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佛教的乘愿再来-高雄座谈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古典佛教的乘愿再来-高雄座谈会各位菩萨、各位同修:「乘愿再来」是佛教深具美感与想像力的字眼,其实不只是佛教谈「乘愿再来」,所有的宗教都在谈「乘愿再来」。基本上,宗教所谈的东西大致上是一样的,至少,精神上是一样的。例如有人说:「基督教并没有谈六道轮回,只有佛教才谈六道轮回。」其实六道轮回只是一种分类法,你也可以分成二道或三道。像基督教是分成三道的,它包括天堂、地狱以及人道,只是基督教所说的天堂指的是不在六道轮回的就叫天堂,而地狱是包括阿修罗、饿鬼道及畜生道。这只是一种分类的方法,我们不会因为它不讲六道轮回,不会因为它的分类法与佛教不同,就以为它不具有佛教的精神,其实,基督教谈的也是佛教的道理。所有的宗教都在讲佛教,因为佛教是一种觉醒的生命,是超越宗教的。有人说佛法是一种宗教,但是宗教的意思是什麽呢?宗教的意思是超越宗教,用《金刚经》的话来表达就是「佛教不是佛教,才是佛教」;基督教不是基督教,才是基督教。这个「不是」的意思是要「超越本身」,你要超越本身,超越你自己,才是你。你不是你,才是你。这就是《金刚经》的说法。你不是你,才是你,我不是我,才是我;你是你,就不是你,我是我,就不是我。佛教不是佛教,才是佛教,这是很奥妙的一种表达方式,事实上也是如此。无作者、无受者,只有作、只有受、只有业佛教谈「无我」,有人就问:「怎麽可能无我?如果无我,那麽讲话的是谁?谁在说话?明明有人在说话,说话的一定是某某人。」但是佛教要说的不是要讨论谁在说话?佛教说:「无作者、无受者,只有作、只有受、只有业」。这句话怎麽解释呢?因为所有的宗教都是在讲「体验」,我们只能体验「作」、「受」,体验「体验本身」,我们没有办法体验「体验者」,没有办法体验「作者」,没有办法体验「受者」。「作者」,「受者」只是一个概念,这样子的一种概念,我们没是有办法体验的。譬如「我」这个字是一个概念,这个概念,你没有办法体验,你没有办法体验什麽是「我」。「我」是什麽呢?你只能说「我」是这个五蕴,但是这个「五蕴是我」,你就没有办法体验,你勉强可以体会「我是这个五蕴」的五蕴,但是你不能体会「我是」。这个「我是」是不能体会的,你充其量只能体会这个五蕴,体会这个「五蕴是空」,你只能分别体会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可以分别体会,但是一点也没有办法体会「我的色蕴」。你没有办法体会你的色蕴,因为「我的」是一个观念,它是一个没有内容的东西,它不是一个可以体会的东西。佛教一直强调的就是「无我」。不是只有佛教才讲「无我」,基督教也讲「无我」,所有的宗教都在谈「无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譬如基督教有一句话:「不再是我活着,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你没有办法修行,我也没有办法修行。」真的是不能用「我」来修行,「我」是没办法修行的。不能用「我」来修行,用「我」来修行,在佛教来讲是用「我慢」来修行,我慢是不能修行的!你一定要交出去,用无所求的方式修行。基督教是用祈祷的方式,用交出去的方式,他们无论做什麽事都是在荣耀神,神才是「无我」,这样才有可能修行。交出去的意思是说「无我」才可能修行。这个「我」是没有办法放下的,放下本身就是无我。我不能把「我」放下,只能放下。只能体会放下本身,你不能体会「我在放下」。「我在放下」是无法体会的,因为只要有一个「我」出现,你就无法体会了。例如现在听到冷气机的声音,听的时候叫做「入流」,如《楞严经》所说的「入流亡所」。入流就是入体验之流、入境界之流。听到声音,我没有起一个「我听到声音」的念头,如果我起一个「我听到声音」的念头出来时,体验之流就切断了。假如你在听的时候,跑出一个「我在听」、「我在听声音」、「我听到声音」,你就不在经验之流,你就已经退出经验之流了,是不是这样呢?