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产业主导产业一般是指在产业结构系统中处于带头地位的产业,这些产业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产业结构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模式。主导产业的特征1、能引入创新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只有那些创新不仅为其引入了新的生产函数,加速技术进步,而且还为其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使之对整个产业结构具有引导作用,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的产业才能作为主导产业。2、具有持续的高增长率3、对其他产业的增长有直接和间接的诱发作用前瞻效应,回顾效应,旁侧效应汽车工业的扩散效应前瞻效应:对环境保护产业的促进对城市建设的促进……旁侧效应:对道路系统建设的促进对有关服务业(如公共停车场所)的促进……汽车工业回顾效应:对钢铁业的促进对橡胶业的促进……五种主导产业体系(罗斯托)1、作为起飞前提的主导部门体系2、替代进口货的消费品制造业综合体系3、重型工业与制造业综合体系4、汽车工业综合体系5、生活质量部门综合体系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1、国情2、需求收入弹性基准3、生产率上升基准4、关联度基准5、过密环境基准和丰富劳动内容基准6、短替代弹性基准、增长后劲基准和瓶颈效应基准需求收入弹性基准以需求收入弹性作为基准,就是优先发展那些收入弹性较大的产业,以满足社会迅速增长的需求。(日本:小原三代平)生产率上升基准从供应角度对主导产业进行选择,将那些最具备生产率提高潜力,而且由于生产率的提高能够成为具有最大相对优势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日本:小原三代平)关联度基准在产业关联链中必然存在一个与其前项产业和后项产业在投入产出关系中关联最高的产业,这个产业的发展对其前、后项产业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将这个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有利于带动其他产业的同时发展。(赫希曼)过密环境基准和丰富劳动内容基准过密环境基准:要求选择能满足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强化社会防止和改善公害的能力、并具有扩充社会资本能力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丰富劳动内容基准:要求在选择主导产业时考虑到发展能为劳动者提供舒适安全和稳定的劳动场所的产业。主导产业的选择指标1、需求收入弹性2、技术进步3、关联度中国主导产业选择的政策实践1、“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时期(1950~1957年)2、“大跃进”时期(1958~1960年)和“经济调整”时期(1961~1965年)3、“文革”期间(1966~1978年)4、新的主导产业体系逐渐明确阶段(1988~)幼小(稚)产业的扶植学说1、社会振兴费用学说2、先行者利益学说3、边际技术开发学说社会振兴费用学说使生产规模扩大到国内生产价格低于进口品价格的产量水平,从而使产业实现市场自立所需的费用就称为产业的社会振兴费用。先行者利益先行者利益表现为发达国家产业利用其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具备的垄断地位,对后发国家产业的市场进入设置障碍,或是发达国家产业利用其有利的国际分工领域的先行占据,获得比后发国家更大的国际分工利益,使后发国家永远处于落后的地位。边际产业在把本国企业的生产费用与外国企业的生产费用进行产业比较时,总可以找到一个本国与外国优势相当的产业,这个产业就称为边际产业。需要扶植的产业种类瓶颈产业主导产业中国对幼稚主导产业的扶植政策政府直接投资直接资源调拨财政扶植我国设计产业扶植政策的原则1、明确重点扶植的产品及产业2、以资金扶植为主要扶植手段3、政策扶植和产业合理化并行4、以技术进步为主要突破口产业衰退的原因1、消费者某些需求的根本消失•收入水平的变化•生活或生产方式的变化•实际消费成本的变化2、技术进步造成产品结构的变化3、同样产品的国际比较优势发生了转移制订衰退产业撤让政策的意义1、实现有计划的撤退次序2、降低撤退成本3、维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制订衰退产业撤让政策的原则1、区别对待有原则2、结合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的原则3、掌握撤让的“度”的原则4、把握撤让时机的原则5、坚持面向市场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