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若干瓶颈本人通过对廿三里街道李塘村为期三天的蹲点调研活动,对当前农村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了一些不成熟的感悟。一、当前农村发展面临几大瓶颈制约。1.用地瓶颈。李塘村干部群众普遍希望进行旧村改造,如全拆全建,估计需新增用地100亩以上,如局部改造,也需新增用地50亩以上。但市里用于农村建设的用地指标有限,很难满足包括该村在内许多农村的建设用地要求,而且可能要较长时间才能排上队。因此,近期启动旧村改造比较困难。陈旧的村容村貌短期内无法改变。2.产业瓶颈。李塘村目前有小企业38家,均办在自家房屋内或租用房屋内。这批企业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在农房内办厂,很难避免三合一问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乱搭乱建,随时有被关停的可能。另一方面,由于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资金实力不足,又难以进入工业园区。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业层次,没有新空间。新办中小企业就更没有空间。3.就业瓶颈。李塘村劳动力有许多从事工商业,一部分工农商兼营,一部分在村内企业打工,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力以农业生产为主。由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水平的提高,部分农民将逐渐失业,而村内企业无法扩大规模,也无法吸收新的劳动力。4.资源瓶颈。该村上游为廿三里卫星水库、经水库拦截,下游溪流几乎干涸,水资源被调到城区(廿三里街道),用于城市生产生活,造成李塘村300亩左右土地无法当作良田耕种。水资源紧张成了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二、几点感想1.把新农村建设、发展当作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义乌的城市发展已达相当高的水平,但农村的发展还相对滞后。从战略步骤上,近阶段应把农村建设和发展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来抓,真正实现城乡同步、协调发展。2.建设用地指标、公共财政资金等公共资源应进一步向农村倾斜。应彻底摆脱城乡二元、城乡分割的心态,给予农村与城市同样的政策待遇,即“同城待遇”。尤其是用地指标,应腾出一大块来,用于农村建设,这样才能让旧村改造大面积地“动”起来。3.确立网络化的城乡产业分布格局,拓展中小企业发展空间。中小企业是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主力军,也是培育大企业的温床。政府的政策应当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发展空间。仅靠工业园区的标准厂房是微不足道的。一方面,要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另一方面,也要允许中小企业在农村有生存发展的余地,形成城乡结合的网络化的产业发展格局。比如是否允许农村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实行居住、生产分离,建设一定的厂房,用于中小企业的孵化、发展,可以积极探讨。4.加强水库、河流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恢复因城市化而受影响的农业生产力。努力解决制约我旗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近几年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转向“三农”,把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主要抓手,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诸如:取消农业税,对种地农民进行直补,实行农村合作医疗,探索实行农村养老,实施扶贫济困工程等等,作为农业旗县的阿荣旗的广大农民是直接的受益者,广大农民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但我旗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如何让广大农民实现增产又增收、摆脱贫穷与落后,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讨、解决。我旗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瓶颈问题:瓶颈之一: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束缚了农村发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当务之急。我们天天喊解放思想,但在究竟解放什么思想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谈解放思想,只能是空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农民亟需从这样几种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一是要从等、靠、要的思想当中解放出来。个别老百姓不去比谁家的收入高,却去攀比谁家得到的救济多,如此比来,依靠上级救济来过活的话又怎么能脱贫致富。二是要从小富即安、稍进即满,甚至是不进也安的传统观念当中解放出来。阿荣旗土地相对较多,日子比较好混,生活比较安逸,人们小进即满,小富即安,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缺乏吃苦耐劳、干事创业精神和忧患意识、。三是要从“一口吃个胖子”的思想观念当中解放出来。大钱挣不来,小钱不想挣;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想做。这是通病,很多人宁愿闲着也不去挣小钱,不愿意从小事做起。殊不知许多大富翁都是从几十元、几百元的小事做起,积累经验,滚雪球式发展才有了今天的辉煌。不积跬步难以行千里,不聚细流无以成江河。小事不愿做或做不好的人,必然也成不了大事。四是要从松散和享受的心理当中解放出来。我们输出的劳动力很难留得住、干得好,当然有企业方面的原因,更多的是自身原因。因为他们一贯满足于松散的生活方式,时间观念、组织纪律性比较差,不愿意接受企业的严格管理,做事不够认真,习惯于应付了事,缺乏纪律观念、吃苦耐劳的品格和认真做事的精神。就我们当地装修行业而言,我们当地的木工、瓦工、电工的施工质量,总体来看就不如南方过来的工匠们,因为缺少诚信意识和认真做事的态度,往往注重效率、效益而忽略了质量,缺乏诚信和品牌意识的结果就是无活可干,相反,注重信誉的工匠们却忙得不可开交。四是要从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当中解放出来。每年从种地到收割半年左右的时间,抛掉其中的农闲时间,细算不过3个月,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白白浪费。外出打工的不过是一少部分年纪较轻的。瓶颈之二:农民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主体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中央惠农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在如何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创业激情,如何支持他们创业,如何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仅仅依赖惠农政策毕竟还是杯水车薪,授之以鱼莫不如授之以渔。在中央惠农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一些不正常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吃掉或部分地抵消了老百姓应得的实惠。比如:中央减免农业税和对种地农民进行直补,农用物资价格马上飙升,农产品价格却很难稳定提升;新农合本来是惠及老百姓的好事,为什么有的人就是不参保,原因是农民群众得到的实惠都被医院的高价位吃掉了,并且还要走许多程序,麻烦。一些职能部门也要转变观念,变管理为服务。管理是支持、扶持,而不是收钱,更不是搜刮,老百姓的信心刚刚有所恢复,我们绝不能在老百姓的钱兜里动心思,否则,就连这点信心也将被吃掉。“多予、少取、放活”中央的政策已经非常明确。我们的乡镇干部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在为老百姓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扶持老百姓增产增收、发家致富方面出主意、动脑筋、想办法,以为老百姓解决多少困难、帮助农民朋友增收多少的实绩论英雄。