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心理健康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心”病还需“心”药医(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四则)(一)晕针以后有一次,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学校集体组织给学生打预防针。学生小妍打针后感觉心理难受、浑身发冷,我赶紧脱下外衣给她披上,并马上叫来了医生。医生却说没什么大问题,只是晕针,是心理太紧张造成的。结果,小妍躺了整整两个小时才缓解过来。为此,我也整整提心吊胆了两个小时。通过多种渠道的了解,我终于找到了她产生这种心理问题的原因:原来,她来自一个婚姻破碎的家庭,父母在她上幼儿园时就离婚了。父亲外出打工后,她一直和爷爷生活在一起。不幸的家庭使得她沉默寡言,性格孤僻,心理特别脆弱,承受不住来自外界的哪怕一丁点的压力。这使我又不由得想起了打预防针时的情景:别的孩子都勇敢第捋起了袖子……可轮到她时,她却推说最近身体不好,不想打。医生鼓励她说不要紧。无可奈何之际,她只好伸出了左手,可眼睛闭得紧紧的,脸色开始发白……为了对症下药,解决她的这种心理问题,我处处寻找机会和她接触,尽量从一点一滴去关心她、帮助她。六一儿童节时,孩子们互赠贺卡互相祝福。我也特意做了一张贺卡送给她,上面写着:“在你的周围有很多人关心着你,关注着你!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忧愁,好吗?”这件事对她的触动很大。从此,在班级里,我们渐渐地听到了说话,看到了她的笑容……教育反思:“晕针”是一件很偶然的事,但是,发生在小妍身上,却是必然的。家庭的“不幸”造成了孩子的“不幸”。但这一切不是孩子的错!孩子是无辜的!没有阳光的普照,没有雨露的滋润,没有大地的孕育,没有温暖的胸怀,这样的孩子其实早就有了疾病——心病。作为老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并给她一份真情,给她一份关爱,用自己火热的心去融化她们。虽然不能立竿见影,但长期以往,一定会塑造一个个崭新的“小妍”……(二)终于唱出来了因为已经了解到了小菲的父母一直在外打工,她从小就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而且还知道小菲的胆子特别小,今天终算“领教”到了。文体课上,同学们一致要求进行男女生唱歌对抗比赛。每个同学都兴致勃勃,唯独小菲一听到唱歌,况且还要男女生对抗,就把头低到了桌子底下。根据规则,不管哪一边如果出现接不上歌的同学,哪一边就算输。随着一批唱歌好手的才艺展示,比赛很快就进入了“白热化”程度,“紧张”气氛弥漫着全班。为了缓和一下气氛,也为了使比赛不出现“突然死亡”,我宣布比赛暂停5分钟,由负责人安排一下后面同学的出场顺序、唱歌内容。我特意让负责人特别去“关照”一下小菲。负责人快速走到了小菲的面前,不断给她做着示范,鼓励她唱高些、大方些……终于轮到了小菲,她忸忸怩怩,还是不敢站起来。“对手”中有些男生也忍不住了,小声地议论着,准备庆祝自己的“胜利”。这些声音更加刺激了小菲,她的脸顿时红到了耳根。见小菲心理压力实在太大了,我灵机一动,干脆做手势让小菲脸朝着同伴坐着唱。对方刚想提出“抗议”,我赶紧向他们做了一个两手下压、保持安静的动作……小菲的声音终于飘出来了,可那声音却在不住地颤抖……我又马上做了一个双手上提让大家合唱的动作。女生们立刻“心有灵犀一点通”,马上跟着伴唱。男生也会意地唱了起来……更想不到的是,“对手”们也不约而同地唱了起来,独唱变成了全班大合唱。一曲终于结束了,可教室里却传出了雷鸣般的长久不息的掌声……小菲也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勇敢地抬起了她那几乎低了一节课时间的头。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一点勇敢、一点自信……教育反思:父母出去打工,隔代教育使得我们现在有些孩子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心理,不愿表现自己,不愿与人交流……长期以往,自然就会形成孤僻、胆小的性格。虽然这是一次小小的班级唱歌比赛,但是,对于小菲来说,可能就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能会使她从此敞开心扉,变得乐观自信……作为教师,我们难道不应该从这些细微的细节变化去真心呵护这一颗颗封闭、脆弱的心灵吗?如果天天都这样坚持,每一位留守儿童的“明天”怎么能会不“晴朗”呢?!(三)“满分王”的故事数学测验成绩出来了,小彬得了97分。这个分数在班上已是名列前茅了,可同学们却都不太相信,因为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小彬的数学成绩每次在班上都是“满分王”。