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学导论》讲稿杨子均编西南交通大学二○一五年九月1目录绪论政治哲学概观一、政治哲学的研究领域二、政治哲学的研究价值三、政治哲学的研究方法四、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第一章国家之必要引言一、霍布斯的自然状态理论二、洛克的自然状态理论三、卢梭的自然状态理论四、无政府主义与国家的职能结论第二章服从的义务引言一、公民的政治义务二、社会契约的论证三、功利主义的论证四、公平原则的论证结论第三章谁应该统治引言一、柏拉图对民主的批判二、卢梭与公意三、密尔的代议制民主结论第四章自由的限度一、自由的概念二、密尔论自由三、对自由原则的辩护四、自由主义的问题结论第五章平等的争论引言一、平等的对待二、机会的平等三、福利的平等四、德沃金的资源平等五、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平等六、G.A.科恩的“优势获取的平等”七、平等和相对性:平等的意义结论2第六章财富的分配一、分配正义的问题二、财产权和市场三、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四、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批评结论3思考题1、什么是政治哲学?2、政治哲学与我们有何关联?3、如何学习政治哲学?绪论政治哲学概观【导入】两个故事我们先从两个故事开始。【故事1】失控的电车假设你是一辆有轨电车的司机,电车以时速80公里疾驰。前面不远处有5个工人正在铁轨上作业,你试图把车停下来,发现刹车失灵了。你正在绝望时,看见旁边有条岔道,上面有1个工人在施工。你意识到,如果电车不转弯,会把5个人都撞死,但如果把电车拐向岔道,撞死的只有1个人。(思考讨论:你会怎么做?为什么?)——把电车转向岔道,牺牲1个人的生命以挽救5个人的生命,看起来是值得的,也是合理的、正当的。我们把故事情形改一下。你不是电车司机,而是一个旁观者,站在桥上俯视着铁道。轨道的那一头开来了一辆电车,而轨道的这一头有5个工人在作业。刹车又失灵了,电车疾驰而来,即将冲向那5个工人。这时,你发现身旁刚好有一个身材魁梧的人。你可以把他推下去,落到轨道上,挡住飞驰了而来的电车。他可能会被撞死,但那5个工人却可以获救。(你也考虑过自己跳下去挡住电车,但你太瘦小了,无法挡住电车。)把这个人推下去挡住电车以挽救其他5个人的生命,你会这样做吗?为什么?——你当然不会这样做,因为这样做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呢?为什么在这两种情况我们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原因是什么?先放下电车。假如你是急诊科的医生,刚送来了6个在电车交通事故中受伤的病人,5个中度受伤,1个重伤。你是花一天的时间来抢救那个受伤最重的人,但其余5人可能死去,还是去救那5个中度受伤的人,但重伤的人可能死去?——你可能更愿意去抢救那5个中度受伤的人。现在考虑另一种情形。这次你是一个外科医生。有5名患者急需器官移植,一个需要心脏,一个需要肺,一个需要肾脏,另一个需要肝脏,还有一个需要胰腺。但是没有器官可以移植,眼看着他们就要死去。但是你突然发现,你的隔壁病房有一个健康的人在检查身体,你可以悄悄进去,把他的器官取出来,当然他会死掉,但5个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得救了。你会这样做吗?为什么?为什么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也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原因就在于我们在不同情况下采用的道德原则不同。在前一种情形中,采用的是功利原则,它考虑的是行为的后果,选择结果最好的行为是正当的,哪怕会付出必要的代价也是值得的——即用1人的死亡换来5人的获救是值得的;而在后一种情形中采用的则是权利原则,它关注的是这样做是对还是不对,即是否侵犯了他人的权利,而不在乎结果的好坏。即使能够带来更好的结局,但如果侵犯了他人的权利,也是不对的——哪怕是能够救更多的人,但以损害1个人的生命为代价都是不对的。当用功利原则时,用较小的牺牲获得较大的收益是正当的合理的。但在权利原则中,哪怕是获得再大的收益,只要是侵害了一个人的权利,都是错误的。【故事2】阿富汗的牧羊人上面的例子是假想的道德冲突,而这个例子则是一个真实的道德困境。42005年6月,在反恐战争中,美国海军士官马库斯·勒特雷尔率领三名海豹突击队士兵执行一项秘密侦察任务:在阿富汗境内靠近巴基斯坦边界的地方,寻找一名塔利班的领导人。