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不足与展望――2007年广东高考历史科试题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成绩、不足与展望——2007年广东高考历史科试题分析黄牧航huangmuhang@126.com一、2007年高考命题的背景二、2007年历史试题的优点三、2007年历史试题的不足四、历史高考命题的趋向五、对中学历史教学和备考的建议一、2007年高考命题的背景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压力如何兼顾各个教材版本异同的压力如何处理必修课与选修课关系的压力如何在试题难度上与政治、地理保持平衡的压力二、2007年历史试题的优点1.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的理念究竟是什么?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问题:中学历史应该教什么?中学历史应该怎样教?中学历史应该持什么观念去教?这三个问题,是新旧课程都同时面对的,而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解答,也就成为了新旧课程的分水岭。①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教什么?旧课程:教历史教材→教材观新课程:教历史课程→课程观②中学历史课程应该怎样教?旧课程:为记忆而教→学会记忆新课程:为理解而教,为行动而教→学会理解③中学历史课程应该持什么观念去教?旧课程:学历史是为了认识过去的事物→过去性新课程:学历史是为了认识现实、关注未来→时代性、实践性2.较好地解决了由于多种历史教材版本并存而带来的命题上的困难。3.较好地解决了选修课程的考查问题。4.成功地降低试题的难度,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5.缩短试卷长度,降低阅读量。6.进行了题型的创新,把“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合并为“非选择题”。7.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考查考生的时序思维能力,但不要求考生死记硬背大量精确的历史年代。8.加强对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材料信息能力的考查。9.加强对考生理解和诠释历史的能力的考查,鼓励考生从不同的角度独立地发现历史演变的规律和诠释历史事物的价值。10.能力层次评分方法进一步推开,采点评分和采意评价有机结合。三、2007年历史试题的不足1.概念不清。2.发问不明。3.材料的功能模糊。4.以论代史。5.专业味道太浓。6.答非所问。四、历史高考命题的趋向1.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比对历史知识的记忆重要。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来看:从史学理论的角度看:何兆武先生“历史学本身就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历史学Ⅰ)是对史实或史料的知识或认定,第二个层次(历史学Ⅱ)是对第一层次(历史学Ⅰ)的理解或诠释。历史学Ⅰ在如下的意义上可以认为是客观的和不变的,即大家可以对它有一致的认识(例如,是布鲁塔斯刺死了恺撒)。但历史学Ⅱ……是随着我们的思想的改变而改变的。……历史学之成为历史学,却完全有待于历史学Ⅱ给它以生命。没有这个历史理性的重建,则历史只不过是历史学Ⅰ所留给我们的一堆没有生命的数据而已。”——何兆武新材料的题目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新情景的题目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2.对历史阶段特征的理解比对历史阶段分期的记忆重要。什么叫做“分期”?关于历史的分期的三种理解:第一是根据历史的客观事实来分期,如“明朝(1368—1644年)”;第二是根据某种理论视角来分期,如斯大林认为人类社会历经五个阶段;第三是根据某一时期最突出的时代特征来分期,如邓小平认为“和平与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为什么要在一定程度上淡化阶段分期?何兹全教授“所谓自然段落,就好比一年之中有四季一样,四季就是一年的四个自然段落。每个自然段落,各有自己的特点。一个自然段落,日暖花开,生意盎然;一个自然段落,天气炎热,万物茂盛;一个自然段落,果实累累,寸草结子;一个自然段落,冰雪盖地,草木枯萎。这就是一年的四个段落,以及各个段落的特点与特征。这四个段落以及特征,都是自然存在的,是先于它的名称,春夏秋冬而存在的。人类历史长河在发展过程中是有变化的,有变化,就有段落,这就是我说的自然段落。我叫它自然段落,重在它是自然存在的,客观的。各段落的特点、特征是什么,段落的变化在何处,这是历史学家首要的研究课题。”——何兹全《争论历史分期不如退而研究历史发展的自然段落——世纪之交对历史研究的思考》,《光明日报》1999年1月29日例:(07广东文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形成于A.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B.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C.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例:第27题: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3.通史意识比专题史意识重要历史的编纂方式有通史、断代史、专题史等多种,但是,写通史的人不一定有通史意识,写断代史、专题史的人不一定没有通史意识。通史的“通”应该是司马迁所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强力推荐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的《文明史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4.掌握历史事件所包含的价值观比掌握历史事件所反映的学术意义重要。例:西罗马帝国为什么衰亡了?古罗马政治家希马库斯(约340—402年):基督教的全面胜利并取代了古老的罗马旧宗教。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历史学家布鲁尼:帝制取代了共和制。启蒙运动时期英国历史学家吉本:专制主义加强;蛮族的入侵;基督教削弱了人们对道德和法制的追求。马克思:第一次从经济的角度予以解释——奴隶制经济的衰亡。古罗马给我们留下的法律精神,这是超越时空的内容。