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各种检验值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意义目录血常规肝肾功血凝五项血气分析心肌酶谱降钙素原脑钠肽乙肝五项尿常规便常规血常规白细胞正常值: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6个月-2岁:(11-12)×109/L5种白细胞正常百分比和绝对值细胞类型百分数(%)绝对值(×109/L)中性粒细胞(N)杆状核粒细胞0-50.04-0.5分叶核粒细胞50-702-7嗜酸性粒细胞(E)0.5-50.05-0.5嗜碱性粒细胞(B)0-10-0.1淋巴细胞(L)20-400.8-4单核细胞(N)3-80.12-0.8临床意义1、中性粒细胞增多生理性: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一天内存在着变化,下午较早晨为高。妊娠后期及分娩时,剧烈运动或劳动后,饱餐后淋浴后,高温或严寒等均可使其暂时性升高。病理性:1)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最常见。(注意,在某些极重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不但不高,反而减低)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如严重外伤,较大手术,大面积烧伤,急性心梗等。3)急性大出血4)急性中毒如代谢紊乱所致的代酸,急性化学药物中毒,生物性中毒等。5)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临床意义2、中性粒细胞减少1)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时。2)血液系统疾病:再障,巨幼红细胞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4)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5)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意义3、淋巴细胞增多1)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病毒感染2)肿瘤性疾病: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3)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4)移植排斥反应临床意义4、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治疗以及放射线损伤、免疫缺陷性疾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临床意义5、单核细胞增多1)某些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急性感染的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等。2)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6、单核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健康人群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参考值人群参考值血红蛋白红细胞数成年男性120-160g/L(4.0-5.5)×1012/L成年女性110-150g/L(3.5-5.0)×1012/L新生儿170-200g/L(6.0-7.0)×1012/L临床意义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血细胞比容(HCT)正常值:男0.04-0.50L/L(40-50容积%);平均0.45L/L女0.37-0.48L/L(37-38容积%);平均0.40L/L临床意义:增高: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血细胞比容常达0.50以上。减低:见于各种贫血。血小板1、血小板参考值(100-300)×109/L2、血小板增多: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血小板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生化全项电解质1、钾(K)[正常参考值]3.5-5.5m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休克、组织挤压伤、低醛固酮血症、重度溶血、口服或注射含钾液过多等。减低: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严重呕吐、腹泻、服用利尿剂和胰岛素、钡盐中毒、代谢性碱中毒、低钾饮食等。电解质2、钠(Na)[正常参考值]135-155m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垂体前叶肿瘤、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严重脱水、中枢性尿崩症、过多输入含钠盐溶液、脑外伤、脑血管意外等。减低:见于糖尿病、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消化液丢失过多(如呕吐、腹泻)、严重肾盂肾炎、肾小管严重损害、应用利尿剂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尿毒症的多尿期等。电解质3、钙(Ca)[正常参考值]总钙2.25-2.58mmol/L;离子钙1.10-1.34mmol/L。[临床意义]增高:1)摄入过多;2)溶骨作用增强(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3)钙吸收增加;4)肾功能损害减低:1)摄入不足及吸收不良;2)成骨作用增强;3)吸收减少;4)肾脏疾病: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肾性佝偻病、肾病综合征等;电解质4、磷(P)[正常参考值]0.97-1.61mmol/L。[临床意义]增高:1)内分泌疾病: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2)排除障碍:肾功能不全等所致的磷酸盐排除障碍;3)维生素D过多。减低:1)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饥饿、恶病质、吸收不良、维生素D缺乏症;2)丢失过多:大量呕吐、腹泻、血液透析等;3)转入细胞内;4)其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乙醇中毒、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胆红素1、总胆红素(TBIL)[正常参考值]3.4-17.1u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溶血性、肝细胞性、阻塞性黄疸等病。胆红素2、直接胆红素(DBIL)[正常参考值]0-6.8u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胆石症、胆管癌、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红素3、间接胆红素(IBIL)[正常参考值]1.7-10.2u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肝细胞性黄疸等疾病。血清酶学检查1、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参考值]10-40U/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肝坏死、肝癌、胆管炎、胆囊炎、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肌炎、多发性肌炎、酒精、化学毒物、药物等因素致肝损害。血清酶学检查2、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正常参考值]10-40U/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慢性重症肝炎、肝硬变、心肌炎、心肌梗塞、肾炎、胆管炎、皮肌炎等病症。血清酶学检查3、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考值]40-110U/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阻塞性黄疸、胆道结石症、胆管癌、肝癌、纤维性骨炎、佝楼病、骨折修复愈合期。