据情报显示,他们的目标率领一百多名全副武装的恐怖分子,藏匿在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里。侦察小组在山顶上占据了一个有利位置并俯视那个村庄。突然,两名阿富汗牧民赶着上百只羊,和他们撞了个正着。他们还带着一个14岁的小男孩。这些阿富汗人没有武装,美国士兵用枪指着他们,命令他们坐在地上,接着便开始讨论如何处理这几个人。一方面,这些牧羊人是手无寸铁的平民,另一方面,如果放走牧羊人,就可能暴露他们的身份和地点。他们没有绳索把这几个人捆起来,摆在面前的仅有两种选择:要么杀了他们,要么放了他们。其中一名士兵主张杀掉这些牧羊人。勒特雷尔难以抉择。(思考讨论: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抉择?为什么?)他后来回忆道:“从我的内心深处,我知道战友说得对,我们不能放走他们。可是问题在于……有个东西在我的灵魂深处不停地告诉我:杀害这几个手无寸铁的人是不对的。”勒特雷尔投了决定性的一票,放走了牧羊人。结果让勒特雷尔后悔终生。释放那几个牧羊人一个半小时后,他们被近百名塔利班分子包围,在惨烈的战斗中,勒特雷尔的三名战友都遇难了,塔利班还击落了一架前来搭救的海豹突击队的直升机,机上16名士兵全部牺牲。勒特雷尔遇到的也是两种原则的冲突:战争中既要杀死敌人,又不能滥杀无辜。面对手无寸铁的牧羊人,勒特雷尔无法辨别。不能滥杀无辜的念头占了上风,但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决定。当我们在聆听上述两个故事时,实际上我们已经在进行哲学思考了。我们这门政治哲学课程,就是要对一些重要的政治现象进行哲学思考。在《绪言》部分,我们对这门课程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政治哲学的研究领域,(2)政治哲学的研究价值,(3)政治哲学的研究方法,(4)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一、政治哲学的研究领域政治哲学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政治哲学的探讨对象、主要问题和研究范围。首先我们要认识什么是“政治”。(一)什么是政治政治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遇到。但什么是政治呢?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权谋,即一种对政治权力的争夺与倾轧。在历史上充斥着大量围绕权力的血腥争斗。因此,一说到政治,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阴谋诡计、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这种理解是片面的。那么,什么是政治呢?1、政治的含义政治是一个充满歧义、内涵丰富的概念。代表性的看法有以下几种:(1)政治是一种追求某种目的的活动。这是一种目的论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双重的政治目的:一种是从城邦到公民,城邦的目的在于其公民的幸福,这是政治活动的内在目的;一种是从公民到城邦,人天生是一种政治的动物,公民有适应城邦的天然倾向,公民幸福的条件就是践行城邦美德,即积极参与城邦事务。(2)政治是解决各种分歧和冲突的活动。这是一种预设分歧的观点。该观点认为,政治的基础在于某种意见的不一致,解决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分歧和冲突就是政治。伯林就主张,政治的预设前提是目的的不一致,换言之,他认为这种不一致是政治的一个必要条件。卡尔·施密特在《政治的概念》中也认为,与政治不可分割的是“友-敌”关系,这种关系不是指个人之间而是指团体之间的关系。概括说,政治就是解决权力、地位、财富等方面的分歧和冲突的活动。5(3)政治是一种作出决策并强制执行的机构。这是一种关于政治的论坛或竞技场的观点。孙中山说,政治就是处理众人之事。众人之事也就是公共决策与执行。由谁来决策和执行、以及如何决策和执行?一般有相应的决策执行机构和相应规则。政治就是如议会、官僚体系、警察等那样的做出决策并强制执行的机构。(4)政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即一种影响、支配和控制关系。比如你受某人影响而喜欢某事物(如粉丝),那么某人对你就有一种权力。张三让李四去做某事,张三对李四有一种权力。警察对你进行治安处罚,警察对你具有一种政治权力。这种观点认为,只要有权力关系,就会有政治,它还认为这种权力关系广泛存在于社会之中。