例:林则徐研究的学术史陈恭禄(1934年):一个草莽英雄,敢作敢为,但见识浅陋。蒋廷黼(1938年):见解深刻,但缺乏社会责任感。郭廷以(1940年):其精神人格永远值得赞许。范文澜(1954年):其进步性主要表现在依靠人民的力量。《高中中国近代史教学参考书》(1957年):思想行动已经突破了阶级限制。傅美林(1993年):强调其“开眼看世界”的一面。林则徐民族英雄的形象是不可否认的。思考辛亥革命的意义重要还是共和国的追求重要?法国大革命的意义重要还是“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主题重要?5.试题的能力定位比题型重要。例:28题法国大革命的评价说明“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辨别历史解释、准确描述历史事物的特征、独立地对历史观点和问题提出不同看法的能力。”作为有效的测量,必须在测量之前就把测量的标准呈现给被测量者,如果在测量之后才呈现测量标准,其意义就会大打折扣了。在取消了材料题和问答题的界限后,每道题目的能力定位就显得更为必要。6.历史学科能力的操作性比历史学科能力的分类重要。第28题法国大革命的题目最大的问题在于考查的能力目标不明确。课例:解决在大事文献中产生的争议教学目标:学习者能够(1)辨别在历史文献中的偏见,并(2)说明辨别他们所读的材料中的偏见的重要性。教学思路:为了帮助学生意识到这种偏见以及对于某一事件的不同观点,一个有效的方法是:给他们提供一些对于同一事件具有两种以上争议观点的材料,并让他们辨别与解释其中的矛盾所在。教学过程:导入:问学生是否曾有过两个不同的人告诉他们同一件事,并且这两种说法是截然不同的。让他们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学习新课:黑板上有一张有两栏的图表,一栏标有“文献1”,另一栏标有“文献2”。图表的标题写上“1812年战争中华盛顿的燃烧”。展示文献1并让学生阅读。文献1胜利的王室军队蜂拥而入了华盛顿。在一片欢呼声中,火把被传递过来。军官领着队伍带着木头点燃了反抗的首都。部队的总军官确信这一行动将很快破坏掉美国人反抗的后援。有传言说叛军会在年底之前向王室正式投降。美国人的反抗据说正在被瓦解。对国王忠诚的臣民正在加拿大等待返回南部,重建正当的殖民地政府。(摘自《伦敦公报》的一名记者所撰写的报道)文献2英国的野蛮人今天现出了原形。与25年前践踏美国人的权利一样,毫无修养的英国军队以他们没有人道的野性,在今天攻占了华盛顿。他们毫不顾忌妇女和儿童的安全,持续他们的暴行,焚烧了华盛顿的大部分建筑物。为这种野蛮行为深感震惊的美国军队正在重整队伍,决心从未像此刻这样坚定。所有人都期望进行报复,把这片大陆从英国人的暴政中永远解脱出来。(摘自《纽约评论》一名记者所撰写的报道)组织学生讨论:1.两篇报道有何相似之处?2.二者有什么不同?3.你如何解释这些不同?4.你认为当你读或听到一个事件的报道时,应该怎样做?海南2007第33题:19世纪70年代,英国探险家斯坦利率一支考察队在非洲考察,与当地土著相遇。对此事件,斯坦利和当地土著酋长摩基姆巴分别有自己的叙述。材料一斯坦利的叙述:早8点左右,我们看到一个市场,附近停泊着许多独木舟。人们立即集合起束,从四面八方向我们逼近:我们长时间保持自制。但最后他们因我们的镇静而鼓起勇气,当某个人因此高叫“穆提”(投)、他们一齐向我们投掷木矛时,我们才被迫开抢,对他们予以回击,迫使他们惊惶逃窜……下午2点,我们从两岸树木茂密的河道中驶出……看到一支庞大的船队正停在河中央。那些船民发现我们后站起泉,高声喊叫,把角吹得异常响……在5分钟里,我们全力射击,无暇顾及别的事。但最后我们人正在距我们约200码的地方重新组织力量。我们热血沸腾。这简直是杀戮。他们第一次感到我们憎恶居住在这里的这些丑陋不堪的食尸鬼们。材料二摩基姆巴的叙述:当我们听说那个白皮肤的人(指斯坦利)要来的时候,我们不禁惊奇地……我们对自己说,这人的皮肤是白色的,一定是从河流王国来的,他是我淹死的弟兄们中的一个。一切生命都来自水中,在水中他又找到了自己的生命要回到我们中间来,他要回家了。我们要举行一个宴会,我下令将去迎接我们……陪伴他高高兴兴返回村庄……但是我们靠近他的小舟对,听到喊声:“土匪!土匪!并向我们喷射铁雨,我们一时惊呆了……那天晚上我们回来时看到了可怕的东西,我的弟兄死在血泊中,我们村遭到洗劫后被焚烧,水中飘满了死尸。那些强盗和土匪消失了。现在请告诉我,那白人对我们公平吗?(1)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哪些基本信息是可信的?为什么?(2)就此事件的起因而言,你认为谁的叙述可信,为什么?7.试题所包含的能力层次比能力种类重要。根据SOLO的分类评价理论,我们一般可以把问题的层次分为五层,而今年的试题大多只局限于前三层,也就是说,学生回答的点越多,拿高分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层次评分局限于前三层的意义在于可以降低试题的难度,不足的地方在于同时也降低试题的区分度。例:30题(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从得满分的试卷来看,考生的共同点就是思路非常清晰,能够建立起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无论高考命题有没有严格执行,SOLO分类法都是一种有助于学生清晰思考是思维方法!2007年上海高考根据SOLO分类法命制的题目36.阅读下列反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状况的材料,回答问题。第一条: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时间不能少于十二小时。第二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第三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经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第九条: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由织工赔偿。第十一条: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者,罚款六便士……问题:你认为当时工人阶级的状况如何?评分标准: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五个递进的层次评分:第一层次:所给答案与所要回答的问题没有任何关联。第二层次:仅给出结论,未利用任何材料进行论证。第三层次:给出结论,并组织材料进行论证。第四层次:利用材料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别进行论证。第五层次:利用材料综合不同角度进行充分论证。8.试题的生活气息比专业味道重要。在内容的选择上,中学教学更强调素材的生活化和趣味性

1 / 5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