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公共卫生相关知识岗前培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岗前培训公共卫生科医生道德规范卫生工作方针我国过去的卫生工作方针是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是: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共同点就是: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特别强调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死亡病例报告卡的填报恶性肿瘤新发死亡卡的填报现代医学观的建立5目的:(一)、为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二)、提高报告质量。(三)、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一、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种类:(一)甲类传染病(2种)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鼠疫、霍乱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也叫做黑死病。鼠作为重要传染源,人类主要是通过鼠蚤为媒介传播。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甲类传染病之首。霍乱(cholera)是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由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污染水和食物而引起传播。病死率甚高。(二)乙类传染病(26种)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脊髓灰质炎,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三)丙类传染病(11种)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手足口病、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等。乙肝诊断标准慢性乙肝只在检验与门诊日志上标明“复诊”字样,不再网络直报。(一)、急性乙肝1、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黄、眼黄和皮肤黄疸。2、肝脏生化检查异常,主要是血清ALT和AST升高,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3、HBsAg阳性。4、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个月内曾检测血清HBsAg阴性。5、抗-HBcIgM阳性1:1000以上。6、肝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7、恢复期血清HBsAg阴性,抗HBs阳性。8、疑似急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1)、同时符合1和3。(2)、同时符合2和3。9、确诊急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1)、疑似病例同时符合4。(2)、疑似病例同时符合5。(3)、疑似病例同时符合6。(4)、疑似病例同时符合7。(二)、慢性乙肝1、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2、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IgM阴性。3、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和肝、脾肿大等。4、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等。5、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6、血清HBeAg阳性或可检出HBV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7、疑似慢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1)、符合1和3。(2)、符合2和3。(3)、符合2和4。8、确诊慢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1)、同时符合1、4和6。(2)、同时符合1、5和6。(3)、同时符合2、4和6。(4)、同时符合2、5和6。报告时限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其余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要求卡片编码: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姓名:填写患者或献血员的名字(性病/AIDS等可填写代号),如果登记身份证号码,则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家长姓名:14岁以下的患儿必须填写患者家长姓名、联系电话。身份证号:尽可能填写。既可填写15位身份证号,也可填写18位身份证号。性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年龄栏只要选择一栏填写即可,不必既填出生日期,又填年龄。实足年龄: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填写年龄。年龄单位: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的儿童请注意选择年龄单位,默认为岁。工作单位: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如果无工作单位则可不填写。联系电话: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病例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现住地址: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现住址的填写,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的详细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职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打√。如职业选幼托、学生、工人、民工、干部必须详细填写所在单位。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打√。发病日期:本次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本次诊断日期必须精确到小时。死亡日期:死亡病例或死亡订正时填入。疾病名称:在作出诊断的病名前打√。其他传染病:如有,则分别填写病种名称,也可填写不明原因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名称。订正病名:直接填写订正后的病种名称。退卡原因:填写卡片填报不合格的原因。报告单位:填写报告传染病的单位。报告人:必须填写首诊医师(取得医师资格证)的全名。填卡日期:填写本卡日期。注:不能出现迟报不能出现漏报不能出现重卡和逻辑错误(门诊、传染病网报、检验结果三者必须一致;医生报告卡与网报必须一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第十九条国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第二十条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第二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第二十二条接到报告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报告的同时,应当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确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调查情况。五、现代医学观的建立编号分类说明1社会经济环境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社会支持网络教育及文化程度就业和工作条件社会环境2物质环境自然环境人造环境3健康的发育状态人生早期阶段形成的健康基础4个人的生活方式吸烟、酗酒、滥用药物、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体育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当今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5个人的能力和支持具有健康生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处理这些问题的技能,是影响健康的关键因素6人类生物学和遗传健康的基本决定因素7卫生服务维持和促进健康的基本保证资料来源:根据(现代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从表中可以看出,健康问题已经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健康问题是一个社会的综合问题,从侧面可以折射出健康因素遍布于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研究表明:哺乳动物寿命约为其生长期的5-7倍(人类生长期为20-25岁)。由于人类对生命规律还不甚了解,因而有的只活到应有寿限的一半,其生命的终止往往是各类疾病病理变化的结果;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如果人们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寿命就会不断延长。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呢?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医学模式概念医学模式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医学模式是医学理论研究和技术实践的指导思想。医学模式的发展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疾病谱与死亡谱改变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人口老化与慢性疾病健康概念的演变无病就是健康结实的体格和完善的功能就是健康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WHO指出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疾病健康观健康与疾病是相对的健康和疾病是连续的健康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的健康与疾病状态因人而异亚健康状态亚临床状态健康教育定义是以教育的方式,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或家庭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的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目的通过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使人们形成良好的健康观和健康习惯,并自觉改变不良行为提高社区人群的整体生活质量意义即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主要措施;能有效节约卫生资源,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健康教育对象1、健康人群2、具有某些致病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遗传因素:高血压、糖尿病、乳癌等有家族史的疾病不良生活习惯:高盐、高糠、高脂饮食;吸烟;酗酒等3、患者人群临床期患者、恢复期患者、残障期患者、临终患者4、患者家属及照顾者原则科学性、针对性、灵活性、群众性健康促进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区别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内涵本质知识传播-形成信念-行为改变-健康综合性措施-形成信念-健康-可持续性健康主要方法知识传播结合行为干预,以教育为主多因素全方位整合性,强调组织行为、社区行为和支持性环境的营造特点以卫生部门为主全社会各部门人民群众参与效果难以持久持久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