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动机心理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八章动机心理学动机心理学是研究人行为内部动力的心理,这是心理学研究目前最古老的课题之一。本章主要介绍动机和需要的基本分类、动机的理论、以及意志心理学知识。第一节动机的一般概念一、动机(motivation)的概念及功能(一)定义: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最早是美国心理学家(Woodworh,1918)引入心理学界,称为内在驱力。(二)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和调整功能4、评价功能二、动机与需要(一)需要及其种类(二)需要的结构(三)需要是动力产生的基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重点)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都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并且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生理需要:食物、睡眠。在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最有力量的。安全需要:对稳定、得到保护、秩序等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尊重的需要: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求知、理解、探索的需要。审美的需要:人们追求对称、秩序与和谐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一个人变成他能变成的样子”,菲律宾的凯文·巴洛夺得2012“变性人国际皇后小姐”选美大赛桂冠对七种需要的分析:1需要的天生的。2需要的力量: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3需要满足顺序:通常先要满足低级需要,然后是高级需要。4需要的产生顺序:先低级需要,后高级需要。5需要的满足与健康的关系:前四种需要为低级的需要,因缺乏而产生,又叫做缺失需要。高级的需要是个体成长所必须的,生长需要。积极的一面:1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到高级发展起来的,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类需要发展的规律。2人只有低级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才能产生高一级的需要,有一定的道理。3需要层次理论对于更好地激励人努力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不足的一面:强调需要是天生的,模糊了人生物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差别。需要的层次激励(追求的目标)管理方法策略生理的需要1.工资和奖金2.各种福利3.健康的工作环境1.工资和奖金制度2.医疗保健制度3.工作时间安全的需要1.职业职位保障2.意外事故防止1.建立安全生产和生活的条件2.危险工种的福利制度3.离退休养老金制度与社会的保障体系归属和爱的需要1.友谊2.团体接纳3.组织的认同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2.建立协谈和对话制度3.工会和团体活动需要的层次激励(追求的目标)管理方法策略尊重的需要1.名誉、地位2.权利与责任3.被人尊重与自尊1.人事考核制度2.职称晋升制度3.奖金、奖励制度4.选拔择优的进修制度自我实现的需要1.能发挥自己特长的组织环境2.承担有挑战性的工作1.建立决策参与制2.提案奖励制度3.交给职工挑战性的工作4.建立破格晋升与重奖优秀人才的制度三、动机与行为效率(一)动机与行为(二)动机与工作效率四,动机与价值观、意志价值观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旦形成,就相当稳定。根据社会文化生活方式把人的价值观区分为:经济价值观、理论价值观、审美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政治价值观和宗教价值观。罗克奇根据工具-目标纬度把价值观分为工具性价值观和终极性价值观。价值观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兴趣、信念、理想。第二节,动机理论1、【动机的本能理论】一度在动机心理学领域占据统治地位,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由遗传固定下来,不学而会的。固定的行为模式。Jemes,1890.人的行为依赖本能指引,人除有与动物一样的生物本能外,还有许多社会本能,如爱,社交,同情,诚实等。(W.McDougall,1871-1938)认为人有18种本能,弗洛伊德也认为人的行为是本能的集合,生与死的本能的结合。马斯洛:人有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本能。现代习性学:动物是本能支配的。行为主义驳斥了本能论,特别是人格,社会性动机均不是遗传的,2、【动机的驱力理论】认为:个体由于生理需要而产生一种紧张状态,激发或驱动个体的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平衡状态。S.Woodworth,1869-1962,C.L.Hull,1884-1952,P=D*H-IP是潜能,D是驱力,H是习惯强度,I是抑制不能解释那些已经满足了很多的行为,如网瘾,急中生智,废寝忘食等。鼠各种驱力强度的比较驱力通过栅栏次数缺乏目的物的久暂/小时诱因(目的物)母性22.40婴鼠渴20.434水饥饿18.296食物性(雄)13.824雌鼠性(雌)13.8动情雄鼠探索6.06积木、木屑等控制组3.50无哥伦比亚大学,20世纪20年代Hebb,1949,Berlyne,1960,3、【动机的唤醒理论】认为: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最佳水平,不是太高也不是太低。它提出了三个原理:1,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高于这个水平会逃避刺激,低于会寻求这个刺激,如安静工作的人喜欢热闹些,而喧闹的喜欢安静,2,简化原理;重复刺激会降低唤醒水平。如每天不能吃一样的东西,审美疲劳使夫妻关系兴奋度下降,3,个人经验对于偏好的影响。有经验的个体偏好复杂的刺激,:“棋逢对手”才好玩,人为财死,鸟为食亡4、【动机的诱因理论】认为:针对驱力理论的缺陷(驱力理论仅仅强调个体的活动来自内在的动力,它忽略了外在环境在引发行为上的作用),提出了诱因理论。诱因是个体行为的一种能源,他促使个体去追求目标。诱因与驱力是不可分开的,诱因是由外在目标所激发,只有当它变成个体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动个体的行为,并有持久的推动力。P=D*H*K-IK为诱因动机的认知理论。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具有动机功能。动机的认知理论主要有:期待价值理论、动机的归因理论、自我功效论、成就目标论。(1)【期待价值理论】把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期待帮助个体获得目标。(2)【动机归因理论】动机是思维的功能,采取因果关系推论的方法从人们行为中寻求行为内在的动力因素。2、动机的归因理论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出这些行为的原因的过程。韦纳〔Weiner〕的归因理论:决定一个人行为的成败的主要原因有四个: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四个原因按照内外因、稳定性、可控性划分为三个维度。归因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运气内外因内因外因稳定性不稳定稳定稳定不稳定可控性可控不可控不可控不可控个体对成败的归因影响以后工作的积极性。