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如何看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如何看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什么是国际地位?国际地位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衡量和评估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主要看两方面因素:一是综合国力。二是外部世界。综合国力是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基础。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和潜力,它是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地位高低和作用强弱的主要标志,反映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能力与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影响的外在能力的总合。综合国力是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基础。外部世界是影响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包括国际环境和外部联系。国际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面临的外部世界的结构和状况。外部联系即一国与国际体系联系的性质和程度。在过去30年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胡锦涛在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的讲话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客观地讲,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变化一: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1.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2008年GDP达到4.4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7%。综合国力增长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2.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1.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应对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中国一直在向世界传递着战胜危机的“中国信心”。2.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积极姿态和果断行动。■“虽然具体问题如何解决还需各方的磋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这轮金融危机是无法完全得到解决的。”——欧盟财政规划和预算事务委员达莉亚·格里葆丝凯特她高度评价了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积极姿态和果断行动。这种观点在国际上颇具代表性。国际社会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可望在危机后进一步提升。甚至有专家认为,“金融危机将成为中国从地区大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的标志性事件”。变化三: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格局走向近年来,金砖四国(中俄印巴)迅速崛起,中国是其中最大的经济体。中国同时还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进出口国、第三大经济体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国家。2009年4月初,胡锦涛出席在伦敦举行的20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会前的西方舆论普遍认为“中国将会在此次峰会中起到救世主的角色”。从金砖四国的迅速崛起,到发展中国家有一席之地的20国集团(G20),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作为金砖四国中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正从世界舞台不太中心甚至一度边缘的位置向中心位置靠近。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公开称:“历史学家将会审视2009年发生的一切.看到中国在稳定全球资本市场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人们相信中国将成为国际舞台上更为引人瞩目的力量。变化四:“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此次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美欧日陷入同步衰退,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的最大亮点。世纪引领风骚的模式根源地21世纪中国模式中国20世纪盎格鲁-萨克逊模式美国19世纪莱茵模式欧洲如果说欧洲“莱茵模式”和美国“盎格鲁一撒克逊模式”分别在19世纪和20世纪引领风骚,“中国模式”’将主导21世纪。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希望学习借鉴中国发展经验,“中国模式”的影响在全球范围日益彰显。这些变化充分证明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二、世界怎样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1.美国中国崛起是大势所趋,更重要的是,当前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秩序重构的过程中,不仅离不开中国,更需要中国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2005年9月21日,时任美国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发表题为“中国往何处去?——从正式成员到承担责任”的演讲,认为中国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大国,将影响未来的世界,明确提出美国需要促使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以此为标志,美国积极推进同中国的对话,加强在重大国际地区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上的协调合作。◆2009年1月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奥巴马总统和希拉里国务卿等政府高官高度重视中美关系。2月13日,希拉里出访东亚4国之前在亚洲协会发表演讲,称美国将继续与中国发展积极的关系,这对美国未来的和平、进步和繁荣不可或缺。4月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奥巴马在伦敦举行的20国集团第二次金融峰会期间成功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国内日益重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美国人认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已经今非昔比,不是一般的大国,而是世界大国。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秩序重构的过程中,几乎都需要中国发挥作用,甚至是主导性的作用。前美国国防部长、全球商业咨询公司科恩集团董事长威廉科恩认为,世界有赖于美中合作,如果没有美中两国的合作,主要全球性挑战都不可能得到成功解决。◆美国对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上升的重视,比较突出地反映在“两国集团”(“G2或中美共治论”)论上。◆“中美共治”论,既反映了美国对中国不断崛起这一客观现实的承认,也反映了美国摆脱自身所处困境的需要。