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医基础理论课件--2-2藏象五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20/1/30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电子讲稿藏象五脏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孙广仁1/30/2020中医基础理论内容提要•第一节藏象学说概论•第二节五脏•第三节六腑•第四节奇恒之腑•第五节脏腑之间的关系1/30/2020中医基础理论目的要求一、掌握藏象、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二、掌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区别三、掌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各自的生理功能和脏腑之间的关系四、掌握五脏与形体官窍五志五液的联系五、了解藏象学说的形成六、了解心包络、命门的涵义及功能1/30/2020中医基础理论主要内容一、藏象与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二、藏象学说的形成三、藏象学说的特点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概述1/30/2020中医基础理论藏象的基本概念《素问·六节藏象论》:“帝曰:藏象何如?”“藏象”二字,首见于:1/30/2020中医基础理论脏象学说的含义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各脏腑、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和脏腑与自然界关系的学说。1/30/2020中医基础理论脏象学说的形成藏象学说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是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医著《黄帝内经》中,藏象学说即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理论。其理论和认识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30/2020中医基础理论1.早期的解剖实践早在远古时期,人们通过宰杀猎物及解剖战后的尸体,即对动物及人体内部器官进行了早期的观察。随着医药活动的开展,人们迫切需要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的部位与形态,因此,人们对人体器官的观察成为比较自觉的行动,并力求和医疗实践结合起来。1/30/2020中医基础理论《内经》时代,解剖人体已是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灵枢·经水》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少气,皆有大数。”《灵枢·肠胃》中,还详细地描述了胃肠的形状、容量、位置、长短等。如其中记载的食道与肠的长度的比,与现代解剖学相差无几。1/30/2020中医基础理论2.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总结。应当指出,中医学藏象理论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对人体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观察与总结。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细致地观察了人体的各种生理、病理现象,并联系当时的解剖知识,即对人体的脏腑器官及其功能活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对其相互关系有了较深刻的理解。1/30/2020中医基础理论例如,通过解剖观察,发现心位于胸中并与脉管相连。又观察到,血液是在经脉内不停流动着,并且与心脏搏动有着内在联系。如果心跳停止,则血液也就不再流动,神志亦就很快丧失,从而形成了“心主血脉”、“心主神志”的理论。再如感冒,由于皮肤汗孔开合失常而见无汗,并见鼻塞,咽喉疼痛,咳嗽等症,并可影响及呼吸之通畅,从而发现皮毛、鼻、喉、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经过长期的观察与验证,因而形成了“肺主呼吸”、“肺合皮毛”、“肺开窍于鼻”、“喉为肺之门户”等理论概念。1/30/2020中医基础理论3.反复医疗实践的验证古人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观察到某些病理现象与相应的脏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而调整某些脏腑的功能,又往往可使病理反应消失,因而分析这些病理现象与治疗效应的对应关系,即可以反证机体某些脏腑的生理功能。1/30/2020中医基础理论•如进食某些动物的肝脏或从治肝入手,可治疗某些眼疾,从而得知肝与目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形成了“肝主目”的理论概念1/30/2020中医基础理论脏腑的名称脏古作臟,又作藏。其义有二:一、是指藏于体内的脏器,二、是指五脏主贮藏精气。腑古作府,有府库之意。腑多为中空器官,类府,又多与饮食物的贮藏、消化有关。1/30/2020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内脏五脏六腑奇恒之腑脏腑的分类1/30/2020中医基础理论五脏的形态、功能特点、阴阳属性形态指胸腹腔中组织结构较充实的脏器(实质性)。功能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有藏而不泻,满而不实的特点。阴阳属性主静,属阴1/30/2020中医基础理论藏:五脏贮藏精气藏而不泻不泻:五脏精气不可无故丢失。满:五脏精气盈满满而不实五脏不为水谷充实不实:五脏精气不宜壅实王冰注:“精气为满,水谷为实”1/30/2020中医基础理论五脏除贮藏精气外,还藏神。如《灵枢·本藏篇》说:“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故又有“五神脏”之称。根据五脏的生理特点,故临床上有“脏病多虚”,治五脏“宜补”之说。1/30/2020中医基础理论六腑的形态、功能特点、阴阳属性形态功能特点阴阳属性指胸腹腔中,中空有腔的管腔性器官。受纳,传化水谷和排泄糟粕,有泻而不藏,实而不满的特点。主动,属阳1/30/2020中医基础理论泻:六腑传化水谷泻而不藏不藏:六腑不贮藏精气实:六腑为水谷充实实而不满不满:不是精气盈满的状态。根据六腑的生理特点,临床上有“腑病多实”,治六腑“宜泻”之说。1/30/2020中医基础理论奇恆之府含义功能特点阴阳属性奇、异也,恒、常也,其形态似腑,功能似脏,似脏非脏,似腑非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统称奇恆之府。贮藏精气,藏而不泻主静、属阴1/30/2020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脏腑形态结构功能特点五脏实体性脏器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六腑中空有腔性脏器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奇恒之腑中空有腔性脏器藏精气而不泻2020/1/30中医基础理论第二节五脏五脏,即心、肝、脾、肺、肾的合称。在经络学说中,心包络也作为脏,故又称为六脏。本节主要内容:1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2五脏与形体官窍及情志、五液、五时等的关系。2020/1/30中医基础理论一、心心为五脏之一,位于胸中,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外有心包卫护。