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教科书(新疆专用)《语文》(七年级上册)阅读教材说明及教学要求主讲人:乌市天山区教研室庞建英2015年9月14日汉语和语文的区别:汉语是中国官方语言,汉语学习主要学语言。语文一般认为是语言和文字、文学的综合。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它。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2012年新修订汉语课程标准:应该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以具备多方面的汉语应用能力。为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发挥奠基作用。汉语课程的首要性质是工具性,同时兼具人文性,这是汉语课程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并逐步掌握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初步掌握学习汉语的基本方法(记字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读书的方法、概括段意的方法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标序段的习惯、勾画字词的习惯、标注拼音的习惯、做旁批的习惯、提出、思考问题的习惯、做笔记的习惯、阅读的习惯等),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并能丰富汉语的积累,培养语感,逐步形成汉语思维能力。(新疆专用)教科书七上结构内容表七年级上一单元二单元三单元四单元阅读课亲人之间的爱多彩的学习生活亲近大自然想象的世界实践活动课1说话:态度自然、大方2写作:写自己熟悉的事1聆听:学会倾听2写作:要有真情实感3综合性学习:我为学校添光彩1说话:想清楚再说2写作:从阅读中吸取营养1聆听:听清楚主要内容2写作: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3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教科书其它内容的安排七年级(上)名著推荐:《繁星》《春水》《伊索寓言》附录:常用标点符号用法见表汉语的词类实词字词总表授课内容的变化不是单一的教学生认字、组词,使用词语造句,学习并运用句式。而是在随文学习、掌握字词的基础上,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要引领学生能尝试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出并学会思考问题、品味精彩的语句、学习最基本的写法等。教师解读文本、备课的过程第1步: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先读准字音、读顺、读懂课文,最后读出感情。第2步:反复朗读课文,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单元目标,根据课文内容,确定课文的重点、难点,推测学生可能不理解的字、词、句,和学生阅读中可能出现的困难、问题等。第3步:关注课文前的“预习”和“字词积累”,思考并完成课后练习。第4步:参看教师用书“单元目标解读”,明确本单元目标和教学要点。第5步:研读教师用书“整体把握”、“文本细读”“问题研究”“关于练习”“相关资料”。第6步:参考教师用书“教学设计”,根据所教学生的汉语水平设计自己的教案。精读、略读和自测课的区别精读课:就是要细致地品析课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多教学生阅读的方法,多引导学生读书,训练学生思路。略读课:就是粗略的快速阅读课文。是指学生在教师适当的指导、点拨下,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独立读书、思考、学习的过程。传授从精读课中学到的经验。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勾画、批注,思考、讨论,收获。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建议采取几遍读的方法。如,一读,读对读通,了解大意;二读,勾画批注,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可以是受到教育启发的,可以是好词佳句的,可以是文章写法的,可以是读书方法的),积累语言等。自测课:运用精读课、略读课读书、思考的方法,学生自读、自我思考、自测的过程。教师巡视,答疑。精读课教学设计课例《荷叶·母亲》(精读)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把握好停顿和重音;勾画并学习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会写字,学习多音字;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课文结构。第二课时: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概括段落大意;重点训练朗读;随文学习字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作者所表达的主旨,并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第三课时:品味本文精彩的语句和段落,感受汉语之美;重点研读描写红莲的部分,学习本文借花喻人的写作特点;探讨本文赞美母爱这一主题;听写生字词语,学习多音字。第四课时:复习生字、词语,重要词语进行造句训练;再读课文,读出感情;同学交流疑难问题,师生共同研讨;完成“延伸拓展”练习;准确、流畅地诵读课文,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当堂试着背一背。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可以用表现母爱的谚语、诗词、歌词等导入。(如引用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导入。)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看学生是否画出生字词,查字典写出拼音和词语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字、词、句画出来。)3.初读课文,疏通文字:听录音,学生边听边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以课前预习给的“字词积累”为主)。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重音。要求学生在朗读中识记生字、词语。教师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尤其注意字的形旁、声旁,注意区分形近字、同音字等。4.再齐读或找学生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了解课文大意。边读边思考:文中的“荷叶”和“母亲”有什么联系?5.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通过小组讨论后,思考完成课后“思考理解”一。梳理出文章的结构,明确写作思路。6.再读课文(可以小组合作读等),当堂完成课后“积累运用”四。7.布置作业。(以抄写生字词为主)第二课时1.随文学习字词,结合语境,引导学生理解生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研读课文,理解段落大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读之前,可以让学生思考:本文哪几段是在回忆故乡的莲花?哪几段在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感人情景?哪几段直接歌颂了母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自由发言,让学生说说划分段落的理由。3.先找一位学生读“预习”中的一句话“母亲啊……天空下的荫蔽?”要求: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读完后找学生评价,教师指导后再找学生读这一句,直到读得符合要求为止。4.