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中国现当代戏剧(20年代).ppt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二元三人”模式丁西林的早期独幕剧,出场人物往往被压缩到了最大限度,少则仅3人,如《酒后》;多则也不过五六人,如《压迫》,但不管怎样,构成戏剧冲突、推动剧情发展的,则主要是3人,简言之,是3人一台戏,其中2人因某种原因产生矛盾冲突,导致“戏”的生成与发展,第3人则起着结构性作用,或引发矛盾,或提供解决矛盾的某种契机,从而形成丁西林早期独幕剧所特有的“二元三人”模式。可以说,“二元三人”模式是丁西林结构独幕剧时所普遍采用的手法,从他一开始创作独幕剧起,就乐此不疲地套用了这一模式。如处女作《一只马蜂》,出场人物仅吉老太太、吉先生、余小姐、仆人4人,表现的是吉老太太、吉先生、余小姐3人间的矛盾冲突。“二元三人”的结构模式,使丁西林的独幕剧显得简炼明快,冲突集中,情节单纯,结构紧凑,平中见奇,无枝叶庞杂之弊,但也带来了一个明显的缺陷——生活面狭窄,思想涵蕴浅陋。二、软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选择某种富于生发性的时刻,截取生活中的若干横截面,从而造成集中而又强烈的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在题材处理上的重要特点。丁西林在早期独幕剧中精心设计了作为戏剧灵魂的冲突,但这里的戏剧冲突,并非那种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你死我活般的硬冲突,而是和风细雨、轻撞软碰式的软冲突。构成戏剧冲突的双方,并不存在“正反好坏、高下优劣”的价值等级,而仅仅是观念、态度、对事物认识角度的不同所形成的差异,是二元对比、映照,而非二元对立,双方都有可爱之处,也都有可笑之点。丁西林的早期独幕剧,大都“善于利用特定的文化背景设计使人物陷于自我冲突的喜剧情境,因而作品大都轻松幽默、妙趣横生。”丁西林早期的独幕剧,“常从一些严肃的正剧题材上,挖掘出喜剧性,用轻松、风趣的笔调,批评某些社会现象,形成他的幽默、淡远的喜剧风格”(与田汉的《获虎之夜》欧阳予倩的《泼妇》结局相比)软冲突的设置,一方面使丁西林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温和的谴责、否定,另一方面,也使丁西林对社会的批判缺乏应有的深刻与尖锐,从而大大削平了作品的力度。三、“欺骗”手段解决矛盾冲突的手段有多种,或经济手段,或法律手段,或行政手段,或暴力手段,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在特定的情景之下,都可奏效。如欧阳予倩的《泼妇》以金刚怒目式的行为解决了冲突,田汉的《获虎之夜》则以玉石俱焚式的结局消除了冲突,而胡适的《终身大事》则以私奔的方式化解了冲突。丁西林在解决剧中的矛盾冲突时,采取了与众不同、别有情趣的特殊手段———“欺骗”手段,通过欺骗,平息矛盾,化解冲突,求得平衡,保持安宁。丁西林最负盛名的两部独幕剧,《一只马蜂》和《压迫》都成功运用了“欺骗”这一解决冲突。“欺骗”手段的运用,尽管很有趣味,使剧作平添了不少喜剧色彩,但“欺骗”毕竟不是正道,以此作为解决现实矛盾的手段,终究带有几分“乌托邦”的虚幻色彩,同时也说明了作者对现实批判的软弱无力。四、“双赢”结局矛盾冲突的解决,一般地说,或以进步、正义一方的获胜,落后、反动一方的失败的喜剧、正剧而告终;或以有价值一方的被毁灭的悲剧结局而告终。如胡适的《终身大事》,以田亚梅女士勇敢的私奔吟唱了一曲自由恋爱的颂歌,破天荒地喊出了“这是孩儿的终身大事,孩儿该自己决断”的时代宣言,而田汉的《获虎之夜》则以黄大傻的殉情谱写了一曲自由恋爱的悲歌。丁西林在解决戏剧冲突时,突破了常规思维,不以一胜一负的老套终局,而是别出心裁地建构了一个“双赢”的结局,冲突的双方皆大欢喜,都以为如愿以偿了而心满意足。如《压迫》。“双赢”结局的建构,主要得益于丁西林解决戏剧冲突的特殊手段———欺骗。这样的结局,虽如建筑在沙滩上的高楼大厦,带有太多的幻想成份,随时都有坍塌之危险,但作为一种主观虚构,却也能带给欣赏者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享受。构成丁西林早期独幕剧幽默喜剧风格的要素,主要有三个。一是喜剧性的结构。丁西林的独幕剧非常注重结构艺术,常常是起伏跌宕、峰回路转,尤其是注重结尾的精巧别致,出人意料,给人一种不期然的惊讶与欣喜,如《压迫》,男房客与女房客假扮夫妻,骗过房东太太,租下房子,终剧前,男房客突然询问女房客的姓名,真是让人忍俊不禁,既是夫妻,竟何以连对方的姓名都一无所知!第40页)二是喜剧性的人物。丁西林早期作品的剧中人,均非大恶大善之人,而是些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凡人、普通人,作者善于发掘这些人物身上的喜剧因素,用生花妙笔创造出具有丰富喜剧趣味的作品。如《一只马蜂》,剧中人吉先生、余小姐和吉老太太,分属新旧两种思想阵营,但无论是代表旧的一方的吉老太太,还是代表新的一方的吉先生、余小姐,都各自披上了伪装,旧的老太太在新的余小姐面前充着新,新的余小姐在旧的老太太面前装着旧,而吉先生则是一面借旧的口吻讽着(上接第34页)新,一面又居于新的地位斥着旧,如此,剧中人自身的可笑之处就自然而然地显露无遗,扬溢着喜剧因子。