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脑占位病人的麻醉主讲人:陈婕位置及组成:间脑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与端脑共同起源于前脑。其内侧面游离,衬有室管膜,构成第三脑室的侧壁。可分为背侧丘脑(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和下丘脑5个部分。间脑中间的矢状狭窄间隙为第三脑室,后者顶部为脉络组织;底为视交叉、灰结节、漏斗和乳头体;前界为终板;后经中脑导水管通第四脑室;两侧为背侧丘脑和下丘脑。丘脑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结构,其体积不到中枢神经系统的2%,但结构和功能相当复杂,是仅次于端脑的中枢高级部位。丘脑血供丘脑穿动脉膝状体丘脑动脉脉络丛后内动脉枕下内侧动脉侧脑室脉络丛动脉上丘脑epithalamus丘脑髓纹缰三角缰连合松果体后连合位置:第三脑室顶部周围,两侧丘脑内侧。上丘脑epithalamus松果体为颅内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器官,可产生褪黑素等多种激素样物质,具有抑制生殖器官发育,防止性早熟等功能。缰联合:中介与嗅觉有关的内脏-躯体反射活动。帕里诺(Parinaud)综合征:松果体肿瘤压迫四叠体和中脑导水管而引起,表现为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及眼球垂直凝视麻痹(上丘受累),神经性耳聋(下丘受累),小脑共济失调(结合臂)受累,可伴高颅压症状。下丘脑hypothalamus下丘脑腹侧面从前向后: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视交叉的前上方为终板,向后延伸为视束;灰结节向前下方延伸为漏斗,灰结节与漏斗移行部的上端膨大处,叫正中隆起;漏斗的下端变细,形成漏斗柄,向下连于垂体;位于灰结节后方的1对圆形隆起为乳头体。人体较高级的神经内分泌及自主神经系统的整合中枢下丘脑核团分区①视前区:视前核,终板后方,体温。②视上区:视上核,水代谢;室旁核,糖代谢。③结节区:下丘脑腹后内侧核,性功能;下丘脑背内侧核,脂肪代谢;漏斗核。④乳头体区:下丘脑后核,产热保温;乳头体核。下丘脑结节漏斗核等处的神经细胞,合成多种释放激素及抑制激素,其分泌颗粒在漏斗处释放入血,调节腺垂体功能。腺垂体包括远侧部(即垂体前叶)、中间部及结节部。前叶的细胞进一步分为:①促生长素细胞,分泌生长素(GH);②催乳素细胞,分泌催乳素(PRL)。以上两种细胞多嗜酸性;③促甲状腺素细胞,分泌促甲状腺素(TSH);④促性激素细胞,分泌促卵泡素(FSH)及促黄体素(LH);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促脂解激素(LPH)。后丘脑metathalamus在丘脑枕的外下方,由两个圆丘形结构组成。位于内侧的称内侧膝状体,经下丘臂连于下丘,接受来自下丘臂的听觉纤维,发出投射纤维至颞叶听觉中枢;位于外侧的称外侧膝状体,经上丘臂与上丘相连,接受视束的传入纤维,发出投射纤维,至枕叶视觉中枢。底丘脑subthalamus又称腹侧丘脑。外观上看不见,居于背侧丘脑的后下方与中脑被盖之间。主要核团是丘脑底核(或称CorpusLuysi),还有部分红核和黑质。它们与纹状体有着密切联系,属于锥体外系结构。脑的病变累及底丘脑核时,患者可出现偏身投掷症(hemiballismus):对侧肢体近端大而快速的连续不能控制的投掷运动,上肢重,清醒时出现,入睡后消失。下丘脑的功能FunctionsoftheHypothalamus调节体温调节摄食行为与消化道活动调节水平衡调节心血管活动调节内分泌活动控制情绪反应调节免疫反应与睡眠的关系与生物节律的关系与性行为、生殖过程等功能的关系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性腺促性腺激素性激素下丘脑是内分泌的枢纽,通过垂体来控制其他内分泌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激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寒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刺激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使细胞产生更多热量血糖降低血糖升高+分泌胰岛素胰岛B细胞++促进组织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下丘脑一区域下丘脑另一区域+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血糖平衡调节+