把成功归因于稳定的因素,会提高以后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动机的强度。(如能力强)把成功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以后工作的积极性难以预料。(如运气好)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因素,会降低工作的积极性,降低行动的动机。(如任务难、能力差)把失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倾向于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动机。(如努力不够)(3)【自我效能论】认为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在行为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结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效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种行为的推测和判断,这种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4)【成就目标理论】不同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有不同的看法。这种对能力的潜在认识会直接影响到个体对成就目标的选择。3、自我功效理论(自我效能理论)班杜拉(Bandura)。自我功效理论:人的认知变量,在行为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行或者说决定性的因素。结果期待:个体对行为结果的估计。效能期待:人们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直接决定个体进行某种活动的动机水平。自我效能感建立在哪些信息来源的基础上1、个体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2、替代性经验。3、言语说服。4、情绪唤起。5、情境条件。第三节,动机的种类1、根据动机的性质: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理性动机有:饥饿、渴、性、睡眠。社会性动机有: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交往动机。2、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分: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3、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分: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4、根据动机的来源分: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第四节,意志行动心理一、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一)准备阶段执行阶段(二)意志行动的三个特征1、意志和行动密不可分2、意志行动的三个特征:(1)是具有自觉目的性的行动:自觉地意识到并自觉的支配和调节行动(2)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行动(3)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的二、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一)意志与认识的关系1、意志的产生以认识过程为基础(1)意志行动的目的本身就是认识活动的结果。(2)意志行动的实现离不开认识过程(3)任何困难的克服都离不开认识的指导作用(一)意志与认识的关系2、认识也离不开意志的作用积极的意志品质能促进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消极的意志品质则会阻碍认识能力的发展。分析“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那些在崎岖小跑上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胜不骄、败不馁(二)意志与情感的关系1、情感可以构成意志行动的动力积极的情感:推动和支持消极的情感:阻碍和削弱2、意志对情感起着控制作用积极的情感:持久的巩固和发展消极的情感:克服和控制如对学习抱漠不关心的态度,学习中的畏难情绪,骄傲情绪,焦虑情绪都会妨碍意志行动的执行,动摇和削弱人的意志。第二节意志行动的心理分析一、意志行动过程的两个阶段:(一)采取决定阶段(准备阶段)这一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包括在思想上权衡行动的动机,确定行动的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法并作出行动的计划。1、动机斗争人的行动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并指向一定的对象。人的行为动机往往以愿望的形式表现出来,由于人的需要多种多样并且是不断发展的,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往往存在多种动机。几种动机相互矛盾,就形成了动机斗争。动机斗争的分类从形式(按趋避方向)上看,可把动机斗争分为三类:1)双趋势动机斗争。(双趋冲突)从自己同时都很喜爱的两个事物中仅择其一的心理状态,称双趋冲突。2)双避式动机斗争(双避冲突)指必须有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中必取其一的心理状态。例如3)趋避式动机斗争指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也称趋避冲突。例如,有些班干部想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耽误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习。动机斗争的分类从内容上看,可把动机斗争分为两类:1)非原则性动机斗争。指与社会道德关系不大的动机斗争。2)原则性动机斗争。指与社会道德准则相关的动机斗争。例如毕业分配时,原则性的动机斗争,往往引起激烈的内心冲突。2、确定目的目的是指行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结果。目的越明确,人的行动就越自觉,目的越远大,它对行动的动力作用越大,目的越深刻,被这一目的所激起的意志力也越大。目的确定不仅仅反映出一个人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同时也反映了出一个人的世界观和道德水平。思考并讨论目的确定与动机的取舍是相随而行的,那么,目的与动机、目的确定与动机斗争之间又是怎样的一种关系?请结合具体事例说明。3、选择方法与策略,制定行动计划目的确定之后,必须考虑如何实现这个目的,为了实现目的,必须选择正确的行动方法和合适的行动计划。不仅受动机和目的的制约,而且与个人的知识经验,能否掌握客观事物的发展活动规律密切相关。(二)执行决定阶段:1、这是意志行动的完成阶段,也是意志行动的关键人一旦作出决定之后,便过渡到执行决定,进入实际行动,这一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关键,动机再高尚,目的再合理,手段再完善,如果不运用意志力付诸实施,那么一切都是空。2、执行决定的条件:(1)要有一定的智力和体力活动的紧张性,有时要忍受痛苦和折磨。(2)克服消极意志品质的干扰。“哪怕是对自己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自己变得坚强起来。”——高尔基(3)随时准备克服外来阻力。(4)能够克服各种诱惑。“人生自古谁无死,

1 / 5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