血清酶学检查4、乳酸脱氢酶(LDH)[正常参考值]95-200U/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肝炎、心肌梗塞、肺梗塞、某些恶性肿瘤、白血病、贤病综合征、休克、溶血性贫血等病症。血清酶学检查5、r-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正常参考值]50U/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胆道阻塞性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血肌酐血中的肌酐,由外源性和内生性两类组成。机体每20g肌肉每天代谢产生1mgCr,产生速率为1mg/min,每天Cr的生成量相当恒定。血中Cr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肾小管基本不重吸收且排泌量也较少,在外源性肌酐摄入量稳定的情况下,血中的浓度取决于肾小球滤过能力,当肾实质损害,GFR降低到临界点后(GFR下降至正常人的1/3时),血Cr浓度就会明显上升,故测定血肌酐浓度可作为GFR受损的指标。敏感性较血尿素氮好,但并非早期诊断指标。血肌酐[正常参考值]全血Cr为88.4-176.8umol/L;血清或血浆Cr,男性53-106umol/L,女性44-97umol/L。血肌酐增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尿素氮血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体内氨基酸脱氨基分解成a-酮基和NH3,NH3在肝脏内和CO2生成尿素,因此尿素的生成量取决于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组织蛋白质分解代谢及肝功能状况。尿素主要经肾小球滤过随尿排出,正常情况下,30%-40%被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有少量排泌,当肾实质受损害时,GFR降低,致使血浓度增加,因此目前临床上多测定尿素氮,粗略观察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尿素氮[正常参考值]成人3.2-7.1mmol/L;婴儿、儿童1.8-6.5mmol/L。尿酸尿酸为核蛋白和核酸中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既可来自体内,亦可来自食物中嘌呤的分解代谢。肝是尿酸的主要生成场所,除小部分尿酸可在肝脏进一步分解或随胆汁排泄外,剩余的均从肾排泄。尿酸可自由透过肾小球,亦可经肾小管排泌,但进入原尿的尿酸90%左右在肾小管重吸收回到血液中。因此,血尿酸浓度受肾小管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影响。尿酸[正常参考值]成人酶法血清尿酸浓度:男性150-416umol/L;女性89-357umol/L血尿酸升高:1)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2)体内尿酸生成异常增多。血尿酸降低:各种原因致肾小管重吸收尿酸功能损害,尿中大量丢失以及各种肝功能严重损害尿酸生成减少。蛋白质总蛋白(TP)参考值:60-80g/L白蛋白(ALB)参考值:40-55g/L蛋白质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增高:主要由于血清水分减少,使单位容积总蛋白浓度增加,而全身总蛋白量并未增加,如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浓缩(严重脱水,休克,饮水量不足)、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蛋白质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减低:1)肝细胞损害影响总蛋白与白蛋白合成:常见于肝脏疾病2)营养不良:如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不良3)蛋白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蛋白丢失性肠病、严重烧伤等4)消耗增加: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5)血清水分增加:如水钠潴留或静脉补充过多的晶体溶液脂质和脂蛋白总胆固醇(TC)1、参考值:合适水平:5.20mmol/L;边缘水平:5.23-5.69mmol/L;升高:5.72mmol/L。2、临床意义:1)用于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及分类;2)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判断;3)TC增高或过低可以是原发的营养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甲状腺病,肾病等。脂质和脂蛋白甘油三酯(TG)1、参考值:0.56-1.70mmol/L合适水平:≤1.70mmol/L;升高:1.70mmol/L2、临床意义:增高:可由遗传,饮食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冠心病等。降低: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β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脂质和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1、参考值:1.03-2.07mmol/L2、临床意义:升高: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降低:见于脑血管病,冠心病,严重疾病或手术后,吸烟,缺少运动等。脂质和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1、参考值:合适水平:≤3.12mmol/L;边缘水平:3.15-3.16mmol/L;升高:3.64mmol/L2、临床意义:增高:用于判断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甲减、肾病综合症、梗阻性黄疸、肥胖症等。减低:常见于无ß-脂蛋白血症、甲亢、吸收不良、肝硬化以及低脂饮食和运动等。空腹血糖(FBG)是诊断糖代谢紊乱的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指标1、参考值:3.9-6.1mmol/L2、临床意义:增高:1)生理性:餐后1-2h、高糖饮食、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2)病理性:各型糖尿病;内分泌疾病;应激性因素;药物影响;肝脏和胰腺疾病;其他,如高热、呕吐、腹泻等。空腹血糖2、临床意义:减低:3.9mmol/L时为血糖减低,2.8mmol/L时称为低血糖症。1)生理性:饥饿、长期剧烈运动、妊娠期等。2)病理性:①胰岛素过多,如胰岛素用量过大、口服降糖药、胰岛B细胞增生或肿瘤;②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缺乏;空腹血糖③肝糖原贮存缺乏,如急性肝坏死、急性肝炎、肝癌、肝淤血等;④急性乙醇中毒;⑤先天性糖原代谢酶缺乏;⑥消耗性疾病,如严重营养不良、恶病质等⑦非降糖药物影响,如磺胺药、水杨酸等;⑧特发性低血糖血凝常规1、凝血酶原时间(PT)在受检血浆中加入组织凝血活酶和Ca2+,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后者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观察血浆凝固需要的时间。正常值:11-13s超过对照值3s以上即为异常。血凝常规临床意义:PT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肝素等。PT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DIC早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等。血凝常规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受检血浆中加入部分凝血活酶磷脂悬液,在Ca2+的作用下观察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

1 / 9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