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审美范畴之一•美依据依据表现形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来分类,可以分为优美、崇高、悲和喜等。优美、崇高、悲和喜等也被称作美学的基本范畴。什么是崇高?•崇高又可作崇高感,或阳刚之美,壮美等。•崇高的近义词:高明,优良,优异,尊贵,显贵,高超,高尚,上流,高贵……•我们说:崇高的理想、崇高的事业、崇高的风尚、崇高的敬意、崇高的品格、崇高的教育事业、劳动最崇高……•那么,美学上的崇高是怎样的呢?崇高•(一)崇高在美学史上的发展•1、古代对崇高感的认识•2、博克对崇高感的分析•3、康德奠定关于崇高的理论基础(二)崇高的本质•1、崇高的基本性质•2、崇高与丑的关系1、古代对崇高感的认识•在中国,古代人已经从阴阳中分出了相对“阳刚”与“阴柔”。“阳刚”与男性的气质有关,并与诸如壮美、雄浑等相关。•在西方,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曾把音乐分为两类:一种是男子气的、尚武的、粗犷的、激动人心的;另一种是女子气的、甜蜜的、缠绵的。从这种区别上已经可以看出将美感经验分成崇高与优美的端倪了。•到了罗马时期,罗马的建筑和艺术都以宏伟著称,所以有“宏伟即罗马”的说法。这就为人们认识崇高提供了契机。•古罗马时期的巴塞罗把美分成“秀美”和“威严”。•第一个提出崇高概念加以论述的,是罗马艺术批评家朗吉努斯。(一)崇高在美学史上的发展•朗吉努斯写了一部著作《论崇高》,主要探讨了诗的崇高风格。•他认为崇高的艺术风格包含五个方面的因素:•庄严伟大的思想•强烈深厚的热情•修辞格的妥当应用•高尚的文辞•以及把上面四方面联系为一个整体的“庄严而生动的布局”2、博克对崇高感的分析•博克对崇高和美的看法,有两点在美学史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明确地将崇高和与美对立起来•(2)第一次揭示了崇高感中包含痛感,也就是揭示出了崇高感中包含美的经验所不包含的否定因素。•博克对崇高感的分析,包含以下内容:•(1)崇高感的心理经验的特征。恐怖或惊惧•(2)唤起崇高感的对象之特征。可恐怖性•(3)崇高感的心理活动过程。惊惧(一)崇高在美学史上的发展那么,为什么人们会对唤起恐惧、惊惧、痛感的东西,产生崇高感呢?•P121溪流溪流海洋火火山3、康德奠定关于崇高的理论基础康德认为,有三种对象唤起崇高感:一种是数量的无限大一种是力量的无限大一种是:“绝对”、“无上”的神性和道德律令。(一)崇高在美学史上的发展康德对崇高最精彩的分析,是他对于崇高感的心理经验的分析。而他对崇高感的心理经验的分析,则主要是把握了崇高经验的辩证转换的过程。P122从最初的压迫、恐惧、恐怖,甚至是毁灭感觉中,唤起我们内在理性的无限,依赖此理性的无限,我们足以与对象进行较量,最后把我们提升到超越目前的窘迫之上,并使我们得到升华。这就是崇高感的辩证心理的过程。崇高的另一个含义•据此,康德认为,我们感受到崇高,并不是认可自然的对象本身的崇高,而是在对象的压迫下所唤起的理性无限和内在的升华,使我们获得了崇高。•也就是说,不是任何自然的对象崇高,而是那些数量的无限大、力量的无限大和“绝对”的对象唤起了我们内心的理性的无限和想象力,使我们有了超越感和升华感。正是这种超越感和升华感,才使我们感到崇高。•因此,崇高一词的另外一个含义,就是升华。•母亲双眼发蓝,歪斜的嘴巴突然张开,喉咙里发出喀喀的响声。她不顾一切地向门扑来。马排长用力一推,母亲便跌在路边的水沟里。水花四溅。母亲在水沟里打了一个滚,匆匆爬起来。水淹到她的肚腹。她呼呼隆隆地汲着水,爬上水沟。母亲浑身湿透,头发上沾着一些脏水泡沫。她的一只鞋丢了,赤着残废的小脚,一瘸一颠地往前冲。“站住!”马排长拉动枪栓,胸前的汤姆枪口对着母亲的胸膛,怒冲冲地说,“你想劫狱吗?”母亲仇视地盯着马排长的脸,说:“你让开!”“你到底要干什么?”马排长问。•母亲定定地望着马排长,轻轻地问:“你有娘吗?你是人养的吗?”母亲抬手抽了马排长一个耳光子,摇摇摆摆地往前走。门口的哨兵为她闪开了通向大门的道路。马排长捂着脸,大声命令:“拦住她!”哨兵们呆呆地站着,好像没听到他的话。母亲站在了大门前。我从大门的破洞里伸出手,摇晃着,喊叫着。母亲拉着门上的铁插销,我听到她粗浊的喘息声。插销哗啷啷响着。一梭子弹从门板上方穿进来,清脆的枪声震耳欲聋,腐烂的木屑落在我们头上。“老婆子,不许动!再动我就打死你!”马排长吼着,又对天打了一梭子弹。母亲拔开了铁销,撞开了大门。我往前一扑,脑袋扎在了她怀里。•母亲坚决地摇摇头,蹲下,对我和司马粮说:“孩子,帮帮我吧。”我和司马粮拖起上官招弟的尸首,扶到母亲背上。•母亲背着二姐、赤着脚,走在回家的泥泞道路上。我和司马粮一左一右,用力往上托着上官招弟僵硬的大腿,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母亲残废的小脚在潮湿的泥地上留下的深深的脚印,几个月后还清晰可辨。••——选自莫言《丰乳肥臀》•读了上面的内容你会有什么感想呢?•也就是说,不是任何自然的对象崇高,而是那些数量的无限大、力量的无限大和“绝对”的对象唤起了我们内心的理性的无限和想象力,使我们有了超越感和升华感。正是这种超越感和升华感,才使我们感到崇高。“美是道德的象征”•欣赏崇高和欣赏优美不同,优美在我们的自然感性里进行就可以了,但崇高感却需要高度的情操和文化修养,需要强健的精神力量和直面残酷现实的气概。这也就是崇高这种美感经验形态类型诞生较晚的原因。这也说明了性格软弱和平和的人欣赏不了崇高的原因。•根据这一点,康德认为“美是道德的象征”。(二)崇高的本质•1、崇高的本质•严格来说,崇高并不是一个对象崇高,比如山、大海、天空、暴风雨、划破天际的雷电等。而是对象的巨大形式(力量的、数量的或者无限的、绝对的形式),唤起或者唤醒了人内在的无限和超绝的生命力,把感受者的生命升华到一个超绝的至高境界而带来的感觉和体验。•问:鉴于崇高感中夹杂着痛感、恐怖甚至可怕等否定性的感觉,那么它是否还是一种美感经验呢?•P124(二)崇高的本质•2、丑与崇高的关系•康德向美学引进的“形式上的丑”,就是通过他对“崇高”分析来完成的。这也就是说,崇高与丑有着深刻的关系。•问:为什么说崇高与丑有着深刻的关系呢?•P125•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最重要代表,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建造这座建筑历时120年,多名重要建筑师与艺术家参与设计,其中以伯拉孟特和米开朗基罗最为著名。圣彼得大教堂米开朗琪罗《大卫》米开朗琪罗《摩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