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3・3李凭箜篌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李凭箜篌引•————————————————————•□李贺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过程与方法赏析该诗的内容和描写音乐的艺术特色情感态度价值观陶冶音乐情感•南园十三首(其六)•□李贺•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赏析]慨叹读书无用、怀才见弃,是这首绝句的命意所在。这首诗比较含蓄深沉,在表现方法上也显得灵活多变。首句叙事兼言情,满腹牢骚通过一个“老”字倾吐出来,炼字的功夫极深。次句写景,亦即叙事、言情,它与首句照应,活画出诗人勤奋的书斋生活和苦闷的内心世界。第三句只点明时间和地点,不言事而事自明,颇具含蓄之致。三、四两句若即若离,似断实续,结构非常精巧;诗人用隐晦曲折的手法揭示了造成斯文沦落的社会根源,从而深化了主题,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量。一、辨形注音颓.废()啼.叫()箜篌..()()神妪.()蛟.龙()女娲.()露.珠()二、词语释义(1)吴丝蜀桐张高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凭中国..弹箜篌________________(3)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_______(4)芙蓉泣露香兰笑...________________(5)露脚..斜飞湿寒兔________________•三、名句填空•(1)吴丝蜀桐张高秋,__________________。•(2)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___。•(3)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__________。•(4)衰兰送客咸阳道,__________________。•(5)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________。•【自我校对】•一、tuítíkōnɡhóuyùjiāowālù•二、(1)演奏秋高气爽之时,指弹奏的时间(2)即国中,国都长安之中(3)形容乐音清脆(4)形容乐声清丽(5)露珠下滴的形象说法•三、(1)空山凝云颓不流(2)石破天惊逗秋雨(3)老鱼跳波瘦蛟舞(4)天若有情天亦老(5)燕山月似钩•一、作家档案•李贺(791~817),字长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李贺少年时作诗便崭露头角,十五岁左右乐府诗就写得很出名了。人们把他同老一辈著名诗人李益并称为“二李”。他写诗有自己怪僻的习惯,不愿闭门命题作诗,而喜欢到家门以外较广阔的生活天地中去寻求诗的灵感。十八岁时,李贺从昌谷来到东都洛阳。这时韩愈任国子博士,分司东都。李贺携《雁门太守行》诗拜谒他,得到赏识。•元和五年(810),二十一岁的李贺参加了河南府试,成绩优异,被荐应进士举。他于当年冬赴长安,准备参加次年二月的考试,这时他遭到了“争名者”的攻击。他们说进士的“进”字与贺父李晋肃的“晋”字同音,根据当时的避讳法,李贺不应参加礼部考试。韩愈为此专门写了《讳辩》一文,驳斥说,“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能为人乎!”然而李贺终未能参加考试,他陷于极度抑郁愤懑之中。•元和六年(811)春,李贺重返长安,就任太常寺奉礼郎。这是一个具体执行宗庙祭祀礼仪的卑微九品小官。傲岸自尊的李贺将它视为奉箕帚的臣妾,感到屈辱,不到三年就告病辞官,再次离开了长安。在京期间,李贺写了《李凭箜篌引》和《赠陈商》《送沈亚之歌》等不少诗篇。《金铜仙人辞汉歌》也很可能是他告别长安之作。•李贺未成年而丧父,家境穷困。他在回乡的第二年(814)秋,前往潞州(今山西长治县),投奔友人张彻。张彻是韩愈的侄婿,那时刚刚就职于昭义节度使幕府。李贺沿途写了《长平箭头歌》等作品。他在潞州,寄食三年,无所获而归。不久,死于家中,卒年二十七岁。•李贺是浪漫主义诗人,是从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诗人。他生当韩、柳、元、白等大诗人竞相辉煌的时代,然而后起的李贺却能别开生面,自成一家。他诗歌的中心内容是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诗中有一股抑塞磊落之气。他以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受为诗歌涂上了一层幽婉冷艳凄厉的色彩。他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和艺术手法,又对汉魏六朝乐府,萧梁艳体诗,鲍照、李白诗多有汲取,搜奇猎艳,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创造出神秘幽奇、色彩缤纷的艺术境界。•宋代以来,不少学者、诗人常用“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来形容唐朝这两位著名诗人。长吉是李贺的字,“鬼才”,并非指说他喜欢写神仙鬼魅的题材,而主要是指他的诗想象丰富奇特,意境新颖诡异,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可见,李贺诗歌在唐朝诗坛上占有独特的位置。•二、背景回放•唐代弹奏箜篌的高手,最著名的就是被称为“李供奉”的宫廷乐师李凭,与李贺同时期的一些诗人如杨巨源(曾写《听李凭弹箜篌二首》)、顾况(曾写《李供奉弹箜篌歌》)都曾赞美过他的高超技艺,但只有李贺这首诗写得最为出色,可以说是古典诗歌中以诗喻乐的又一绝唱!•李凭,元和年间著名的宫廷乐师,善弹箜篌。箜篌引,乐府相和歌旧题。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体制不一,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等数种。《通典》记载:“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三弦,竖抱于怀中,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从诗中“二十三丝”一语可知,李凭弹的正是这一种。•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一、重点突破•1.《李凭箜篌引》共分为几个层次?试简要概括分析。•【参考思路】这首诗有三个结构层次。开头四句是第一个结构层次,其中虽然交代了事由、时间和地点,但并非纯粹实写,而是有实有虚,并且重点在虚,即通过奇特的幻想写出了乐曲的动天地泣鬼神的惊人景象。接下来四句可以看做这首诗的第二个结构层次(如果以诗的感情节奏来划分,第二个层次应到“石破天惊”句为止),它侧重于实写,但仍是虚实结合。