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至70年代文学“十七年”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十七年文学”的总体风貌特征文艺界斗争频仍,文学批评被作用于阶级斗争、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几乎每一次政治运动都在文艺界鲜明地反映出来,甚至许多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就是由文艺论争开始的一.第一次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党的重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参加大会并发言文会代第一次文代会的意义1.来自解放区、国统区的作家大聚会,是一次“团结的盛会”2.总结了“五四”以来新文艺运动的经验,教训,(茅盾、周扬)文艺如何在新时期发展繁荣周扬在第一次文代会上3.成立了成立了“文联”,全称是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一届文联主席为郭沫若,实现了党对文艺的绝对领导。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1953年改为作协。4.确立的《讲话》为新文艺惟一正确的方向,文艺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原则。第一次文代会是当代文学的起点。第一次文代会的意义(一)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二)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三)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建国初的文艺大批判二目的:肃清党内的一些不正确思想,确立毛泽东文艺的主导方向。(一)关于《武训传》的批判实质:就是用什么观点反映历史人物的问题,这是斗争的核心概述:电影将武训的道路与中国革命相提并论,称为老百姓对付狗官恶霸的“一文一武”,认为被压迫者的解放可以通过教育而不必经过革命手段来得到。(改良主义倾向)武训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畸形儿,投降主义,思想上存在着混乱,所以武训的主要问题,歌颂了不应当歌颂的人物,宣扬了历史唯心主义观点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教训:批评的简单、粗暴,把文艺问题上升到政治高度上来对作家形成了政治压力。使得创作界的空气紧张起来。(二)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1.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简介此书与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一样,是新红学的开山之作,新红学的学术地位从此得以确立。2006年再版的《红楼梦研究》2.著名的“两个小人物”关于“两个小人物”——蓝翎和李希凡。领导人的参与:毛泽东肯定了两个小人物的批判,并亲自发动领导了这场斗争。3.批判俞平伯的“意义”毛泽东认为:批判俞平伯,是对“在古典文学领域毒害青年的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第一次认真的开火”,并亲自发动和领导了这场运动。目的:批判胡适自由主义思想,清除其思想在大陆的蔓延。教训:对俞的评论及政治围攻以政治性批判处理学术问题,对学术界产生了不良影响。(三)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1949年胡风参加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与巴金、马思聪)胡风由于不满当时批评界的教条主义、宗派主义作风,1954年7月向党中央提交了30万言书《关于解放以来的文艺实践情况报告》阐释了自己的文艺观,提出了“五把刀子”说,对文艺界的宗派主义、庸俗现实主义提出批评。1.胡风文艺思想概述2.胡风及其《三十万言书》《三十万言书》从五个方面对当时的文艺界提出了批判,即所谓的“五把刀子说”。世界观创作方法思想改造民族形式题材对胡风的批判1955年大规模开始,最后定义为“胡风反革命集团”。建国初,这些批评都超越了文艺批评的范畴,上升到政治斗争的领域。“胡风集团”案,共触及2100人,逮捕92人,隔离62人,停职反省73人。一学者称之为“20世纪中国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文艺界的空气日益紧张,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倡导下,在政治对文艺的密切控制和严格要求下,公式化、概念化的作品泛滥,文坛的损失还远远不仅是没有出现优秀的作品,而是更多的作家不能根据自己的创作个性自由创作。第二次文代会三期间,第二次文代会,1953年召开,总结了文艺界的经验教训,对文艺创作中不从生活出发,而从概念出发的主观主义创作方法作了批判,对文艺批评中的简单粗暴的作风提出了批评,这是建国以来对文艺上“左”倾教条主义的第一次批判。这次文代会是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导下进行,要求作家要反映出各行各业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并把此“作为创作上的首要人物提出来”,这样的配合形势赶任务,理论上的简单化要求也为文学的发展留下了隐患。“双百方针”的提出及其具体内容四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主要矛盾已经转移。由阶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1956年5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所主张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研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人民内部的自由在文艺工作和科学领域中的表现。”创作界的繁荣局面1.鼓舞了一大批来自五四的老作家的创作,周作人、沈从文、王静之、徐玉诺、陈梦家等。2.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干预生活”、揭露阴暗面的创作,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李国文《灰色的帆蓬》等。3,描写人性、爱情的作品。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丰村《美丽》。理论上出现了对现实主义和人性论的探讨,以此为契机,出现了反对理论批评的教条主义和创作上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开始对文艺特征和规律进行探讨。秦兆阳《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巴人《论人情》、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知识分子的心态:费孝通《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1957年4月,整风运动开始,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提高全党马列主义思想水平,改进作风,搞好建设,全国范围反右扩大化。文艺界“丁陈反党集团”文艺界的反右派斗争五教训:反右扩大化出现了惨痛的后果,由于混淆了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朋友当敌人,失去了一大批忠诚的,有才华勇于探索的文艺工作者,失去自由、长期含冤,文艺事业遭受了巨大损失,这种简单粗暴的作风,简单化、庸俗化的倾向,助长了左倾教条主义泛滥,成为文学事业发展的严重障碍。背景: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大跃进失败后,毛退居二线,刘邓主持政务,文艺政策有所松动。随着整个经济政治政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实行,文艺界也颁布了一些新的文艺政策。