接下来几天,在数学课堂中,再也见不到她那往日的风采和自信。看得出,她非常懊悔,也很消沉,因为每次当我注视着她,期望得到她的回应时,她的眼神都会黯然地避开……为了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周末,怀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骑车来到了她家。“怎么回事?能告诉你的大朋友吗?”我刚问了一句,她的眼泪就簌簌地掉了下来:“老师,我太不仔细了。”她还沉静在失败的阴影之中,“昨天晚上,爸爸已经从北京打来电话问我学习情况……”“小彬,听我这个大朋友说一句心里话,好吗?这次没有考到满分,其实对你是一件好事呀。”她猛然抬起了头,显然,她没有想到我会说出这样的话来。看着她惊讶的表情,我因势利导:“小彬难道真的就是‘满分王’了吗?这个称号是谁封给你的呢?就不能有一丁点儿失误或错误了吗?“每个人都不可能会十全十美,有点失误,犯点错误,这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爱迪生经历了千、百次的失败才发明了电灯。…………“一个人背上了自己不应背上的包袱,那才叫‘傻’呢!”作为朋友。我还推心置腹地和她讲了自己生活中经历的挫折和失败。最后,我送给了她一句不是名言的“名言”:“享受失败!因为失败也是一种学习,一种进步!”果然,小彬“多云转晴”了。教育反思:生活不是一条平坦的阳光大道,它会用各种困难与坎坷来迎接每一位敢于向它挑战的人。只有在困境中才能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只有让学生拥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乐观向上的态度,才能帮助她们走出黑暗,拥抱光明。我们不仅是教师,更是一位心理师。多交一些学生朋友,多学一些心理知识,再加上“推心置腹”,即使是坚冰,也一定会融化的。(四)短消息传情中午,我正在教室里批改学生作业。小丽突然来到我的面前:“唐老师,实在不好意思,我的户口本又丢在家里了。”我只得加重语气:“明天可不要再忘了。”“昨天晚上,我已经把户口本放在桌子上了,今天早上却又忘了。”小丽嘟囔着。我调侃了她一句:“这几天复习太累了吧?”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唐老师,我妈妈打工回来了。我让她赶快送过来,好不好?”“当然好啦。”我担心她明天又给忘了。见我答应了,她便把手一伸:“唐老师,手机。”“你会用吗?”“当然会啦。你忘了,过年时我还发短消息给你拜年呢!”“是吗?我一直在纳闷,是谁发短消息给我的,原来是你呀!”她拍了拍脑门,回忆了起来:“哦,那次发短消息,我刚学会,忘记加名字了。对不起!”“OK,发送成功。”小丽打字的速度还挺快,“唐老师,你还有一个短消息没读呢。”我以为又是电信广告,便让她代看一下。小丽却走到了讲台边,高声叫大家安静下来,听她念一下这则短消息:“六月是孩子们收获的季节,更是老师们最辛苦的时候。在此,我代表六(1)班所有学生家长向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老师们,你们辛苦了!顺祝每一个孩子都取得好成绩。”原来是学生家长。同学们都围了上去:“快看看是谁发的?”小丽故意卖起了关子:“别急别急,让我瞧瞧。”小凯一把夺过了手机,高声叫了起来:“是小园的妈妈。”小园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听到有人喊他,赶忙站了起来:“什么事?”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你妈妈发短消息给老师啦!”小园赶忙跑来仔细看了一遍,脸上洋溢着兴奋和自豪:“呵呵,真是我妈妈。”“小园,礼尚往来,你帮老师回一条。”小园有些不好意思,旁边的小丽可不客气了:“唐老师,这个短消息是给我们全班的,还是我做代表来发吧。”周围的同学纷纷附和:“对,小丽,你代表我们,发!”很快,一条短消息就搞定了:“谢谢您,小园的妈妈!我们全体孩子向您保证,一定不会使您失望的。刚刚发送完毕,“嘀嘀”声又响了起来。这次发来的是小丽的妈妈:“我马上送过来。又给老师添麻烦了,还不赶快谢谢老师!”教育反思:一条短消息,激起了千层浪花。向老师借手机、家长来“信”、集体回“信”……生活中,这种“小事”几乎比比皆是、信手拣来。然而,透过这些“小事”,你是否感觉到,这种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对于每个学生,特别是对于缺少亲情关怀的留守儿童,谁不希望身居其中呢?这种氛围,应该也是我们教师追求的“梦想”之一吧。说这话,应该不为过分。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能做些什么?案例:近年来,随着农村进城或出国打工人数增多,我市父母离乡打工经商而子女留守在农村的人数也不断增多。据调查,我校父亲或母亲在外地打工的学生数共210人,占我校学生总数的21.8%,父母均在外地打工的学生数共99人,占学生总数的10.3%。