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测【目的要求】一、掌握重要免疫反应如免疫球蛋白测定,补体C3、C4测定,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梅毒螺旋体抗体测定。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RNA测定,类风湿因子测定,抗核抗体检测的定义、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二、熟悉常见免疫反应如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免疫测定,沙眼衣原体IgG、IgM抗体测定,外斐反应,癌抗原125(153)测定,糖链抗原199测定。教学内容第一节、体液免疫检测第二节、细胞免疫检测第三节、肿瘤标志物检测第四节、自身抗体的检测第五节、感染免疫的检测第六节、移植免疫的检测第七节、其他免疫检测第一节体液免疫检测一、免疫球蛋白二、补体系统一、免疫球蛋白概念: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存在于机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和部分细胞的膜上。分类:可将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IgG、IgA、IgM、IgD、IgE。后两者含量较低。(一)免疫球蛋白G人体含量最多(占免疫球蛋白的70%~80%);属再次免疫应答抗体;对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都有抗体活性;是唯一可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IgG参考值:7.0~16.6g/L临床意义1.生理性变化胎儿出生前可从母体获得IgG,22~28周与母体相等,出生后3~4个月降至最低,16岁前达到成人水平。2.病理性变化(1)IgG增高:是再次免疫应答的标志。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胶原血管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2)IgG降低:见于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体液免疫缺陷病、重链病、轻链病、肾病综合征、病毒感染及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二)免疫球蛋白A分血清型IgA与分泌型IgA两种。后者主要存在于分泌液中,如:唾液、泪液等。由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的淋巴样组织合成。参考区间:成人血清IgA为0.7-3.5g/L。IgA临床意义1.生理性变化儿童比成人低,到16岁前达到成人水平;2.病理性变化(1)增高:见于IgA型MM、SLE、类风湿关节炎、肝硬化、湿疹和肾脏疾病等;(2)降低:见于反复呼吸道感染、非IgA型MM、重链病、轻链病、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三)免疫球蛋白M是初次免疫应答反应中的Ig;是最早出现的抗体;是分子质量最大的Ig;具有很强的凝集抗原的能力。如:天然同族凝聚素(抗A、抗B)、冷凝集素。参考区间:成人IgM:0.5~2.6g/LIgM临床意义1.生理性变化从孕20周起,胎儿自身可合成大量IgM,8-16岁达成人水平。2.病理性变化(1)增高:见于初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类风湿关节炎、SLE等。单纯增加时可提示为原发性感染。(2)降低:见于IgG型重链病、IgA型MM、先天性免疫缺陷症、免疫抑制疗法后、淋巴系统肿瘤、肾病综合征及代谢谢性疾病等。(四)免疫球蛋白E•为血清中最少的一种Ig,•是一种亲细胞性抗体,•是介导I型变态反应的抗体,•与变态反应、寄生虫感染及皮肤过敏等有关。•参考区间:成人血清IgE:0.1~0.9mg/L。IgE临床意义1.生理性变化婴儿脐血水平很低,出生后逐渐升高,12岁达成人水平;2.病理性变化(1)增高:见于IgE型MM、重链病、肝脏病、结节病、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皮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疱疹样皮炎、寄生虫感染、支气管肺曲菌病等疾病。(2)降低:见于先天性或获得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恶性肿瘤、长期用免疫抑制剂和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等。(五)M蛋白•M蛋白或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B细胞增殖产生、•具有相同结构和电泳迁移率、•是免疫球蛋白分子或分子片段。