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哲学系(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课教研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与知识点总结任课教师:牟正纯班级:12级历计升整理:孙超学科支持:郭骞、张夏青2013年6月28日1PresentedbyMRSun.AllRightsReserved.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它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二、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烈,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3、19世纪三大自然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图景,为新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基础。4、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为新哲学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四、马克思主义的特征1、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观。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五、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六、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方法1、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就是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即坚持又创新,即坚持又发展。3、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行动指南,当成指导而不是教条。七、哲学的定义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八,哲学的基本问题及意义1、问题: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2、意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它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解决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才能为在实践中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包括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在内的整个世界的规律奠定基础。2PresentedbyMRSun.AllRightsReserved.九、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是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物主义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唯心主义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心外无物,存在,感觉),客观唯心主义(世界的本源,绝对观念,理在事先)。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大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十一、物质观,什么是物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理论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因而它既包括一切可以从感觉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十二、意识的起源,意识的本质,意识的形态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其本质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十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十四、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及割裂二者关系会导致的错误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第一、运动是物质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会形而上学。第二,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会唯心主义。“不是风动,而是心在动”-唯心主义。十五、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物质世界的运动时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十六、时间、空间的定义和特点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延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一去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泛性、延伸性,特点是三维性。3PresentedbyMRSun.AllRightsReserved.十七、实践的定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第一、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第二、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地能动性。第三、实践是社会的历史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实践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十八、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三个表现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十九、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二十、联系的定义与特点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特点: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具有多样性。二十一、发展的定义与实质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一个过程,从产生到发展到最终衰亡。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包括三点: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他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经不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不可避免。第二、就新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久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新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因而战胜了旧事物。二十二、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与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矛盾的解决形式。二十三、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及其两重性,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同一性)。2、矛盾两重性的含义与联系: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二十四、矛盾的作用1、同一性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道发展。4PresentedbyMRSun.AllRightsReserved.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2、斗争性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竟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3、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二十五、矛盾普遍性的含义,特殊性的含义,矛盾特殊性的意义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2、第一,不同的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第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第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3、如实的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去解决矛盾,具体问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二十六、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是矛盾的共性,特殊性即是矛盾的个性。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关系。二十七、矛盾的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1、度及意义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让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2、量变、质变的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的积累就没有质变的发生。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第三、量变与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与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二十八、辩证的否定观及意义1、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暨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2、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的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3、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公有制-否定-私有制-否定-公有制)二十九、小知识点事物的发展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过程,要注意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脚踏实地创造质变的条件,才能达成事物质的飞跃,切勿拔苗助长。三十、规律的定义与特点1、定义:规律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特点:第一,规律是事物本质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第二、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5PresentedbyMRSun.AllRightsReserved.第三、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丰富多彩的现象后背后的稳定联系。第四、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人要收到规律的支配。人们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治理洪水,建堤坝)第五,规律的可知性,人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