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枝干病害•一、腐烂、溃疡病类•二、杆锈类•三、丛枝病类•四、枯萎病类•五、寄生性种子植物害概说•园林植物茎干病害种类虽不如叶、花、果病害多,但其危害性很大,轻者引起枝枯,重者导致整株枯死,严重影响观赏效果和城市景观。•引起园林植物茎干病害的病原包括所有侵染性病原(真菌、细菌、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等)和一些非侵染性病原(如日灼、冻害等)。其中真菌是主要的病原。•园林植物茎干病害的病状类型主要有:腐烂、溃疡、枝枯、肿瘤、丛枝、黄化、萎蔫、腐朽、流脂流胶等园林植物茎干病害的发生规律:•1.病原物在感病植物的病斑、病株残体、转主寄主上及土壤内越冬。•2.病原物的侵入途径因其种类而异。•真菌、细菌大多通过伤口、坏死的皮孔侵入;•寄生性种子植物、锈菌是直接侵入;•植原体只能通过极轻微的伤口侵入。•3.病原物的传播方式。•真菌、细菌性病害多借助风雨和气流传播,•植原体、线虫及某些真菌可借助昆虫传播,•寄生性种子植物可由土壤和鸟类传播。•人类活动是茎干病害长距离传播的媒介。•4.茎干病害的潜育期通常较叶、花、果病害长,一般多在半个月以上,少数病害可长达1~2年。腐烂病和溃疡病有潜伏侵染的特点。园林植物茎干病害的防治原则:•清除侵染来源、铲除转主寄主、消除昆虫媒介是减少和控制病害发生的重要手段•加强养护管理,提高园林植物的抗病力,是防治弱寄生性病原物引起的病害和环境不适引起的病害的有效手段;•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危险性茎干病害的良好途径。一、腐烂、溃疡病类•典型的溃疡病是茎干皮层局部坏死,坏死后期因组织失水而稍凹陷,周围为稍隆起的愈伤组织所包围。有的溃疡病病部扩展极快,不待植株形成愈伤组织就包围了茎干,使植株的病部以上部分枯死,在枯死过程中,病部继续扩大,大部分皮层坏死,这种现象称为腐烂病或烂皮病。•当病斑发生在小枝上,小枝迅速枯死,常不表现为典型的溃疡症状,一般称为枝枯病;•当病斑发生在苗木根茎部时表现为茎腐。•引起茎干腐烂、溃疡病的病原主要是真菌,少数病害也由细菌引起,冻害、日灼及机械损伤也可致病。•病菌借风雨传播或借昆虫传播。大部分溃疡病的病菌为兼性寄生菌,经常在寄主的外皮或枯枝上营腐生生活,当有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出现时,即侵染为害。病菌多自伤口侵入。•腐烂、溃疡病的流行常常是由于寄主受某种原因的影响而生长势减弱的结果。•腐烂、溃疡病是园林植物上的一类重要病害,常造成植株死亡。柑桔溃疡病银杏茎腐病•1.分布与为害分布于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和新疆等地。•2、寄主除为害银杏外,还为害扁柏、杜仲、鸡爪槭、马尾松、金钱松、水杉、柳杉、板栗、枫香、剌槐、乌桕、桑树等多种阔叶树苗木,其中以银杏、扁柏、杜仲、鸡爪槭受害最重。有的地区苗木感病后死亡率达到90%。症状•一年生苗木发病初期,茎基部近地面处变成深褐色,叶片失绿稍向下垂。后病斑包围茎基并迅速向上扩展,引起整株枯死,叶片下垂不落。苗木枯死3~5天后,茎上部皮层稍皱缩,内皮层组织腐烂呈海绵状或粉末状,浅灰色,其中有许多细小的黑色小菌核。最后病害蔓延至根部,使整个根系皮层腐烂。此时若拔苗则根部皮层脱落,留在土壤中,仅拔出木质部。有的地上部分枯死根部仍保持健康,当年自根颈部能发出新芽。病原•病原菌为菜豆壳球孢菌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壳球孢属。•病菌较喜高温,生长最适温度为30~32℃。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在PH4~9之间,但以PH4~7为最适。发病规律•病菌是一种土壤习居菌,平时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在适宜条件下,自伤口侵入寄主。•寄主的生长状况、环境条件与病害的发生关系密切。夏季炎热、土温升高、苗木根茎部灼伤,是病害发生的诱因。仙人掌茎腐病•1.分布与为害•我国福建、广东、山东、天津、新疆等地均有发生,是仙人掌类园林植物普遍而严重的病害,常引起茎部腐烂,最后导致全株枯死。症状•病菌主要危害幼嫩植株茎部或嫁接切口组织,大多从茎基部开始侵染。初为黄褐色或灰褐色水渍状斑块,并逐渐软腐。病斑迅速发展,绕茎一周,使整个茎基部腐烂。后期茎肉组织腐烂失水,剩下一层干缩的外皮,或茎肉组织腐烂后仅留髓部。最后全株枯死。病部产生灰白色或紫红色霉点或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子实体。病原•仙人掌茎腐病的病原有三种:尖镰孢、茎点霉菌、大茎点霉菌。