参考值:阴性M蛋白临床意义1.多发性骨髓瘤;2.巨球蛋白血症;3.重链病;4.轻链病;5.半分子病;6.恶性淋巴瘤;7.良性M蛋白血症;二、补体系统•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的一组有酶活性的糖蛋白,加上其调节因子和相关膜蛋白共同组成一个补体系统。•参与抗感染及免疫调节,•介导病理性反应。(一)补体C3•补体C3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β2球蛋白,由α和β两条多肽链组成。•含量最多;•是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的关键物质;•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参考区间:成人C3:0.8~1.5g/L。C3临床意义1.生理性变化出生后逐渐增加,12岁左右达成人水平;2.病理性变化(1)增高:常见于一些急性时相反应,如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肿瘤、排异反应、急性组织损伤。(2)减低: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大多数肾小球肾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肝病、肝硬化、肝坏死、先天性补体缺乏等。(二)补体C4•补体C4是一种多功能β1球蛋白。•补体活化;•促进吞噬;•防止免疫复合物沉着;•中和病毒。参考区间:成人C4:0.20~0.60g/L。C4临床意义1.生理性变化出生后逐渐增加,12岁左右达成人水平;2.病理性变化(1)增高:见于各种传染病、急性炎症和组织损伤等;(2)降低: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狼疮性肾炎、SLE、1型糖尿病、胰腺癌、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IgA性肾病、遗传性IgA缺乏症。教学内容第一节、体液免疫检测第二节、细胞免疫检测第三节、肿瘤标志物检测第四节、自身抗体的检测第五节、感染免疫的检测第六节、移植免疫的检测第七节、其他免疫检测第二节细胞免疫检测一、T细胞亚群的检测(一)T细胞花结形成试验;(二)T细胞转化试验;(三)T细胞分化抗原测定。二、B细胞分化抗原检测三、自然杀伤细胞免疫检测四、细胞因子检测教学内容第一节、体液免疫检测第二节、细胞免疫检测第三节、肿瘤标志物检测第四节、自身抗体的检测第五节、感染免疫的检测第六节、移植免疫的检测第七节、其他免疫检测第三节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或升高的一类物质。•存在于血液、细胞、组织或体液中;•反映肿瘤的存在和生长;•对肿瘤的诊断、疗效和复发的监测、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价值。•包括:蛋白质类、糖类和酶类。一、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一)甲胎蛋白测定•甲胎蛋白(AFP)是在胎儿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出生后,AFP的合成很快受到抑制。•当肝细胞或生殖腺胚胎细胞组织发生恶性病变时,有关基因重新被激活,使原来已丧失合成AFP能力的细胞又重新开始合成。参考区间:25μg/L(RIA、CLIA、ELISA)AFP临床意义1.原发性肝细胞癌时患者血清AFP增高,阳性率为67.8%~74.4%。约50%的患者AFP300μg/L,但约有18%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不高。2.生殖腺胚胎肿瘤(睾丸癌、卵巢癌、畸胎癌等)、胃癌或胰腺癌时血中AFP含量也可升高。3.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时AFP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通常AFP300μg/L。4.妊娠3~4个月,孕妇AFP开始升高,7~8个月达高峰,但多低于400μg/L,分娩后3周恢复正常。胎儿神经管畸形、双胎、先兆流产等均会使孕妇血液和羊水中AFP升高。(二)癌胚抗原测定•癌胚抗原(CEA)是一种富含多糖的蛋白复合物。早期胎儿的胃肠道及某些组织均有合成CEA的能力,但6个月后含量逐渐降低,出生后含量极低。•广谱性肿瘤标志物;脏器特异性低;•可用于:•辅助恶性肿瘤的诊断;•判断预后;•监测疗效和肿瘤复发等参考区间:5μg/L(RIA、CLIA、ELISA)临床意义1.CEA升高主要见于胰腺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胃癌、肺癌等患者;2.动态观察一般病情好转时,CEA浓度下降,病性加重时可升高;3.