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马丽华各拉丹冬峰位于中国青海格尔木市与西藏安多县交会处,为唐古拉山脉主峰,海拔6621米,唐古拉山脉最高一组雪山群,为典型之角峰。唐古拉山脉属地槽皱褶,因喜马拉雅运动使山脉与青藏高原同时大幅度隆起。各拉丹冬雪峰为其组成部分。除主峰外,雪山共有6000米以上之山峰20座,南北长50余公里,东西宽达20公里。冰雪覆盖面积几近600平方公里,大小现代冰川合计105条。雪线高度:北坡5570米,南坡5800米;冰川末端高度:北坡5200米,南坡5300米。第一课时各拉丹冬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30公里,除主峰各拉丹冬峰外,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40余座,冰川覆盖面积790.4平方公里,有冰川130条。雪线高度北坡5570米,南坡侧各有一条弧形冰川,南支姜根迪如冰川,长12.8公里宽1.6公里,尾部有5公里长的冰塔林,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北支冰川长10.1公里,宽1.3公里,尾部有2公里长的冰塔林,冰桥、冰草、冰针、冰蘑菇、冰湖、冰钟乳等构成千姿百态的冰塔林世界。各拉丹冬冰川地段是青藏铁路全线气候最恶劣、地质条件最差、施工难度最大的区段。斜坡湿地广布,高地温、高含冰量冻土地段较长,冻胀、融沉作用强烈;安多以南分布有岛状冻土和深季节冻土。冬春季节气温很低,寒风凛冽,七八月份天气稍微转暖时,雨水丰富,飘过一片云彩来,不是雨雪就是冰雹。周围自然景观奇特壮观。冬季,这里是冰雪的世界,山上山下,银装素裹,夏秋季节,烈日炎炎,冰消雪融,山下天然草原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草原上点缀着成群的牛羊。自从有史记载以来的几千年,长江就一直在流淌,或许已经流淌了几千万年。长江来源于冰雪融水,而青藏高原上寒冷,冰雪消融后又会有新的冰雪形成,所以现在还没有枯竭。•马丽华,一级作家、编审,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结合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冰塔林冰塔林冰塔林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东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冰塔林造物主在这些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棱角léng骤然zhòu虔诚qián恭顺蠕动rú凄凉懈怠xièdài敦实dūn蜿蜒wānyán消长衰竭漫溢演绎yì安营扎寨接踵而至zhǒng历历在目风云变幻川流不息漫不经心虔诚:恭敬而有诚意。恭顺:恭敬顺从。懈怠:松懈懒惰。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安营扎寨:原指军队搭起帐篷、修起栅栏住下,现泛指军队或其他团体建立临时驻地。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按时间推移、地点转换,也是以“我”的游踪为线索。叙述“我游览各拉丹东雪山的所见所感。本文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找出第一天游览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勾画有关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词,理清文章脉络。)一、整体感知行踪写了两天的活动,以第一天的见闻为主。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从安营在各拉丹冬雪山脚下,到驶过冰河,最后进入冰塔林。随着行踪和景物的变化,所感发生变化。远眺雪山时,感到雄伟和神秘;张望冰峰冰河,感叹造物主的创造力;身处冰窟,感慨自然永恒的存在和漫长的变化;倾听水声,想象即将演绎出的长江的故事。二、细节感知1、品读5、6段,从文中找出描写各拉丹冬雪山景物的语句。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的?从中感受到雪山怎样的特点?远处全景: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立足点:在砾石堆上)近景: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冰塔林有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立足点:接近冰山)感受: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大自然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2、品读11、12段,思考作者从什么角度描写了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感受到雪山的什么特点?角度特点触觉听觉:写风视觉:冰体感受:温暖声音大(呼啸);不停息(川流不息)威力大(扫荡)漂亮千姿百态(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熠熠生辉,光彩夺目。是琼瑶仙境;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作者分两次集中描写雪山,这两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写第二次之前,还要写第一次来看雪山的感受?5、6段从低处观赏描写;10、11段从高处观赏描写;这样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各拉丹冬雪山神韵。两次写观赏雪山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雪山认识逐渐加深,对雪山的情感步步增强,也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4、品读12-14段,这几段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作者从中感悟到了雪山怎样的特点?重点描写风声和坚冰下的流水。感悟:一刻不停,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第二课时•作者由远及近,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主观感受、想象和客观描写融在一起,展现了冰塔林神奇、壮美的特点。•课文中,如对“冰窟”“冰风”的描写,突出“温暖”的感受,把思绪放飞到洪荒之中,感喟自然的永恒。如““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琼瑶仙境,敬穆的晶莹和洁白”,这些句子都表现了冰塔林奇美的特点。1.作者是怎样描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的?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2、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这些内容与文中的写景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身体状况,写出了环境的艰险,反衬各拉丹冬的壮美景色和冰塔林的神奇。•让读者体会到作者的乐观坚强,使文章更亲切、真实。作者在痛苦中坚持、体验、考察,使文章染上了苦难美和悲壮美的色彩,给读者的感受也超越了“观赏自然”的范畴。三、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思考并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眩晕”和“卖弄”是什么意思?传达作者怎样的情感?“眩晕”原指感觉到自己或周围的东西旋转,这里指'浩浩苍苍”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令人不知该看什么;“卖弄”原指显示、炫耀,含贬义,这里指大自然的无穷创造力在各拉丹冬展现得淋漓尽致。情感:表现了作者对冰峰、冰河、冰谷等景色感受到的震撼,以及基于人与自然的对比而产生的对自然的敬畏。(2)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风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删去划线部分,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删去后,就只是对眼前景物的实实在在描写,缺少了对大自然漫长历史和永恒运动的想象,无想象之美,景物也就缺少了神韵。3、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作者怎样描写冰山的裂纹和皱褶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不去描写冰川裂纹和皱褶的形状,而是由此写到关于冰川、冰山形成变化的想象,把冰川的皱褶想象成树的年轮。这让读者联想到眼前景物“背后的故事”——大自然漫长、反复的变化,由此认识到:这冰川、冰山是大自然历史的一部分。作者不停留具体的描写,宕开一笔,抒写作者的想象与感触,将读者的思绪引向时间的远处或思考的深处,虚实结合、主客相融,带给读者一种富于厚度和深度的美。主旨归纳•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按时间顺序和旅行的进程记下了在长江之源各拉丹冬的见闻和感受,描写了各拉丹冬的壮美景色和冰塔林的神奇,表达了热爱西藏、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