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垂体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补充水分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尿量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减少(-)(+)(+)(-)合成分泌释放水盐调节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肾上腺素增加体温恒定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神经-体液调节立毛肌收缩,骨骼肌战栗行为调节神经调节+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代谢加快,产热增加+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散热增加散热增加体温调节垂体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大脑皮层冷觉热觉穿棉衣、棉鞋、戴手套、开暖气等喝冷饮、开电扇、空调调节心血管活动电刺激下丘脑后区、外侧区、内侧区→→BP↑、HR↑电刺激下丘脑前区→→BP↓、HR↓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调节AVP的合成与释放参与调节压力感受性反射参与调节内脏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与延髓心血管调节中枢的联系控制情绪反应下丘脑是控制发怒反应的重要部位切除大脑皮层,或刺激下丘脑穹隆周围部位和腹内侧核假怒(shamrage)损毁下丘脑外侧区动物变得很平静刺激下丘脑内侧区动物极易激动并富于进攻性下丘脑参与防御反应刺激下丘脑腹内侧核一系列交感神经活动增强的防御性反应刺激下丘脑外侧区攻击性行为刺激下丘脑背侧区逃避性行为下丘脑参与精神活动的调节人下丘脑损伤可出现狂躁或抑郁调节免疫反应调节途径通过植物神经系统影响免疫系统的活动交感神经:免疫抑制副交感神经:免疫增强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免疫反应皮质醇、性激素、儿茶酚胺()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Ach(+)与生物节律的关系日节律指周期约为24小时的生物节律基本特性内源性协同性日节律定时系统的组成光感受器和传导光协同信息的视觉传入通路产生日节律振荡的起律器连接起律器和效应器的传出通路下丘脑是情感性内脏、躯体活动的高级中枢。整合各种传入,通过调节内脏反射回路,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调节情绪性生理表现。将内脏活动与其他生理活动联系起来,调节内分泌和内脏活动以及情绪性反应的体温、营养摄取、水平衡等重要生理过程。麻醉前准备麻醉方式:全麻麻醉前准备:检查麻醉机电源、气源,入室患者监护并记录生命体征术前用药:阿托品或长托宁,诱导药物:咪达唑仑(0.05mg/kg)、舒芬太尼(0.2-0.4ug/kg)、依托咪酯(0.3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维持药物:丙泊酚、瑞芬太尼、七氟烷插管用具:7.5号气管导管(备7.0号)、喉镜(备光棒)、听诊器、口咽通气道、吸痰管、注射器、胶布等抢救药品:甲氧明、多巴胺等深静脉穿刺包及动脉压力套件注意避免使用增加颅内压的药物和技术。麻醉术中管理常规监测:心电图(ECG)、脉搏氧饱和度(SaO2)、无创血压(NIBP)、PETCO2的监测,有条件可行体温检测。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维持酸碱、电解质,维持HCT30%。。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维持脑灌注压,避免ICP升高。术中液体管理:避免过分严格限制液体而导致低血容量,以免出现低血压和脑灌注减少,同时也要避免血容量过多,引起高血压和脑水肿。补充的液体应包括:术前丢失量+生理需要量+术中损失量(血容丢失量、第三间隙丢失量、术野丢失量)+麻醉后血管扩张的补偿性扩容量监测CVP及尿量。监测血糖。麻醉术后管理监测生命征;吸痰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稳定;维持颅内稳态,避免诱发脑出血和影响ICP、CBF的因素(呛咳、呼吸对抗、高血压);完善的术后镇痛尤为重要,避免患者躁动、减轻痛苦有十分重要;请各位老师给予纠正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