发病规律•尖镰孢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病株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茎点霉及大茎点霉则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尖镰孢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通过风雨、土壤、混有病残体的粪肥和操作工具传播,带病茎是远程传播源。•多由伤口侵入。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盆土用未经消毒的垃圾土或菜园土,施用未经腐熟的堆肥,嫁接、低温、受冻以及虫害造成的伤口多时,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月季枝枯病•1.分布与为害又名月季普通茎溃疡病。我国上海、江苏、湖南、河南、陕西、山东、天津、安徽、广东等地均有发生。为害月季、玫瑰、蔷薇等蔷薇属多种植物,常引起枝条枯死,严重的甚至全株枯死。症状•病菌主要侵染枝干。发病初期,枝干上出现灰白、黄或红色小点,后扩大为椭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灰白色或浅褐色,并有一清晰的紫色边缘,后期病斑下陷,表皮纵向开裂。溃疡斑上着生许多黑色小颗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老病斑周围隆起。病斑环绕枝条一周,引起病部以上部分枯死。病原•病原菌为伏克盾壳霉属半知菌亚门、腔胞纲、球壳孢目、盾壳霉属。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枝条的病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天,在潮湿情况下分生孢子器内的分生孢子大量涌出,借风雨传播,成为初侵染来源。•病菌通过休眠芽和伤口侵入寄主。管理不善、过度修剪、生长衰弱的植株发病重。毛竹枯梢病腐烂、溃疡病类的防治措施•(1)加强栽培管理,促进园林植物健康生长,增强树势,是防治茎干腐烂、溃疡病的重要途径。•夏季搭荫棚或合理间作或及时灌水降温,可以有效防止银杏茎腐病的发生;•适地适树、合理修剪、剪口涂药保护、避免干部皮层损伤、秋末冬初树干涂白防止冻害、防治蛀干害虫等措施,对防治杨树腐烂病、溃疡病、槐树溃疡病、松树烂皮病、月季枝枯病、落叶松枯梢病都十分有效。•用无菌土作栽培土、厩肥充分腐熟、合理施肥是防治仙人掌茎腐病的关键。•(2)加强检疫,防止危险性病害的扩展蔓延。茎干溃疡、腐烂病中有些是危险性病害,是检疫对象,如柑桔溃疡病、毛竹枯梢病、落叶松枯梢病等,要防止带病苗木、种竹、毛竹传入无病区,一旦发现,立即烧毁。•(3)清除侵染来源。•(4)药剂防治。树干发病时可用50%代森铵、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2ºBe的石硫合剂射树干或涂抹病斑。•茎、枝梢发病时可喷洒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和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的混合液(1∶1)。二、干锈病类•干锈病是园林植物的一类常见病害,是由锈菌侵染引起的,受害树干往往形成瘤肿,有的不甚明显,在一定的季节性,病部会出现锈黄色的锈孢子器或鲜黄色的夏孢子堆或锈褐色的冬孢子堆。有的锈病要转主寄生才能完成其生活史。松瘤锈病•又称松栎锈病。•分布与为害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河北、山西、江苏、浙江、江西、贵州、安徽、广西、云南、四川、内蒙古等许多松树分布区。寄主危害樟子松、油松、赤松、兴凯湖松、黑松、马尾松、黄山松、云南松、华山松、巴山松等,转主寄主有麻栎、栓皮栎、蒙古栎、槲栎、白栎、木包树、板栗、波罗栎等,尤其麻栎、栓皮栎、蒙古栎更普遍。•症状•病菌主要侵害松树的主干、侧枝和栎类的叶片。松树枝干受侵染后,木质部增生形成瘿瘤。通常瘿瘤为近圆形,大小不等,小的直径5cm,在的直径60cm。•每年春夏之际,瘿瘤的皮层不规则破裂,自裂缝中溢出蜜黄色液滴,其中混有性孢子。第二年在瘤的表皮下产生黄色疱状锈孢子器,锈孢子器成熟后破裂,散放出黄粉状的锈孢子。连年发病瘿瘤上部的枝干枯死,或易风折。•锈孢子侵染栎树叶片,在栎叶的背面初生鲜黄色小点,即夏孢子堆,叶面的相对位置色泽较健康部分淡。一个月后在夏孢子堆中生出许多近褐色的毛状物,即冬孢子柱。病原•病原菌为栎柱锈菌,属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柱锈菌属。