的康复,保证身心健康的学科。[2]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的产物,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即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3]1.医学心理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基础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医学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方法之一。广义上指的是医务人员以自己热情的服务和精湛的专业知识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使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以使其心身早日康复。[4]近代心理学的研究,更以大量证据证明了心理因素或称情绪因素的致病作用。不正常的心理因素、情绪改变可引起精神病,心血管疾病和多种神经症等疾病。因而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配合心理治疗,这亦是临床药师在指导合理用药时要注意和使用的。[5]2.临床药学中的心理学因素2/92.1患者用药的心理特点[6]2.1.1盲目迷信抗生素抗生素用途广、疗效高,深受病人青睐。有些病人一旦感冒发烧、腹泻,不分青红皂白就点名要用抗生素。而有些医生为了避免医患冲突,就刻意迎合患者心理从而造成抗生素的滥用。根据近五年的不完全统计,上海、武汉、杭州、重庆、等大城市每年药物使用的总费用中,抗生素约占30%~40%,居所有药物的首位。其实感冒大都由病毒引起,,对于病毒抗生素是无能为力的。滥用抗生素不但无益,而且极易产生耐药性,还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过敏等不良反应,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2.1.2盲目相信新药、贵药个别教师和离退休干部用药一味地求新求贵,他们认为只有新药、贵药才会有神奇的疗效。特别是一些慢性病患者,吃药跟着广告走,总希望从新药、贵药中寻找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而实际上,刚上市的新药都有一个探索、实践、检验的过程,临床上对这些药的实际效果和毒副作用的观察时间不长,其中一部分可能经不起考验而淘汰。2.1.3迷信进口药许多病人认为进口药品质量比国产好。应该承认,国外大部分药品的生产工艺、设备确实比较先进。但随着国内药物生产工艺的不断提高,一些国产药品与进口药品相比,在药物代谢、药理作用、生物利用度和临床疗效等多种指标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异,而在价格方面,进口药则比国产药要高几倍、甚至十几倍。[7]2.1.4盲目崇尚静脉输液个别职工和学生错误地认为:口服用药见效慢,静脉输液见效快,把静脉输液当作万能法则,只要身体不适,就要求输液。对不采纳其意见的医生不满,误以为是因为医生怕麻烦或不重视其病情,从而满腹怨言。其实与输液相比,尽管口服药物的吸收有一个过程,但二者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并没有显著差别,而且大大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2.1.5盲目加大剂量或重复用药有些人治病心切,总认为药量越大,服药种类越多,病好的就越快。特别是一些学生为了省钱省时间,一般的小病小痛不去就医,而是自行到药店购买药品,服用三、五次感觉效果不明显,就擅自加大用量或加服其他同类药物,造成因用药过量或同类药物的叠加作用而致药物中毒。例如有的学生一般的伤风感冒即采用围歼战术,多种药同时上,单是成分相似但不同商品名的感冒药就有二、三种之多,不但于治疗无益,反而大大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2.1.6盲目迷信中药和补药一些老年人认为中药没有不良反应,自己年老体弱,需要特殊滋补,因此要3/9求常年服用滋补之物。岂不知“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如果不遵循中医理论因人而异的辨证施治法则,滥用补药,不但对身体无益,有时还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还有的人将维生素当补药,其实维生素只能用于维生素缺乏症的治疗,随意多用甚至可以引起中毒。2.1.7盲目减药或停药有些感染性疾病患者用了抗生素,见高烧已退,病情缓解,就擅自减小用量或停药,结果造成病情复发。这些患者中尤以学生为主,究其原因,有些是因为家境贫寒怕花钱,有些是嫌浪费时间怕麻烦。主要还是因为医学知识的贫乏。2.1.8盲目惧怕药物的不良反应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彳艮多病人在关注药物治疗作用的同时,也非常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在他面对一些以前不太了解的药物时,在服药之前会反复阅读药物说明书,特别是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禁忌证、用药注意事项等内容非常关注,往往因害怕药物不良反应而减少用量或停止使用,造成药物治疗的失败。[8]2.1.9医生对患者心理的影响在疾病的药物治疗中,药物疗效的高低,除了是否对症以外.还与病人对医生的信赖程度有关。医生在病人中的威望越高,往往疗效也越令人满意。受到病人高度信赖的医生,有时即使不用药物,仅仅通过表情、动作、言语加以暗示,也能对患者产生有益的影响。可见病人对医生的信赖及医生的威望、诚恳的态度和认真的作风,构成了良好的心理暗示作用。[8]2.2影响药效的心理因素[9]2.2.1精神和情绪的影响病人的精神和情绪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环节,从而影响药物疗效的发挥。病人心情愉快、乐观,药物则易发挥治疗作用,实践已证明,愉快、乐观的情绪可提高机体的功能,如消化道分泌物增加,蠕动吸收加快,使呼吸、循环、内分泌、免疫、体温、代谢等功能稳定。在此基础上进行药疗,则易收到良好的效果。相反,若病人有忧郁、悲哀、恐惧、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其结果影响药效,甚至可加重或诱发病情。2.2.2对医务人员的信赖程度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在医疗交往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医患关系对疾病的正确治疗和药效的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医务人员在病人中的威望越高,药物疗效越能令人满意。