譬如你听古典音乐,听巴哈、莫札特的音乐,听就是听,那个音乐声音就进入耳鼓、耳膜,在耳鼓,耳膜进行一种按摩推拿,你就听到声音,感受到声音,如果你起了「我听得到莫札特的音乐」、「我听得懂史特拉文斯基的音乐」、「我特别会欣赏巴哈的音乐」,起这个念头的时候,你已经不在体验里面,你只是在做一个概念分析,已经跑到「能所」的对立二元、跑到一个「我」能听得见、「我」会听、「我」很会欣赏,这时你已经不在入流亡所里面了。「体验」的定义就是「入流亡所」。什麽叫做「体验」呢?所有的体验都等於入流亡所,没有我、没有我所。没有我、没有我的,才叫「入流亡所」。违反入流亡所的定义都不叫做体验,所以没有人有办法体验「我」。「我」不是一个体验的内容,「我」只是一个文字的概念。因为「我」本身是诸行如芭蕉、诸行如洋葱,剥、剥、剥到最後,它是空心的,它没有内容,它只是一堆叠靠在一起的瓣膜、聚沫。「我」只是一个概念,是不能体验的东西,它毫无被体验的内容,这个叫做「无我」。佛法在谈什麽呢?佛法就是谈「体验」,离开体验就没有佛法,基督教也是一样。有时候我们听基督教的语言,感觉很奇怪,他们说:「你没有办法修行,因为你是罪人。」佛教徒听到这样子的说法很不习惯,会说:「我怎麽是罪人呢?」其实佛教也有类似的说法:「我们是五浊恶世的带罪凡夫,根本没有办法修行。」净土真宗里有一派就如是说的,这也是在说无我。你是没有办法用我去修行,我是不能修行的,我慢是不能修行的,你不能用我去修行,你只能放下,只能入流,完全不起一个我的念头。有人说这样完全不起一个我的念头太困难了,其实基督教的祷告就是完全不起一个我的念头,只要他起一个我的念头,就不叫祷告。祷告就是交出去,交出去就是交出去,不是我要把我交出去。所以我们不要说无我很困难,每个基督徒的祷告都是无我,真正的祷告是没有我的。不要以为无我很困难,每个真正的基督徒都做得到无我的祷告。其实净土宗的一心念佛,也一定是无我的。《阿弥陀经》讲临命终时「心不颠倒」,有我是不可能做到的。我们佛教徒都把无我想得很困难、很高深,认为不可能。那里不可能呢?其实你随便听一个声音就是无我,听到声音就是无我。跑出一个「我在听声音」,就没有听到声音了!因为那个东西很快,当你跑出一个「我在听声音」时,你就没有听到声音了,你以为你有听到声音,没有!在那个刹那你是没有听到声音的,在那个起心动念「我在听声音」的时候,那个时候,其实你并没有听到声音,因为你的注意力跑到「我听到声音」了。注意力只能在一个地方,听声音就是听声音,没有所谓「我在听声音」,念头停在「我在听声音」的时候,怎麽可能听声音呢?你起一个「我在听声音」的念头,你的注意力是在念头,这个念头表面上是有一个「我在听声音」,但是这个念头本身是没有我的。因为如果你这个念头本身又跑出一个我来,你又没有办法看到这个念头,它一整串都是无我的。问题就在於我们都以为一定要有个我才能听到声音,问题就是在这里。这就是为什麽基督徒说:「佛教徒很笨,你以为你可以修行,其实你是没办法修行的,我也是没办法修行的。」只要有「我」就不可能修行,基督徒早就看到这个关键了。基督徒早就看到「我」这个问题,所以所有的基督徒都质疑佛教徒能够修行,因为如果有一个「我」是不可能修行的。可是绝大部份的人都误会了这个字,很多佛教徒都以为「我要修行好困难啊!」「这个修行怎麽那麽困难呢?」为什麽?因为你的注意力跑到「我」了!一个标准的基督徒,他的注意力不会跑到「我」,他的注意力早就全部交给上帝,一切的荣耀归主。看哪!神在众圣徒身上显现,无论做什麽事都是在荣耀神。凡他们所作的都是为着福音,让世人看见了心服口服。福音被传到列国而影响了万邦。基督徒他这个「我」没有了,因为他把自己全部交出去,他没有「我」,他只有赞美主。佛教徒很容易误会基督教的语言,以为他们所谓的「主」、「上帝」是梵天的思想,其实不是,都误会了!宗教之间的争长论短很容易互相误会。其实真正的基督徒就是佛教徒。一般基督徒他也不知道自己是佛教徒,他不知道真正的基督徒就是佛教徒。我可以说一句话:「大部分的佛教徒不是佛教徒,大部分的基督徒不是基督徒,因为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是谁,因为他们没有深入无我,不了解宗教是建立在体验上。」体验这两个字是无我的,无我才叫做体验。体验不是那麽困难的,随便喝一口水就是体验,走路、沐浴、举手投足都是体验,只要你不起一个「我」、「我的」都是体验。你起心动念只要生起一个「我」、「我的」,那根本就不是体验了。