福柯就持这样一种观点,认为人际关系中也包含着权力关系。2、政治系统的五因素一般认为,社会政治系统包括五个因素:(1)一个公众主体。它至少是一个民众团体,一个社会,受到集体决策的影响,也可能参与了集体决策的过程。(2)一个公共领域。公共领域指有关集体决策(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的集体决策)的各种事务,如立法、征税等。这些公共事务是普遍的,它要么影响该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要么影响该社会中的某个群体或社团。(3)公共政策选择。就是阐述并采纳各种公共政策。也就是通过各种政策方案的比较,选择最优政策方案。典型的政策选择包括:a动员资源,如征税、挑选劳动力、录用雇员等;b分配收益(私人益品和公共益品)和分摊负担;c实施行为控制,通过法律、道德、风俗、习惯等来规制个人和人际行为。(4)集体决策的形式。指作出政策选择、形成并采纳公共政策的方式与机构。一般包括一个合法的选民群体,一个立法机构以及相应的决策程序。(5)行政和强制权力机构。首先有一个高层的执行机关;其次还有一个常规运行的科层官僚机构;最后还需要保障立法、行政、司法得到执行的强制机构,即警察、军队、法庭、监狱等。我们对政治已经有了粗略了解。那么,什么是政治哲学呢?(二)什么是政治哲学研究政治主要有三种视角,分别形成三门具体学科:政治史主要研究过去的政治现象,政治科学主要描述和解释当前的政治现象。而政治哲学则试图描述或解释理想的政治活动及其运行原则。前两者描述的是政治现象“是什么”,后者描述的是政治现象“应该是什么”。1、哲学的活动哲学也是一个充满歧义的概念,很难给出统一的定义。它至少包括下面三种活动:(1)概念分析。概念是事物分类的标签,比如动物、人、男人、哲学家等。概念分析就是指出概念适用的各种条件及其边界。这些条件有时会是(但并不总是)必要和充分的。比如,“S是一个矩形,当且仅当S是一个平面上的平行四边形,且其四个角均为直角。”哲学家并不是关心所有概念或任一概念,而只对基本概念感兴趣。哲学家关注的是两类概念:广泛运用于整个研究和行为领域的概念,特定的研究或行为的框架概念。前者如存在、空间、时间、客体、因果、质量等,后者如道德哲学中的应当、正当、善、责任、义务、美德,政治哲学中的国家、权力、自由、平等、民主、正义等。(2)理论化。就是根据某些基本概念和假定,建构一个比较系统的、能够自圆其说的理论或学说。一种哲学理论通常包括:a一种普遍主张,它包括b一个或多个基本概念,以及c支持这一主张的某种类型的论证。比如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第六章将进行讨论)。这种论证可以是一种证明,即依据形式逻辑的规则从提前推导出结论,这是欧几里德、斯宾诺莎的模式。维特根斯坦采取的是一种完全论证方式,即把各种思考、暗示、思想实验组合在一6起进行论证。罗尔斯的反思平衡方法属于后一种论证模式。哲学理论化主要有三种方式:a古典的理论化,或者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那样确立某种研究或活动的有效性、意义或价值(哲学家为王的“理想国”),或者如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那样,把某种事物(知识、道德、美等)可能性的条件列举出来(“自在之物”与自为之物),或者如贝克莱那样,试图阐述实在的终极性质(“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b二级理论化,就是探讨其它研究和活动的逻辑结构或范畴框架,也就是各种“元哲学”。比如对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基本概念和逻辑结构的研究,就是一种二级理论化。c非自主的理论化,把哲学看作其他活动或研究的延续,而不是验证的独立来源,或进行独立的详细考察。它大致是科学研究的观念方面,以这种观念为基础的哲学通常被称为某某的哲学,如经济哲学、道德哲学、政治哲学、数学哲学等。(3)悖论研究。就是研究和揭示各种问题、矛盾或困境。悖论主要有两种:“二律背反”,即面对同一个问题,被相互对立的两种同样有道理的观点所困扰,如宇宙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物体既运动又静止等;智者的悖论,如沙堆悖论(从一堆沙里减去一粒沙仍是沙堆)、运动不可能悖论(人要走过一段距离必须先走过它的一半),等等。2、哲学的分支哲学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本体论、认识论、心智哲学、语言哲学。本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