发病规律•病菌的冬孢子成熟后不经休眠即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随风传播,自气孔侵入,后由针叶进入小枝再进入侧枝、主干,在皮层中定殖。•5~6月产生夏孢子堆,7~8月产生冬孢子柱,8~9月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当年侵染松树。病害与温、湿度关系密切,夏秋季节气温较低,加上连续空气湿度饱和,容易发病。杆锈病类的防治措施•(1)清除转主寄主,不与转主寄主植物混栽,是防治杆锈病的有效途径。•(2)加强检疫,禁止将疫区的苗木、幼树运往无病区,防止松疱锈病的扩散蔓延。•(3)及时、合理地修除病枝,及时清除病株,减少侵染来源。•(4)药剂防治。用松焦油原液、70%百菌清乳剂300倍液直接涂于发病部位;幼林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粉锈宁500倍液喷雾。三、丛枝类•丛枝病的典型症状是树冠的部分枝条密集簇生呈扫帚状或鸟巢状,故又称扫帚病或鸟巢病。•丛枝病通常是由植原体、真菌引起的,大多是系统侵染,丛枝病是一类危险性病害,常导致植株死亡。竹丛枝病•1.分布与为害分布于我国竹子产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湖南、山东均有发生。•2、为害以刚竹属中的竹种发生较为普遍。病竹生长衰弱,出笋减少。为害严重者,整株枯死。症状•发病初期,个别细弱枝条节间缩短,叶退化呈小鳞片形,形似扫帚,严重时侧技密集成丛,形如雀巢,4~5月,病枝梢端、叶鞘内产生白色米粒状物,为病菌菌丝和寄主组织形成的假子座。雨后或潮湿的天气,子座上可见乳状的液汁或白色卷须状的分生孢子角。病原•病原菌为竹瘤座菌,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瘤座菌属。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竹的病枝内越冬,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2~3年后逐渐形成鸟巢状或扫帚状的典型症状。•郁闭度大,通风透光不好的竹林,或者低洼处,溪沟边,湿度大的竹林以及抚育管理不善的竹林,病害发生较为常见。病害大多发生在4年生以上的竹林内。丛枝病类的防治措施•(1)加强检疫,防治危险性病害的传播。•(2)栽植抗病品种或选用培育无毒苗、实生苗。•(3)及时剪除病枝,挖除病株,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在病枝基部进行环状剥皮,宽度为所剥部分枝条直径的1/3左右,以阻止植原体在树体内运行•(4)防治剌吸式口器昆虫(如蝽、叶蝉等)可减少病害传染。•(5)喷药防治。•植原体引起的丛枝病可用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氯霉素4000倍液喷雾。•真菌引起的丛枝病可在发病初期直接喷50%多菌灵或25%三唑酮的500倍液进行防治,每周喷1次,连喷3次,防治效果很明显。四、枯萎病类•枯萎病是由病原物侵入寄主的输导组织而引起的一类病害。•枯萎病主要由真菌、细菌、病原线虫引起。•病原物借风雨、昆虫传播,自伤口侵入茎干,在植物的输导组织内大量繁殖,以阻塞或毒害或以其它方式,破坏植物的输导组织,导致整个植株枯萎。是园林植物上的又一类重要病害。松材线虫病•1.分布与为害又称松枯萎病,是松树的一毁灭性病害。•该病在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均有发生,但危害程度不一,其中以日本受害最重。•在我国主要为害黑松、赤松、马尾松、海岸松、火炬松、黄松、湿地松、琉球松、白皮松等植物。我国台湾和香港也有发生。症状•其症状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外观正常,树脂分泌减少或停止,蒸腾作用下降•第二阶段,针叶开始变色,树脂分泌停止,通常能够观察到天牛或其它甲虫侵害和产卵的痕迹;•第三阶段,大部分针叶变为黄褐色,萎蔫,通常可见到甲虫的蛀屑;•第四阶段,针叶全部变为黄褐色,病树干枯死亡,但针叶不脱落。病原•该病由松材线虫引起。松材线虫属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垫刃目,滑刃科。成虫体细长约1mm。发病规律•松材线虫病多发生在每年7-9月份。高温干旱气候适合病害发生和蔓延,在我国,传播松材线虫的主要媒介是松墨天牛。•松墨天牛从罹病树中羽化出来的天牛几乎100%携带松材线虫,它们主要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