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精选课后训练试题【7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精选课后训练试题【7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5分)[甲]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乙]诸葛亮,言家事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小题1】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B.不别治生,以长尺寸C.咨臣以当世之事D.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小题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小题3】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小题4】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4分)【答案】【小题1】D(3分)【小题2】⑴(3分)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⑵(3分)等到我死的时候,不会出现那种有多余的绸布,多余的钱财,这样的状况来辜负陛下。【小题3】(2分)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小题4】(4分)围绕“勤俭,清廉”答题即可。评价: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潮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D中与例句均为“表结果”的连词。A中为“因为”,B为“表目的”的连词,C是介词“把”。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学生的断句能力,一定按内容和结构来进行划分。有时可以注意一些起断句作用的虚词,如:“盖”“夫”等一般用在句首,“而”“则”“于”等一般用在句中,“矣”“耳”等一般用在句末。考点:这里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小题4】试题分析: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考点:这里考查的是对人物的评价。2.(15分)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①故不错意也②以头抢地耳③秦王怫然怒④长跪而谢之【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岸势犬牙差互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扶苏因数谏故,上使外将兵。C.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小题3】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4】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B.选文第二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小题5】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小题1】①通“措”,放置②撞、触③愤怒的样子④道歉(4分)【小题2】C(2分)【小题3】(4分)(1)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2)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小题4】B(2分)【小题5】蔺相如完璧归赵,烛之武退秦师,晏子使楚等(答出一点即可得3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可根据记忆直接解词,或者根据句意推断词义。通假字,要写出本字和意思。注意“怫然”的“然”要解释出来,“谢”古今异义,不可理解为今义。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意义”指的是“词义”,“用法”指的是“活用”。先判断每个句子大致的意思,推断字义,然后比较异同。C项中“使”都是“派使”的意思。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文言句子要做到三点:符合原意,不可露译,表达通顺。先把关键字词理解清楚,注意词再译句子,注意词义在语境中的变化,最后疏通一下句子。本题中的“休祲”“徒”是关键词,要译准确。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4】试题分析:抓每项语句中的关键词,一一对应阅读文段,找到问题的所在。B项的所说的第二段是故事的发展,第三段矛盾激化,双方剑拔弩张才是故事的高潮部分。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小题4】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提示“自古至今”“外交人才”,可举古代或现代的人,但必须是“外交”,即处理国家之间事务时表现出的“不辱使命”(现代的有周恩来,建国初在万隆国际会议上为中国争着了荣誉)。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3.【古文阅读】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②曰:“王行,度道里③会遇④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⑤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⑥,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⑥。”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某月,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⑦。于是秦王不悦,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某月,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说:“请以赵五十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⑧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节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注】:①渑池:古地名②诀:告别③道里:一路上④会遇:相会⑤请:请让我们⑥瑟:瑟同下文的盆缶都是古代乐器⑦靡:退下。⑧竟:终了。【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①秦王使使者告赵王②秦王怒,不许③因跪请秦王④相如顾召赵御史【小题2】选出与“请以赵五十城为秦王寿”中“以”字用法相同的是一项()(3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C.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D.固以怪之矣。【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②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小题4】文段中的蔺相如让你联想到我们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分)【答案】【小题1】①派遣②答应③于是④回头(看)【小题2】B【小题3】①我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赵王弹瑟吧。②秦王的侍卫想要杀蔺相如,蔺相如怒目呵斥他们。【小题4】唐雎。不畏强暴。【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四个词语的解释除了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解释外,还可以采用迁移法和联想法,使的意思可迁移到“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其中的“使”是“派遣”的意思,许,可迁移到“安陵君其许寡人”,因可迁移到“因屏人曰”,“因”是“于是,就”的意思。顾可联系到“元方入门不顾”的“顾”,回头看的意思。考点: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小题2】试题分析:“请以赵五十城为秦王寿”中“以”是“把,用”的意思。A项中的“以”是“以为”“认为”的意思,B中的“以”是“把”的意思;C中的“以”是来的意思,D中的“以”是通假字,通“已”考点: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的辨析。点评:“以”字在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含义和用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作动词,译为“认为、以为”。例句: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二、介词,相当于“用”。例句: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三、介词,相当于“把、拿”。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四、介词,可译成“因、因为”。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五、有时与“是”连用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为“因此”。例如: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六、介词,可译为“凭借”。例句: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七、介词,相当于“从、由”。例如: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隆中对》八、介词,译为“按照”。例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九、连词,相当于“用来、以便”。例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十、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而”,也可不译。例如: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小石潭记》十一、连词,译为“以致”。例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十二、通“已”,已经。例如: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总之,“以”字在文言文中用法颇为灵活。在学习中,要仔细阅读认真体会,并注意结合上下文来辨析它的不同含义和用法。【小题3】试题分析:①注意关键字词:闻是听说的意思,好是喜欢的意思。②刃在这里是动词,翻译成“杀”,“叱”是“呵叱”的意思。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