但是,温家宝总理对此明确指出,“一两个国家或大国集团不可能解决全球的问题,多极化和多边主义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有人说,世界将形成中美共治的格局,这是毫无根据的,也是错误的”。◆美国也始终有一部分人怀疑中国的和平发展,甚至鼓吹“中国威胁论”。美国新保守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罗伯特·卡根将中国和俄罗斯列为所谓“威权资本主义”国家,称这些国家的崛起将给“民主国家”带来严峻挑战。不少美国人看中国时仍习惯于戴着有色眼镜2.欧洲欧盟“中国观”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接受中国“历史性的崛起”的同时,开始对中国“讲条件”。◆1995年以来,欧盟连续发布了6份对华政策文件,提出要使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资源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欧盟认为,中国同欧盟一样是一支正在冉冉上升的力量。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成为欧盟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为欧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05年下半年以来,欧洲国家对中国的政策立场明显发生消极变化。主要表现:一是在推动中欧经济关系加深过程中,视中国为发展机遇的同时,更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给欧洲带来的“竞争”和“挑战”。二是对中国国际地位迅速提高“不舒服”、“不适应”。三是看待和处理中欧关系时意识形态因素增多。四是更强调中国的“责任”。◆欧盟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国际地位日益上升的现实,积极谋求提升对华关系。2009年1月30日,温家宝总理访问欧盟总部,双方发表了《中欧联合声明》,重申将进一步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5月20日,温家宝总理赴捷克首都布拉格出席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中欧之间增进了政治互信,加强了务实合作,为中欧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3.周边国家:高度评价中国的发展成就以及中国在周边地区的积极作用,希望中国发挥更大作用,承担更大责任。◆中国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不断深化与周边国家互利合作,积极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中国与周边各国保持着密切的高层往来,与几乎所有的周边国家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伙伴关系。◆周边国家普遍高度评价中国的发展成就以及中国在周边地区的积极作用,希望学习中国的成功经验,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同时也希望中国在地区合作中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在地区安全和热点问题上承担更大的责任。◆与此同时,“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军事不透明”等论调在中国周边仍有市场,表明部分周边国家对中国强大的疑虑有所上升。4.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模式”关注度日益上升,把中国发展当作自身新机遇,同时也担心竞争的一面。◆拉美国家在经受了上个世纪90年代“拉美模式”的失败之后,对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模式关注度日益上升。◆他们对中国发展模式最感兴趣的是:怎样以本国的人文理念为指导,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这三者的关系,既维护政权稳定,又实现经济以较快速度持续发展。◆非洲国家普遍认为中国现在的发展态势,使中国对非洲的需求比60年前有了明显的上升,这正是非洲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非洲“向东看”的主张进一步增强。◆中东伊斯兰国家强烈地感受到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经济大国,更是一个在全球事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同时,由于中国的商品、人力资本的价格都很便宜,这也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优势领域,他们担心中国会挤压他们的市场份额,从而影响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三、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机遇与挑战1.全面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复杂性◆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这是中国在世界上最基本的身份属性,是由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国家性质所决定的。◆实力上升并不一定导致地位上升和影响力上升。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跻身世界前三,占世界经济总量7.25%,接近美国的1/2。但中国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16,仍然排在全球100多位。“中国制造”无处不在,但中国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仅为0.3%,中国自己的世界名牌屈指可数。◆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日益上升,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2.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有四大机遇(1)和平转型的国际体系,有利于中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2)在全球事务中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3)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和影响上升,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道路不可或缺的战略依托。(4)中国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形成,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3.面临的风险挑战(l)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外部发展环境空前严峻。(2)国际和地区热点此起彼伏,周边乱象丛生,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增多。(3)意识形态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上升,中国外部舆论环境仍存在较大压力和挑战。(4)中国发展面临诸多内部困难。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因此,只有正确对待在提升中国国际地位过程中遇到的机遇和挑战,才能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声音越来越响亮!总的来看,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是单一的、静态的,而是复合的、动态的。一方面,中国的国际地位内在蕴含着大和小、强和弱的对立统一,具有明显的矛盾、复杂性。另一方面,中国的国际地位还具有快速多变的特性,正处在从大而弱的国家走向大而强、从地区大国走向世界大国的历史进程之中。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形势与政策课2010年3月

1 / 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