•从“昆山玉碎凤凰叫”开始,分别以现实生活中的声音、物象和气氛来比喻那乐曲的美妙,即从听觉上、视觉上、嗅觉上乃至触觉上来描写和比拟那变化多端、丰富多彩而又难以言状的音乐。•诗的最后六句是全诗的第三个结构层次。诗人在前面四句较现实的描写之后,忽然又随着那美妙的乐曲,让自己的想象飞向了更加神奇的境界,那奇妙的音乐这时竟穿过天空中凝聚的乌云,直上九霄,致使女娲当年采用五色石补过的那块天壁也为之震撼破裂,终于“石破天惊”,秋雨大作了。不仅如此,这奇妙的音乐还能使“老鱼瘦蛟”青春焕发,翩翩起舞,月宫中的吴刚如醉如痴,沉醉到李凭那美妙神奇的乐曲声中去了。•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诗各从什么角度写箜篌之声?分别表现了声音的什么特点?•【参考思路】句子角度声音的特点“昆山”句以声写声表现琴声起伏多变,华丽悦耳“芙蓉”句以形写声表现琴声或悲抑或欢快,感情丰富•3.试分析“吴丝蜀桐张高秋”一句的作用。•【参考思路】诗人从乐师李凭演奏时所用的乐器落笔,写那件箜篌是用吴地的丝弦和蜀地的桐木制成的,强化了乐器本身的精致,也是为了突出表现音乐的高雅。“高秋”一词,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是秋天,又写出了美妙的乐曲声所表达的一种清澈澄洁的高远境界。•二、疑难辨析•1.诗歌开头四句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参考思路】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制作得精美,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高秋”一词,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的事物,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的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第四句,点出演奏者的姓名,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代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2.这首诗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音乐?•【参考思路】这首诗运用神奇的想象、瑰丽的比喻、大胆的夸张以及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等表现手法来写音乐。•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为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综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评价和感受。•一、文脉梳理•二、意旨探微•这首诗用瑰丽的辞采、天上人间的想象来描摹听乐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乐曲描写得惊天动地。诗本身也和乐曲一样具有了一种凄寒冷艳的气质。•1.描绘感受,惊心动魄•音乐是一种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要用文字将其妙处表达出来就更困难了。李贺这首诗在众多的描写音乐的唐诗中脱颖而出,获得读者的挚爱,人们将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并列为“摹写声音至文”。•这首诗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2.想象奇特,瑰奇绚丽•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昆山”两句,从正面写乐声,前句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后句以形写声,着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以下八句都是写音响效果,先写近处长安沉浸在寒光之中,然后写高处远处:天帝受惊,五彩石破裂,神妪佩服,老鱼腾跃,瘦蛟起舞,吴刚废寝,露湿玉兔。以形写声,选用的物象联翩而至,新奇瑰丽,令人目不暇接。并且动静结合,高潮迭起,惊心动魄,发人联想。•这首诗想象奇特,形象鲜明,构思巧妙,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构成悦目赏心、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神童”李贺轶事•李贺很小就有“神童”之称。相传他7岁时就已经阅读了大量书籍,能写出很漂亮的文章和诗句。当时的大文豪韩愈和皇甫湜听到这件事,就派人要来李贺的诗作,•阅后十分惊奇,竟怀疑不是出于李贺之手。•韩愈说:“如果是古人的作品,我们或许•没有看到,现在诗人的作品,我们哪能看•不到呢!”于是他和皇甫湜一起从洛阳到•昌谷去拜访这位“神童”。•李贺的父亲李晋肃本来是唐皇宗室郑王的孙子,因为晋肃的“晋”与进士的“进”同音,李贺因避父讳,不能考进士,后来韩愈为他写了一篇《辩讳》,使他做到太常寺奉礼郎。这天李晋肃正在家闲居,听说韩愈来访,慌忙出迎。韩愈和皇甫湜走进客厅,便提出要小公子李贺写首诗看一看。这时李贺正在后院玩耍,听说有位韩大人和皇甫大人要见自己,就连蹦带跳向客厅跑去。韩愈正说话间,忽然看到一个孩子,清清瘦瘦,浓眉大眼,跑得满头大汗。他头上的发辫歪向了一边,肩上还搭着一件长褂。不用说,这就是小李贺了。•李晋肃向客人介绍后,李贺恭恭敬敬施了一礼,韩愈两人说明来意,李贺欣然从命。只见李贺从从容容拿过文房四宝,望望客厅外两位大人的车马,长长的羊毫笔就龙飞凤舞起来。皇甫湜一杯茶尚未喝完,小李贺已经交卷了。韩愈接过一看,上写《高轩过》,两人不禁拍案大惊,连夸:“好诗!真李家千里马也!”从此李贺的诗名便不胫而走,传遍京华。•今世的五百次回眸•□毕淑敏•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顿生气馁,这辈子是没的指望了,和谁路遇和谁接踵,和谁相亲和谁反目,都是命定,挣扎不出。特别想到我今世从医,和无数病患咫尺对视。若干垂危之人,我手经治,每日查房问询,执腕把脉,相互间凝望的频率更是不可胜数,如有来世,将必定与他们相逢,赖不脱躲不掉。•于是这一部分只有作罢,认了就是。但尚余一部分,却留了可以掌握的机缘。一些愿望,如果今生屡屡瞩目,就埋了一个下辈子擦肩而过的伏笔,待到日后便可再接再厉地追索和厮守。•今世,我将用余生五百次眺望高山。我始终认为高山是地球上最无遮掩的奇迹。一个浑圆的球,有不屈的坚硬的骨骼隆起,离太阳更近,离平原更远,它是这颗星球最勇敢最孤独的犄角。它经历了最残酷的折叠,也赢得了最高耸的荣誉。它有诞生也有消亡,它将被飓风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