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飞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新世纪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下面就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我有如下思考:一、制约因素(1)、资源稀缺、人地矛盾突出,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土地资源的富裕与稀缺、人均耕地的多寡是决定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实现难易程度的关键。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耕地面积仅1957年前有所增长,以后便逐年下降。在耕地资源稀缺,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农业现代化很难实现。(2)、比较利益偏低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在发达国家,农民是富裕的象征,而在中国,农民是最大的弱势群体。长期以来,他们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中国工业化和原始积累的贡献者,而自身的利益却得不到保障,使农业成为一种经济利益很低的产业。农产品的价格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变动不协调,工农业商品比价不合理,使农业的投入成本高,产出效率低,从而抑制农民收入的增加。因此,工农业比较利益的差异,造成大量农业生产要素通过各种途径向非农产业转移,其中包括金融、财政及市场途径,使农业本身要素投入严重不足。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削弱了农业的积累能力,农业发展受到限制。(3)、科技进步难以满足农业发展需求。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农业,农业领域的技术进步是通过凝结着技术的现代农业要素的不断投入来实现的。目前,中国农业技术落后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主要表现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落后于农业科学研究,许多农业科研成果还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科技人员少,组织机构不健全;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差、待遇低,影响了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4)、文化素质偏低使农村经济很难持续健康地发展。由于农业的经济效益较低,大批农民从农村流向城市,特别是年轻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农民,留在农村的大多数是老弱妇幼或是在城市中缺乏竞争能力的人。农村中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市场意识不强。同时,他们接收外界信息能力较弱,不善于利用农业科技。这样的农民素质和农村智力结构,很难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转变和国家工业化发展的要求。二、对策思路(1)、增加科教兴农的投入。一方面加大财政对农技研究推广的转移支出,另一方面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科研究推广,特别是农业产业企业要加大投入,促进自主创新。(2)、加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科技体制,创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信息体系。(3)、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大基层农技所的设备、技术投入,配备更多更好的农技推广人员,重点做好对农户、农业企业的实地指导工作。同时围绕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所谓拓展新产业首先要使农业升级,由原来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升产业档次,开发产业功能,构建集生产、经济、生态、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农业。(4)、努力提高基层干部经济管理能力。干部要加强学习经济和管理相关知识,结合工作实际,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提高带领群众调整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自觉性和本领。(5)、重视培养农业专业人才。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就业技能培训,让农民有一技之长,并鼓励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的中青年农民到经济技术发达的地区去工作学习,在学习中用新知识、新思维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另一方面鼓励那些大中专毕业生走入农村,鼓励那些出去后学有所成、有一定资金积累的人回乡创业。银行可为他们提供一定的信用贷款,政府再对他们的农业项目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符合要求的就要向他们承包一定的土地,让他们自主经营。由于这些年轻人思想开放并对市场有一定的洞察和分析能力,依靠他们可以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并解决农业的结构性问题。土地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只有用足用活土地使用权,才能使土地等资源增值。只有搞好土地流转工作,才能更好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们应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的新路子,采取土地租赁、有偿转让等形式,既挖掘了土地资源的潜力,又增加了农民和集体的收入。一要将土地承包的稳定与土地有序流转有机统一起来;二要出台一些政策和制定一套管理办法,对土地流转程序、手续进行规范,使土地流转有章可循;三要结合农村城镇化,鼓励农民放弃土地经营,转移到小城镇,加快土地流转步伐。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