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关于“百家争鸣”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礼乐崩坏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天下大乱产生的原因政治上:西周的奴隶制走向解体,封建制度兴起。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封建经济发展。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1)孔子A、孔子的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其身世对他的思想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贵族的身份决定了他希望恢复周朝的“礼”;家族的“没落”,地位的下降,则促使他希望以“仁”作为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原则。体味儒家思想B、孔子的思想①政治思想:a、“仁”(核心)与“礼”b、注重政治与人事•子曰:“仁者爱人。”•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论语·雍也》•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子曰:兴于诗,立于礼。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礼”是一种外在的规范,“仁”是一种内在的修养。“礼”强调的实质是什么?孔庙——杏坛•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②教育思想主要贡献在于: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创办私学。此外:在教学方法、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方面孔子都提出许多对后世的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主张③文学贡献:其言论《论语》,编订整理出《诗经》、《尚书》、《春秋》等。问题: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1)主观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3)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2)具有进步性:C、孔子思想的影响开创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无有不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2)孟子的思想(3)荀子的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思想比较孔子孟子荀子同异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政治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名言(1)“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道”是世界的根本(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3)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庄子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俄然觉……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逍遥的人生态度周庄梦蝶图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蒙(一说是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县)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庄子其人:(1)、把“道”作为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2)、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庄子的思想商鞅(变法措施)变法主要内容:经济措施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政治措施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推行县制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变法主要作用: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开阡陌,肯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合法性;打破了奴隶主世袭贵族的特权,确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发展和壮大了地主阶级政治势力;中央集权的实行,巩固了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统治;发展了封建经济,壮大了地主阶级经济力量;方便了税收和交换。“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守株待兔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①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②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以上言论反映了韩非的治国主张是什么?韩非子名言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的思想韩非其人,也称韩非子(约公元前280一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禹州市),韩王室诸公子之一,《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思想:“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法不阿贵”;国家图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权术,同时臣下必须遵法;“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为常。”——辩证法的思想。墨家学派(2)主张:(1)代表人物:墨翟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学生自我觉悟;请问: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的现象?从下面的话判断出这是哪一学派的观点?仁者爱人,民贵君轻万物虚无,祸福相倚兼爱非攻,节用尚俭以法为教,今必胜昔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儒家)知识巩固学派人物时代主要思想儒家孔子春秋提倡“仁”“克己复礼”;“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孟子战国“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说荀子施政用“仁义”和“王道”;君民舟水关系;“性恶论”墨家墨子战国“兼爱”、“非攻”;“尚贤”;节俭道家老子春秋世界万物本原为“道”;“无为而治”,回到“小国寡民”;万物不停运动、转化;庄子战国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追求精神自由;法家韩非战国主张法治、权术、树立君主权威;变法革新古为今用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2.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是()A、“兼爱”、“非攻”B、“法不阿贵”C、“民贵君轻”D、“以法为本”1.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当时社会大变革的产物B.各派相互洁难批驳,彼此水火不容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D.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重大而深远B3.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是A.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B.通过教育选拔治国良才C.弘扬优秀民族文化D.协调社会人际关系A3.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A、克己复礼B、宽刑薄赋C、仁D、民贵君轻4、百家争鸣局面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大变革B、生产力的发展C、文化教育的发展D、言论自由B1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名话体现的思想观念主要是()A.重义轻利B.人性本善C.民贵君轻D.尊王贱霸A讲义选择题参考答案:1、C2、B3、A4、A5、D6、A7、C8、D9、C10、C1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