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藏神。心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2020/1/30中医基础理论(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自《医学入门》提出心有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以来,一般认为血肉之心主血液运行,而神明之心主人体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1.主血脉涵义:心主血脉,是说心具有化生血液、推动和调控全身血液运行的作用。2020/1/30中医基础理论┌化血:水谷之精奉心化∣赤而为血(浊气归心)┌主血─┤心主血脉─┤└运血:心的搏动推动血液的∣运行(诸血者皆属于心)│└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血流通畅。2020/1/30中医基础理论血液运行的必备条件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心─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搏动┐血─运于心脉系统的血液充盈├─心推动血液脉─与心相连的脉道通利畅达┘运行于脉中2020/1/30中医基础理论2.藏神心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人体之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动及性格倾向等。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2020/1/30中医基础理论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它们都必须在心神的主宰和调节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体生命活动。神能驭气,以调控和主宰脏腑的功能。心→神→气→推动和调控脏腑功能。藏驭2020/1/30中医基础理论(二)生理特性1、阳脏:五行属火2、主通明:血运在通畅;藏神在明灵。2020/1/30中医基础理论(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脉皆上注于面,故面色能反映心气心血的盛衰。2020/1/30中医基础理论2、在窍为舌(1)心与舌体通过经脉相连。(2)舌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状态。(3)舌具有感受味觉的功能。(4)舌与言语、声音有关。主血脉主藏神2020/1/30中医基础理论3、在志为喜过喜则伤心,导致心气涣散,或心阳暴脱;或导致心神失守,发为癫狂。2020/1/30中医基础理论4、在液为汗汗出,一般有二:一是散热性出汗,二是精神性出汗。心藏神,故精神性出汗与心有关;心主血,汗由津液所化,血与津液又同源互化,故汗多必伤津,津伤必累及血,因而有“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之说。5、与夏气相通应五行同属于火2020/1/30中医基础理论2020/1/30中医基础理论二、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共5叶,左二右三。功能:主气,司呼吸;行水;朝百脉,主治节。特性:华盖;娇脏;主宣发、肃降。2020/1/30中医基础理论(一)生理功能1主气司呼吸(1)主呼吸之气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气的运动,吸进清气,排出浊气,吐故纳新,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2020/1/30中医基础理论(2)主一身之气一身之气即充满人体的气,又称“人气”。它由宗气、元气等先后天之气相结合而生成。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故说肺主一身之气。①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肺吸入的清气和在肺合成的宗气是一身之气的主要组成部分。②肺调节一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行:肺通过呼吸运动,调节一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2020/1/30中医基础理论2主行水1)涵义:是指肺通过其宣发和肃降作用调节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的作用。(肺为水之上源)2)机理:通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作用来调节全身的水液代谢。2020/1/30中医基础理论肺主行水的机理示意图┌将津液上输头面诸窍,代谢为│外达全身皮毛肌腠──────┐┌─┐┌肺气宣发──┤汗│肺││└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主├┤控制腠理开阖──────┘│行││调节汗的排泄调控│水││└─┘│┌将津液下输其它脏腑└肺气肃降──┤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浊液下输于肾而化尿──────尿2020/1/30中医基础理论3朝百脉,主治节(1)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流经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后,再将含有清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肺朝百脉,是气运血的具体体现。2020/1/30中医基础理论(2)主治节:是指肺辅助心治理调节全身气、血、水的运行、输布。A.治理调节气——主气①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②调理一身之气升降出入运行B.治理调节血——肺朝百脉C.治理调节水——行水2020/1/30中医基础理论2020/1/30中医基础理论(二)生理特性1肺为华盖覆盖各脏腑,位置最高2肺为娇脏生理:肺体娇嫩,与外界直接相通病理:肺与外界相通,外邪易袭肺;它脏病变,常累及于肺。2020/1/30中医基础理论3主宣发与肃降1)主宣发:是指肺气的向上向外的布散作用2)主肃降:是指肺气的向内向下的输布作用2020/1/30中医基础理论肺主宣发与肃降作用之比较─────────────────────────────肺气的宣发作用肺气的肃降作用─────────────────────────────呼出体内浊气吸进自然界清气─────────────────────────────将脾转输来的津液和部分水谷将脾转输来的津液和部分水谷之精向上向外布散,上至头面之精向下输布到其它脏腑以濡诸窍,外达皮毛肌腠养之─────────────────────────────宣发卫气于体表肌腠,发挥保将脏腑代谢产生的废水下输于卫机体的作用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2020/1/30中医基础理论(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与皮毛的关系示意图┌──┐肺输精于皮毛肺宣发卫气于皮毛┌──┐│肺├─────────────────┤皮毛│└──┘皮毛宣散肺气皮毛受邪内合于肺└──┘2020/1/30中医基础理论2在窍为鼻肺精肺气上布于鼻与喉,故鼻能司嗅觉,喉能发声音。鼻为肺之窍,喉为肺之门户。3在志为忧悲、忧皆为肺志。此处之忧作“忧伤”解。2020/1/30中医基础理论4在液为涕5与秋气相通应五行同属于金2020/1/30中医

1 / 1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