然后让学生自己在文中找几句或找一段,先标出停顿和重音,然后再找学生读一读,如“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教师可指导学生哪是重音,那里应该停顿,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等等。边读边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如“繁杂”“烦闷”是什么意思等。5.在指导之后,然后再读课文。可以让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如齐读、自由读、分组读、分男女生读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如,“应了花瑞”“菡萏”“徘徊”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亭亭”“慈怜”该怎样理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6.再读课文(可自由读,男女生读等),读出语气和语调,先由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师生合作,共同完成课后“积累运用”五。7.师生合作配乐朗读,其他学生带着任务听读:边听边画出表达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看看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讨论交流,完成课后“思考理解”二。8.布置作业。(以解释词意、造句为主)第三课时1.找学生读课文,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2.找学生流畅地、动情地读课文,让其他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读,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去体会语句的含义,体验汉语之美。如你读到“倾侧”“覆盖”这些词语时,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用你的语言描绘一下。引导学生深入体味作者描写荷叶、红莲的情感。3.重点研读描写红莲的部分,找人再读第4段到结尾部分,学习本文借花喻人的写作特点。如,作者写荷叶遮蔽莲花,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尤其是最后一段,可以设问让学生讨论:“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借花喻人)4.反复诵读文章最后一句话,讨论探究课后“思考理解”三,明确本文最后一句的深刻含义,明确荷叶与母亲之间的联系,明确这首诗歌颂母爱这一主旨。5.教师适当给学生介绍作者及相关背景,以加深学生对诗中赞美母亲这一主旨的理解。6.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本文的情感来。7.给点时间让学生复习本课学习的字词,然后听写生字词语。8.布置作业。(建议布置理解句子含义的作业)第四课时1.有感情地齐读本文后,复习生字词语,重要词语进行造句训练(可采用“开火车”的形式)。完成课后“积累运用”六。然后分小组再读课文。2.读完课文后,请学生分小组交流疑难问题,小组讨论后,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提交上来,师生共同研讨。如,“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这句话中的比喻有何作用?(用人们熟悉的“小船”来比喻“白瓣儿”,既形象,又朴实,平实中包含真情,让人回味无穷。)又如“心中的雨点”指什么?等。3.再齐读全文,要求读出停顿、重音,要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4.延伸拓展:围绕课后“延伸拓展”的七、八题,学生思考、交流研讨后,教师指导,明确相关答案。5.留点时间,试着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当堂试着背一背。第一单元:亲人之间的爱(家庭)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好停顿和重音。2.品味精彩语句,感受汉语之美。3.识记并理解生字词语,学会灵活运用。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亲人之间的爱。教学重难点:1重点:识记并理解生字词语,学会灵活运用;朗读课文,把握好停顿和重音。难点:理解课文大意,品味精彩语句。课文内容和教学要点(精读)1《散步》讲述的是一家祖孙三代一起散步的故事。表现出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1.反复朗读课文,根据表达需要,把握文章的停顿。2.随文学习本课的生字词,理解字词的含义和用法。3.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4.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第一课时学习字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随文学习字词。以个人朗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读通、读顺文本。2.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自由朗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1)按照文章的叙述说说散步的过程。(提示:散步的起因、经过、结果。)(2)一家人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最终是怎样解决的?(完成“思考理解”一)第二课时1.自由朗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1)按照文章的叙述说说散步的过程。(提示:散步的起因、经过、结果。)(2)一家人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最终是怎样解决的?(完成“思考理解”一)2.初步感受文中亲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怎样的一家人。第三课时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亲情。(1)你从文中哪些句子读出了“我”对母亲的感情?启发学生体会“熬”“委屈”“各得其所”等词语的深刻含义。如“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在读这一句时“熬”字要加重,因为“我”在这里想表达的是母亲老了,身体也不好,每一次严冬的煎熬对于她来说都意味深长。第四课时1.研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课文最后一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理解。(见问题研究1)(完成“思考理解”三)4.延伸拓展:散步是生活中简单平凡的经历,却包含着温暖和幸福。想一想你的家庭生活,有什么事让你感受到了幸福?以“幸福”为题,写一段文字记述你的幸福。设题意图:由课文中所写的一家人散步的事情,拓展到学生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去感受自己身边的事和情。同时,通过片段写作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5.作业布置。“同步练习”的题;预习新课。课文内容和教学要点(精读)2《荷叶母亲》这篇文章借赞美荷叶来赞颂伟大的母爱。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声调,把握好停顿和重音。2.随文学习生字和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含义,注意多音字。3.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文中的精彩语句,感受汉语之美。了解文章借花喻人的写作特点。4.体会母爱,学会感恩。课文内容和教学要点(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