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精选同步训练试题【7】(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精选同步训练试题【7】(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1.文言文阅读(15分)《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_,六十而耳顺,_________________,不逾矩。”(《为政》)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⑦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小题1】把选文中第②则的内容填写完整。(2分)【小题2】解释文中画线的字。(4分)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笃: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遂: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择其善者而从之②乐亦在其中矣③结友而别④温故而知新A.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小题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蒙辞以军中多务【小题5】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答案】【小题1】五十而知天命七十而从心所欲【小题2】堪:忍受笃:坚守忠诚谓:告诉对……说遂:于是,就【小题3】C【小题4】(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吕蒙拿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小题5】示例:我的体验是,既要广泛涉猎,也要学思结合。对一般文章要广泛涉猎,才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对文化经典要边读边思,认真品味,才能领会其中精要。这样才能做到学有所获。(观点1分,理由1个1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小题2】试题分析: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比如“谓”这个词,在这里是“对……说”。【小题3】试题分析: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用法的考查上。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对虚词的用法多进行归类和总结,掌握重要虚词的一般分类,然后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其准确含义。特别掌握有关“而”“其”等文言虚词的用法。这里①②指代内容不同;③④都为承接关系。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4】试题分析: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是否有活用现象,明确使用的文言句式等。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这里注意关键词“愠”“辞”的理解。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5】试题分析:联系生活实际,个性化感悟是近几年文言文中考种常见的题型之一,是课内文言文阅读的拓展迁移。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学生能扣住观点,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扣原文主题进行小结。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⑾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⑿,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⒀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⒁所闻,皆叹惋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小题1】本文选自课文,作者,字,代著名诗人。(2分)【小题2】解释下列实词(2分)①便要还家②咸来问讯③乃不知有汉④无论魏晋【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意思(2分)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⑿,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小题4】作者在写这篇课文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理想?(4分)【答案】【小题1】《桃花源记》,陶渊明,元亮,晋。(2分)【小题1】(1)邀请(2)都(3)竟(4)更不用说【小题1】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就带着妻子儿女以及同县的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与外界隔绝了【小题1】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幸福。【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学生对文中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要加以积累识记。【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重点实虚词)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翻译句子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能通过增补、替换、调整等手段来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这里的古今义“妻子、绝境、间隔”要做重点理解。【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理解和表达。要求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选文主要是通过写渔人进出桃源的内容,来表达作者向往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这一主题,回答时意思表述正确即可。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6分)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到此处省略两句见默写内容)(选自《晏子春秋•杂下》)【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4分)①齐之习辞者也()②今方来()③何坐()④缚者曷为者也()【小题2】翻译文中画浪线的句子:(4分)①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②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小题3】“吏二缚一人诣王”的目的是什么?(2分)【小题4】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2分)【小题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晏子是怎么样巧妙应对楚王的羞辱的?(2分)【小题6】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2分)【答案】【小题1】①熟练②将要③犯罪④同“何”【小题1】①两个官差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那儿去。②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小题1】想羞辱晏子,从而想羞辱整个齐国【小题1】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的发难。【小题1】晏子通过类比论证方法将橘子的生长不同与齐楚两国的不同说明,从而反驳了楚王的羞辱之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小题1】善意或恶意都可(例:善意的,因为楚王羞辱晏子的原因只是看看晏子是不是“齐之习辞者”且最后晏子反驳后并没有恼羞成怒;恶意的,因为楚王羞辱晏子是经过周密部署的,且是想借羞辱晏子达到羞辱整个齐国的目的的。)【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字词的理解能力。在理解时,除了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好药注意到有些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坐”这个字,就要注意它的古今义。【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要注意“为、请、徒、其实”等关键字,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成份,必要时还要调整句序,【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楚王想侮辱晏子”的目的来分析即可。【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这句话来分析目的是什么即可。【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晏子运用类比的方法来反驳楚王的。【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的,都必须围绕文章的内容来谈理由。4.阅读《爱莲说》,完成下面题目。(14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⑴、陶后鲜有闻()⑵、濯清涟而不妖()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⑷宜乎众矣()【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小题3】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小题4】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2分)【小题5】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请你为重庆市推荐一种花为市花,并说明理由。(2分)【答案】【小题1】(1)、少(2)、洗涤(3)、亲近而不庄重(4)、应当【小题1】(1)、从淤泥里出来却不粘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2)、对于菊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小题1】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小题1】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小题1】示例:我推荐三角梅为重庆市市花,因为三角梅生命力强,象征重庆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花期长,花色艳丽,象征重庆蓬勃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翻译(1)句时注意而的用法,补出省略的“于”即可;翻译(2)句时注意倒装句式即可。【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写法的能力。此处主要运用了“衬托”这种写法,作用为表现“莲花”的美好形象。【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题目中的观点,无论你赞同哪种观点,都必须说出相应的理由即可。【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题目中的要求,无论你选择哪一种花作为重庆市的市花,都必须说出相应的理由即可。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2分)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