调整:1961年颁布《文艺十条》,放宽创作条件,鼓励创作热情1962年广州会议、大连会议、新侨会议(1961年6月)对文艺政策也有一些调整。如大连会议提出写中间人物,现实主义深化论60年代初文艺政策的调整六吴晗照片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是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因《海瑞罢官》的剧本,导致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死后10年被平反,恢复党籍、名誉权。《海瑞罢官》1959年4月,毛泽东针对干部中不敢讲真话的问题,提倡学习海瑞“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的精神。北京市副市长、著名明史专家吴晗遂于6月间发表了《海瑞骂皇帝》一文。之后,他又相继写出《论海瑞》、《海瑞罢官》等文章和剧本。1962年,江青提出要批判《海瑞罢官》。1965年初,江青到上海秘密策划炮制批判文章。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刊出由江青、张春桥等共同策划,姚文元执笔的批判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捕风捉影地把《海瑞罢官》中所写的“退田”、“平冤狱”同“单干风”、“翻案风”联系在一起。1966年4月,《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报刊先后发表《〈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的反动实质》、《〈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等文章,进而把皇帝罢了海瑞的官,同庐山会议上撤消了彭德怀职务一事联系在一起,使对《海瑞罢官》的批判带上更为浓重的政治色彩。史学界、文艺界、哲学界等社会科学领域开始进行全面的“揭盖子”。对《海瑞罢官》的批判,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十七年”的小说当代的小说类型反映农村生活反映革命斗争生活反映工业建设和工业生活“干预生活”的小说1.农村题材马烽《一架弹花机》、赵树理《登记》、谷峪《新事新办》短篇小说:李准《不能走那条路》、秦兆阳《农村散记》、康濯《春种秋收》;长篇小说:柳青《创业史》、赵树理《三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李准《李双双小传》、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茹志鹃《静静的产院》、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A.写土地改革后农民观念变化B.写农业合作化运动C.描写大跃进时期农村的现状2.革命历史战争题材主题: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治斗争史、革命战争史,充满激情的歌颂革命,缅怀战友。作品:长篇小说:梁斌《红旗谱》、曲波《林海雪原》、吴强《红日》、杨沫《青春之歌》、杜鹏程《保卫延安》、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短篇小说:茹志鹃《百合花》、峻青《黎明的河边》、孙犁《山地回忆》、路翎《洼地上的“战役”》、王愿坚《党费》。3.工业题材小说周立波《铁水奔流》艾芜《百炼成钢》周而复《上海的早晨》草明《乘风破浪》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4.突破“禁区”的小说1956年,由于“双百”方针的提出,文艺界出现了空前的活跃景象,许多作家敢于正视现实,独立思考,创作的题材领域也有所拓展,出现了一批干预生活和爱情题材的作品,主要是短篇小说,在读者中引起广泛反响。A.干预现实的作品B.表现人情人性的作品A.干预现实的作品作品: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国文《改选》、刘绍棠《田野落霞》、白危《被围困的农庄主席》、耿简《爬在旗杆上的人》主题:这些小说贴近现实、针对性强、对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健康甚至阴暗的东西,如官僚主义、革命意志衰退、主观主义、教条主义、逢迎领导、欺压群众、强迫命令等进行了揭露、针砭和讽刺,具有批判的锋芒和积极的意义。B.表现人情人性的作品作品: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邓友梅《在悬崖上》,宗璞《红豆》,丰村《美丽》,陆文夫《小巷深处》。主题:这些小说写“家务事、儿女情”,写悲欢离合,借以拨动人们的“情弦”,歌颂高尚的情操,歌颂新社会;抓住爱情生活所特有的内容,揭示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大胆探索人物内心的隐秘;鞭挞自私和丑陋的灵魂,批判旧世界,发人深思,对50年代前期颇为流行的概念化、公式化的作品是一个强有力的冲击。《红日》《红岩》《红旗谱》红色经典红日作者主要内容评价吴强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江苏涟水出生日期1910年逝世日期1990年4月10日职业著名画家,作家1933年在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抗战爆发后投笔从戎,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期间参加莱芜、淮海等著名战役。解放后,历任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1952年后在上海工作,曾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小说家联谊会会长等职。1990年去世,享年八十岁。红日《红日》,吴强所著红色经典小说,描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歼灭国民党部队整编74师的故事。故事以军长沈振新、政委丁元善所率领的一支部队为主线,环绕着山东战场上著名的莱芜、孟良崮两大战役,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红日《红日》在用艺术形式表现重大战役方面作了较好的探索:1,它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情节的发展主线,体现出作者对现实战争小说的“史诗性”的艺术追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结构和全景式的描写展示出战争的独特魅力。2,作品采用先抑后扬的方法,先以涟水撤退来表现当时国共双方力量的悬殊和解放军面临的严峻形势。3,成功地塑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艺术典出色地刻画了敌军将领的真实形象.总之,《红日》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成功之作,堪称新中国军事文学创作历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红日主页红岩作者主要内容评价影视形象罗广斌,作家。重庆忠县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军第十六兵团司令官罗广文的胞弟,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学生。&1948年被捕,囚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后在重庆市文联专门从事创作。合著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长篇小说《红岩》。&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跳楼自杀。1924-1927杨益言(1925年~),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小说《红岩》的作者之一。早年参加革命工作,后被捕囚禁于重庆渣滓洞,出狱后根据其切生经历写成《红岩》一书。红岩1948年,中国在国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