另有大部分学生尽管父母在家,但均在服装厂或其它私营企业上班,工作时间长达十三、四个小时,早出晚归,根本无暇照顾自己的孩子。“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家庭教育有三种情况:一是隔代监护型(占85%),即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托管的方式。二是亲朋监护型(占10%),即把孩子托给亲朋好友,叔婶、姑舅或要好的朋友。他们通常是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学业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以便向孩子的父母交代。而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一切顺其自然,顺其发展。三是自我监护型(占5%),即由于没有上面两种条件,或其他各种原因,监护的责任就让予了孩子自己,根本就谈不上家庭教育。分析:“留守儿童”失去父母的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很多教师感叹班里的差生大都是“留守儿童”,但却对此类现象无可奈何。笔者就从学校层面应如何关心“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让他们也能像别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一、家校沟通,培养“留守儿童”生活能力。“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常年在外,与父母缺少沟通,导致家庭关系失调,亲子关系淡漠。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对社会也很冷淡,缺乏安全感。但很多农村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为了生计外出打工,这时教师可利用自身优势帮助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父母应尽的教育责任。我校一位教师在得知班里一位女生的妈妈要随他父亲一起外出打工后,要求她妈妈在走之前,好好与女儿沟通,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外出是为了一家人更幸福地生活。然后妥善安排好女孩的生活,并教会女孩一些独立的生活能力,比如:穿衣、梳小辨等。教师还把办公室电话告诉家长,要求她妈妈每星期至少打两次电话给女孩,创造更多时间与孩子谈话沟通。这样既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更弥补了孩子因父母的离去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这位女生在父母走后,学习成绩仍然优秀,生活自理能力也明显提高。学校可采用多种方式与“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如开通家长热线,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二、倾注爱心,滋润“留守儿童”幼小心灵。“亲爱的爸爸妈妈:今天老师教我们写信了,这是我写的第一封信,写给你们。女儿想问你们:什么时候回来看我?爸爸妈妈,你们去遥远的地方打工,一走就是两年了,怎么还不回来?有时候受到同学的欺负,也想到你们,想跟你们说说,可是我连你们在哪里都不知道……”这是一个三年级“留守儿童”写给父母的信。“想爸爸妈妈”是每一个留守孩子面临的心理苦恼。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来自教师与小伙伴的友情往往能弥补孩子缺少的亲情。二年级的小女孩香香的妈妈去了日本,要三年才能回来。她的班主任是位年轻的女教师,每天早上香香一见到班主任老师,就伸出双手搂住老师的腰,把小脸靠在老师的身上,嘴里嚷嚷:“老师,抱抱!”如换作别的老师,一定会感觉这女孩子太娇气了,但这位班主任认识到了女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个特殊情况,每次也总是用双手轻轻搂住女孩,与女孩子相拥片刻,让她感受到师爱的温暖。三年级女孩玲玲,在家照顾她的只有爷爷,天冷了,玲玲要去浴室洗澡,可女孩子总不能跟着爷爷去男浴室吧。班主任知道这一情况后,每次赶在中午午休时间,带女孩子一起去浴室洗澡。这些教师的平凡之举让我们感觉到师爱的力量。教师如能时时让“留守儿童”感觉到,除了远在他乡的父母,还有那么多老师、同学关心他、爱他,那么这些在爱的怀抱中长大的孩子也一定会懂得怎样去关爱他人。三、严格要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