你如何体验「我」这个字呢?「我」有什麽内容呢?「我」的内容一定是离不开五蕴,但是五蕴是我吗?五蕴也不是我啊!眉毛是我吗?呼吸的空气是我吗?头发是我吗?是我的吗?什麽是我?什麽是我的?你说吃下去的东西是我的,真的是你的吗?吃进去的东西是我的吗?听到的声音是我的吗?你要说「我的」是很勉强的,「我的」事实上只是一个法律的字眼,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观念。世间法说「我的」一定是所有权、财产权的观念,只有就财产权、所有权的法律意义上,勉强可说是「我的」。其实在体验上,「我的」是没有意义的。你可以体验椅子,但是你不能体验「我的椅子」,你可以体验「吃饭」,但是你没有办法体验「吃我的饭」,讲话你可以这样讲,但是体验上你没有办法这样讲。你只能体验吃饭,你没有办法体验吃我的饭,你没有办法体验我在吃饭。「我在吃饭」这四个字的内容,你是无法体验的,你只能体验吃饭本身、喝水本身、喝汤本身。你只能体验呼吸本身,你没有办法体验「我在呼吸」。当你说我在呼吸的时候,事实上你没有办法体验「我在呼吸」,你只能体验呼吸本身啊!修行要从这里开始,修行要从这一点开始,从无我开始,从正见开始。正见什麽呢?正见无我,一路到底都是「没有我,没有我的」才能体验一切,行住坐卧、语默动静莫非如此。走路、躺着、站着、坐着、说话、不说话、动、不动,都是无我,如果有我、有我所,你就不在体验之流。体验不是那麽困难的,体验就是体验。修行不是那麽困难的,你会觉得修行困难,那是因为你的注意力跑到「我」这个观念去了,根本不需要「我」。「我」这个观念是莫须有的,它只是法律上的观念。法官问你:「你叫什麽名字?」警察问你:「你叫什麽名字?拿出你的驾照给我看。」那只是一个法律名词,法律上当然有这个名词,但宗教上,没有「我、我的」这种东西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宗教上没有我、没有我的,只有体验。只是来!大家来!一起来修行。坐!大家一起来打坐!一起观呼吸!它没有分你在观呼吸,我在观呼吸。你的心是什麽心?我的心是什麽心?没有你的心、我的心,没有这个东西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心,不是你的心、我的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指这个心是佛、是光,佛是明觉,心是明觉,心不是你的心、我的心,心只是明觉。「明觉」这两个字,不可能是你的,不可能是我的,不可能是释迦牟尼佛的。明觉如光,如外面的光,光不可能是你的、不可能是我的。我们的眼睛能看得到东西,是因为有光,头脑能想东西是因为里面有明、有智慧,没有明不可能想东西,我们以为有头脑就一定能想东西,不是的,有头脑也不一定能想的。我们曾经说过一句话:「外面没有光,视力再好也看不见;里面没有明,头脑再好也参不透」。这个「明」就是无我,无我要从体验开始,不起一个「我」的念头,不起一个「我不能修行」的念头,不起一个「修行好困难」的念头,只有好好地修行,只有好好地回到法上,只有好好地把注意力放在法上,就这样子而已!「法」是一条路、是一条道路,路就好好走,不必去想这个路好难走,那个想是很多余的念头,是头上安头,路就是走,好走不好走都要走,这叫做「法」,法就是路,法就是八正道,八正道就是走,没有说八正道这一条路怎麽那麽难走,那个都是「我」的观念在作祟,没有「我走在八正道上好辛苦」,这样的一句话是无法体验的,那个不是体验的话,那个是自我的概念在伤害自己,是自己制造一个观念在绑自己。在修行的世界里面、在宗教的世界里面,没有所谓的「走在八正道上好辛苦」,没有所谓的「我不适合修行」,也没有所谓的「这个修行对我来说太困难了」,没有这种东西的,绝对没有!一个体验者他不会讲这样子的话,一个真正在体验中的修行人,他不会讲出这些话来。只有在胡思乱想时,才会跑出这样的话,认为「我不能修行,我不适合修行,修行大概是我下辈子的事。」胡思乱想、三心二意都不在体验之中,都已经离开体验了。因为在体验中,你只有见到法、只有看到法,整个注意力都只有法,只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