“中和”之美的审美追求如前所论,丁西林的早期独幕剧,在戏剧冲突上,着意表现的是软冲突,而不是势不两立的对抗性硬冲突;在矛盾冲突的解决手段上,采用的是温和的“欺骗”手段,不是一击制敌死地的革命性途径、暴力性手段;剧作营造的是皆大欢喜的“双赢”结局,而非那种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的单胜结果;追求的是风趣幽默的喜剧风格,不是尖锐泼辣的讽刺风格。丁西林早期独幕剧之所以会形成如上这一系列卓尔不群、独具神韵的艺术个性,其奥秘就在于丁西林与众不同的审美追求——“中和”之美。丁西林追求的是和谐与平衡,是互补,相对的合理性。三是机智风趣的幽默语言。丁西林的早期独幕剧,机智、幽默、俏皮的戏剧语言比比皆是,常常是直接以语言自身的喜剧性获得幽默效果,如《酒后》,当“夫”想抽烟而“妻”不准抽烟时,“夫”与“妻”的对白就充满着喜剧性与幽默感。田汉早期诗性悲剧的美学观形成作为悲剧诗人,田汉浪漫多情的气质,在以悲哀为底色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下,无疑更有利于悲剧意识在其主体精神深处的积淀与沉潜。并且,田汉豪爽自由、独立决绝、敏感善思的个性气质,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已酝就。四处漂泊的戏剧艺术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增强了他独立豪放的个性,也使他体会到生命中的痛苦、心灵的寂寞与人生的艰苦。加之,田汉的婚恋浮浮沉沉,一波三折:与表妹易漱瑜夫妻情深,却痛失爱侣;黄大琳由易荐举,田汉却与之个性难合,终成怨偶;与于维中的恋爱,由于于的过于在意物质生活而失望;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他爱情观、人生观及其个性气质,最终沉潜于他悲剧诗人的精神深层,凝结成他对生命激情的悲剧性感悟与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安娥)除了独特的个性气质与精神特质,田汉早期悲剧中浪漫诗性的精神形态还与他美学观念有关。从田汉的生活历程看,幼时楚地文化已给予他诗性之根;传统文学的偏好与带古巫遗风的民间地方艺术开阔了他自由超越的诗情;在中西文化的汇流中,他以豁达开放的心态涵容种种思潮,并对新浪漫主义之风情有独钟。田汉所谓新浪漫主义,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世界文坛的现代主义,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田汉尤其受到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王尔德的影响,尤其是《莎乐美》的影响,形成莎乐美模式。这种精神和王尔德一生所倡导的艺术独立性和纯粹性是一致的。王尔德认为艺术和道德无关,“美”才是判断艺术的唯一标准;“美”甚至是生活的根源,“生活实际上是镜像,而艺术才是真实”;他把美提升到了人们应该倾其所有而追求的高度:“在我们心中有一种对美的感知能力,它独立于其它官能而比它们更高超,它和理智不同,因为它具有更高贵的含义。它和灵魂有别,但具有相同的价值”。以色列希律王的女儿,美丽绝伦的莎乐美公主因为对先知约翰一见钟情,向他表达了爱慕,想得到他的一个吻。没想到,先知毫不留情地拒绝了她。在希律王宴会上,希律王答应只要莎乐美公主跳一支舞就满足她的所有愿望。莎乐美献罢舞,开口要的是约翰的头。王虽万般不愿,奈何金口玉言难以收回,只得命人奉上了约翰的头。莎乐美捧起先知的头,终于如愿以偿,将自己的红唇印在了先知冰冷的唇上。在最后,莎乐美对着先知的头说:“你为什么不看看我。只要你看到我,你一定会爱上我…爱的神秘比死亡的神秘更伟大。这个故事后被英国戏剧家,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奥斯卡·王尔德改编成为戏剧《莎乐美》(Salomé,1893,法语)。剧中,莎乐美是个年仅十六岁的妙龄美女,由于向约翰求爱被拒,愤而请希律王将约翰斩首,把约翰的首级拿在手中亲吻,以这种血腥的方式拥有了约翰。因此,莎乐美也被视为爱欲的象征词。《莎乐美》给国人最大的冲击就是凝结在莎乐美、叙利亚少年、约翰身上的那种“目无旁观,耳无旁听,以全生命求其所爱,殉其所爱”的执着而无羁绊的勇气和热忱,这种精神激荡着一大批五四青年和剧作家。正如茅盾所言:“在中国早期戏剧界,《莎乐美》是第一部从内容到形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有实质性借鉴的戏剧作品。”“莎乐美”模式也成了中国剧坛吸收唯美创作的成功尝试。他当时对唯美主义的自己的理解,尤其是经过中国本土的消化和萃取,在艺术旨意上,也融合了传统的审美情味,但不容否认的是,唯美主义已成为他早期作品中最醒目的因子,特别是剧作主题体现“莎乐美模式”的探求,为中国新型戏剧的建构注入了许多新鲜的东西,显示出其早期剧作借鉴、汲取西方戏剧取得不俗的成绩。(《“莎乐美”模式:田汉早期剧作的“唯美”主题》邓政王嘉良,《社会科学辑刊》2008.第五期)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