精湛的医疗技术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对病人的精神会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对病人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安慰。这种影响,反映了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赖,构成了良好的心理暗示,因此药物疗效会得到充分的发挥。2.2.3对药物的信赖程度病人对药物的信赖程度亦可影响药物的疗效,病人如4/9认为某药对其不起作用,不但自认为疗效不佳,甚至采取不配合的态度,有时配药后搁置不用。相反,病人对药物信赖,可提高药物疗效,甚至能使某些无活性的药物起到一定的“治疗用。”如“安慰剂”的疗效正是这种心理因素影响的结果,这主要是利用病人对药物的信赖达到加强“安慰剂”的疗效。2.2.4语言的影响良好的语言交流是社会文明的表现。对于药师来说,语言修养显得更加重要。语言不仅反映药患之间的人际关系,而且对病人的情绪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药师在药学服务时的语言交流可影响着病人的情绪和对药物的信赖程度,因此,药师在实施药学服务时,应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给予病人更多的同情和理解,使用积极性语言,切忌使用消极性语言。2.3影响患者用药心理的因素[10]2.3.1药品名称对患者心理的影响同一种药物,不同的名称,对患者的心理可产生不同的效应,治疗效果也有差异。例如,硝酸异山梨酯与消心痛虽为同一种药,但如果在药品瓶签上分别标明的话,患者更乐意选择的是消心痛。又如,甲硝唑用于治疗阴道滴虫,因杀虫效果显著,故取名为“灭滴灵”。由于人们长期采用“灭滴灵”商品名,加之有些医药书籍将其列入“抗寄生虫药物类”,因而人们对其重要功能——抗厌氧菌的作用往往不甚了解,以致许多患者拿到药后顾虑重重而不敢用药。2.3.2药品价格对患者心理的影响药物治疗效果是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表现,其丰要{决定于药价的高低,而是能否对症下药。药品的价格即何同一种药物,由于产地不同,生产工艺有异,国产与进口渠道不同.可能相差悬殊。目前,社会上有一种不正确用药观念.姨~约越贵,效果就越好,还有部分人尤其是高消费一族,存在崇洋媚外思想,对进口药品评价很高,因而很乐意接受进口药.排斥国产药。患者这一心理影响了医嘱药疗的执行。事实上,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拿某种药物对某一具体病原菌来说,如果病原菌对所选的药物敏感,其疗效自然就好,就是好药。此外,药品价格对患者的心理影响还表现在一些自费购药、生活拮据的患者因为药价太高难以承受而顾虑重重,产生拒药心理[11]2.3.3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对患者心理的影响人之患病,都盼望能够药到病除、早日康复但仟何疾病毕竟有一个自身调节、转归的过程。俗语说,“病来如III倒,病去如抽丝”,说明治病要有耐心、有信心。但有的患者则不然、仅眼用几次药,不见明显的效果,就产生对原有药物抗拒的心珲、不按医嘱服药,这种情况在慢性疾病治疗过程中尤为突出反之,有些患者使用某一药物后效果明显就擅自加大剂量,或延长服药时问,盲目相信此药,产生对该药的依赖,而排斥其它药物治疗。每种药物都存在着治疗作用与副作用,一些药物对身体的刺激或损伤明显,如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或者全身不适、脱发、汗多以及诱发过敏反5/9应如皮疹、哮喘等,患者在吃过不良反应的苦头后对某些药有特别的警觉,谨小慎微拒绝用药。2.3.4给药途径对患者心理的影响不同的给药途径,具有不同的心理效应。口服给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常用于慢性病或病情较轻、较稳定的患者。所以,接受口服给药的患者常认为自己患的是“小毛病”,怀有侥幸心理,认为疾病会不治自愈,对遵嘱服药不够重视;同时,口服给药的种类多、次数频、疗程长,患者不易做到定时、定量服药。肌肉注射局部刺激作用较强,注射部位易产生疼痛、发炎、硬化,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尤其是疼痛致使患者心理紧张,有不少儿童见针即哭、见针色变,形成了“逃避反射”。静脉注射较Vl服、肌肉注射危险性大,易产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损伤患者皮肤、静脉,导致较剧烈的疼痛,且给药时需要一套比较复杂、无菌的器械,常需患者强迫长时间固定某一体位,较多地应用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因此,一些自认为患“小毛病”的患者,如果给他们肌肉注射,他们可能会接受,如果静脉注射,则易在其心理上引起许多不适,他们可能因此过分地夸大自己的病情,误认为自己得了什么重病甚至是“绝症”。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给药途径如骨髓给药、直肠给药,操作更复杂,要求更严格,又不符合人们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因此容易使患者产生不安全感。一方面会怀疑自己疾病很严重;另一方面,他们会错误地认为这些给药途径会给机体带来很大损伤,从而抗拒治疗。2.3.5其他因素对患者心理的影响药物的气味、产地、包装、剂型以及频繁播放的药品广告等对于患者心理也有影响。例如,有些患者坚信中药比西药好,副作用小;有些患者则坚信进口药比国产药好、新药比老药好;那些口味好、包装精美、由知名厂家生产、广告宣传较好的药品颇受患者青睐。俗话说“良言胜过良药”,药学服务人员的语言行为也是影响患者心理的重要因素,美好的言行,起到一种良性的暗示作用,增强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当然,患者的年龄、性别、层次、背景、情绪以及所患疾病尤其是精神疾病本身就会对患者治疗过程的心理产生影响。2.4用药决策中的心理学纠正由于急诊需要在有限的时间看许多患者,医生们常常不得不快速做出决定。而对于临床医生,利用心理学理论通过针对性的培训能减少偏倚妨害医疗决策的发生率[12]。而对于临床药师而言,参与合理用药是其工作任务之一,因此在熟练掌握药理学及药剂学的技能和临床心理学技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医生用药意图,如发现用药决策偏倚,则应立即跟临床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