结肠炎、胰腺炎、肝脏疾病、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等也常见CEA轻度升高;4.96%~97%非吸烟健康人血清CEA浓度2.5μg/L,大量吸烟者中有20%~40%的人CEA2.5μg/L,少数人5.0μg/L。(三)其它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的检测1.组织多肽抗原测定(TPA)-----恶性肿瘤70%;2.前列腺特异抗原测定(PSA)---前列腺癌60~90%;3.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测定----肺鳞状细胞癌、食管癌、83%的宫颈癌。二、糖脂肿瘤标志物检测(一)糖链抗原199测定•糖链抗原199(CA199)是一种糖蛋白,属于唾液酸化Lewis血型抗原。正常人唾液腺、前列腺、胰腺、乳腺、胃、胆管、胆囊、支气管的上皮细胞存在微量CA199。参考区间:3.7万U/L(RIA、CLIA、ELISA)•3.7万U/L=37U/mLCA199临床意义胰腺癌、肝胆和胃肠道疾病时可明显升高。1.目前认为,CA199是胰腺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胰腺癌早期,当特异性为95%时,敏感性可达80%~90%,若与CEA同时测定,敏感性还可进一步提高。2.约有5%~10%的人不表达Lewis类抗原,因此部分胰腺癌患者CA199的血清浓度不升高;3.诊断胆囊癌和胆管癌的阳性率为85%左右,胃癌、结肠癌为40%,直肠癌为30%~50%;但无早期诊断价值,对早期患者的敏感度仅为30%。4.连续检测对病情进展、手术疗效、预后估计及复发诊断有重要价值;5.急性胰腺炎、胆法淤积型胆管炎、胆石症、急性肝炎、肝硬化等,血清CA199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6.若结合CEA检测,对胃癌诊断符合率可达85%。(二)癌抗原125测定•癌抗原125(CA125)为一种糖蛋白性肿瘤相关抗原,存在于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及患者的血清中,在胎儿体腔上皮分泌物及羊水中以及成人的输卵管、子宫和宫颈内膜也可发现CA125。参考区间:3.5万U/L(RIA、CLIA、ELISA)•3.5万U/L=35U/mLCA125临床意义1.CA125存在于卵巢组织细胞和浆液性腺癌组织中,不存在于黏液型卵巢癌中。卵巢上皮癌患者的CA125浓度可明显升高,早期诊断和复发诊断的敏感性可达50~90%,故对诊断卵巢癌有较大临床价值,尤其对观察治疗效果和判断复发较为灵敏。2.盆腔肿瘤的鉴别。CA125可用于鉴别卵巢包块,特别适用于绝经后妇女。3.宫颈癌、乳腺癌、胰腺癌、胆道癌、肝癌、胃癌、结肠癌、肺癌等也有一定的阳性反应;4.3%~6%的良性卵巢瘤、子宫肌瘤患者血清CA125有时也会明显升高,但多数不超过10万U/L;5.肝硬化失代偿期血清CA125明显升高;6.生理状态下,如早孕期(3个月)CA125也可升高。(三)其它糖脂肿瘤标志物检测1.癌抗原50(CA50)---无器官特异性;2.癌抗原724(CA724)---胃肠道和卵巢肿瘤;3.癌抗原242(CA242)---胰腺癌、结肠癌、胃癌;4.癌抗原153(CA153)---30%~50%乳腺癌升高。三、酶类肿瘤标志物检测1.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前列腺癌;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NSE)---小细胞肺癌、90%神经母细胞瘤、溶血;3.α-L-岩藻糖苷酶(AFU)---81.2%原发性肝癌。四、肿瘤标志物的选择1.同一种肿瘤可含多种标志物,而一种标志物可出现在多种肿瘤。2.选择特异标志物或最佳组合有利于提高肿瘤诊断的阳性率。3.动态检测有利于良性和恶性肿瘤的鉴别,也有利于复发、转移和预后判断。教学内容第一节、体液免疫检测第二节、细胞免疫检测第三节、肿瘤标志物检测第四节、自身抗体的检测第五节、感染免疫的检测第六节、移植免疫的检测第七节、其他免疫检测第四节自身抗体检测•当某些原因削弱或破坏机体的自身免疫耐受时,该机体的免疫系统就会对自身组织或成分产生免疫应答称为自身免疫反应。•由于自身免疫反应产生的疾病称为自身免疫疾病。•自身抗体的检测是诊断自身免疫病的重要依据。一、类风湿因子的检测•类风湿因子(RF)是变性IgG剌激机体产生的一种自身抗体,主要存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内。主要为IgM型(乳胶凝集法)。•检测方法•乳胶凝集法、浊度分析法、ELISA法RF临床意义•类风湿性疾病时,RF的阳性率可高达70%~90%,类风湿关节炎的阳性率为70%。•IgG与患者的滑膜炎、血管炎和关节外症状有关,IgM型与IgA型的效价与病情有关,与骨质破坏有关。RF临床意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皮肌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SLE、自身免疫性溶血、慢性活动性肝炎等也见RF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