瓶颈之三:素质偏低,缺乏经验,资金不足,严重地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广大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素质和本事不高,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从事土地集约化经营、加工业、商业,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除了种地大户和多种经营户有一定积蓄,大部分农民腰包还是比较空的,缺少启动资金,即便有点积蓄,想投资创业又经不起风险。我们的农业是典型的广种薄收型,耕种属于粗放经营,销售的又是最初级的产品,没有形成产业链条。由于诚信存在危机,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没有真正形成,对于企业发展、农民增收都是极为不利的。瓶颈之四:缺少带头人、领头雁,农村经济发展大多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华西村、大邱庄之所以发展得那么快,固然有它的客观因素,但更为重要的还是人的因素,他们都有一个能人带头。我们的村干部,虽然都是老百姓直选上来的,但由于家族势力的影响,选上来的干部有的并没有本事,而一些有本事、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又选不上来。致使能人无用武之地,农村发展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局面。瓶颈之五:缺少典型带动和政策扶持。每个乡镇、每个村都应该结合当地的地理特点、资源特点、产业特点、基础状况扶持几个可树、可学的典型,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形成比、学、赶、超的舆论氛围。如何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现阶段,典型带动无疑是一剂良药。对于树立的典型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他们做大做强,相关部门在如何为他们提供服务上动脑筋、想办法,而不是在“吃拿卡要”上动心思。对于那些刚刚发展起来的农民、那些小作坊要高抬贵手,等他们都发展壮大以后,再应收尽收也为时不晚,如果把他们扼杀在摇篮里,以后你还收谁的钱?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树立“有就当没有”的思想。保护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比什么都重要。瓶颈之六: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常规的种植习惯显然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化需求,我们的大宗产品丰产不丰收已经成为规律,而我们的特色种植又形不成规模,打不出市场,不能实现规模效益。必须注重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瓶颈之七: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态问题依然严峻。阿荣旗是典型的丘陵半丘陵地带,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靠天吃饭”、广种薄收一直困扰着我们。旗委十三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提出将“挂画”地退下种经济林,对于较为平坦的耕地打抗旱井、上喷灌设备,这种向单产要效益的做法现实可行,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民的收益,另一方面保护了生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事关全旗人民的福祉,是利旗利民的大好事。当前,阿荣旗的生态,保护比建设更重要。在这个问题上,必须采取更为严格的保护措施。现阶段我们正在实施的“五荒”拍卖,对于促进农民增收、保护生态,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瓶颈之八:市场化程度依然很低。广大农民普遍商品意识和市场意识不强,组织化程度低下,闯市场本领不强,导致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什么丰收什么不值钱。协会和经纪人队伍覆盖面不广,辐射带动力不强,由于人员素质上的差异,协会和经纪人队伍作用发挥情况不尽如人意。瓶颈之九:诚信体系尚未建立,龙头与基地的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形成。中国的诚信危机是比较严重的,仅此一项引起经济秩序混乱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5000亿元。我旗也不例外。前几年,有个怪现象,政府号召老百姓种什么老百姓就不种什么。原因是什么?很简单——企业失信于民。前些年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当然,我们的老百姓信用问题也很严重,签了订单不履约的现象也不鲜见。如此一来,便形成了恶性循环,企业生产原料不足、效益不佳,农民丰收了卖不上好价钱,增产不增收,两败俱伤。瓶颈之十:劳动力优势没能转化为经济优势。近几年,我旗的外出务工人员虽然有所增加,但由于我们输出的劳动力素质不高、适应能力差,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一部分人员返乡,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我旗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约在3万人左右(不含季节性剩余劳动力)。如此庞大的劳动大军如果能充分就业的话,如果每人每年按1万元计算,一年就可以创造出3亿元的价值。令我们感到欣喜的是,在十三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对2009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实质性的安排和部署,可操作性很强,让我们看到了旗委、旗政府抓好“三农”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几点建议:一、严格落实国家惠农政策,最大限度地惠及老百姓,杜绝损害老百姓利益的事件发生,切实贯彻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二、利用春季农闲季节,大规模地开展理论下基层活动,将中央的惠农政策宣传到老百姓当中,以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为契机,教育农民朋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革除陋习,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充分发挥劳动力转移培训机构的作用,对广大农民进行创业、就业培训;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教育农民转变观念,把那些勤劳致富、干事创业、自力更生等不同类型的生动典型树立起来,宣传出去。三、创造条件,引导村干部和具备一定素质的农民走出去,考察学习外地的成功经验,考察的地点要与阿荣旗有可比性,做到学以致用。四、鼓励想创业、发家致富的农民从小做起,摸索、积累经验,对于积极创业又有一定思路又肯干的农民给与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五、充分发挥“驻村大学生”的作用,发挥他们的知识优势,支持村两委班子干事、创业;充分挖掘农村现有能人,通过一定的形式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为他们施展才能、干事创业提供机会和便利条件,有能力的还可以借此机会树立在老百姓中的威信,发挥领头雁作用。六、发展特色产业,向特色要规模,向规模要效益。要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积极申请绿标,增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扑捉市场信息,或者走出去,拿订单,发展订单农业,降低市场风险。七、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高度重视农村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大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