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要求与验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要求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验收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要求1.1地质灾害类治理1.2含水层破坏类治理1.3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类治理1.1地质灾害类治理1.崩塌、滑坡治理2.泥石流治理3.地面塌陷治理4.地面沉陷治理5.地裂缝治理1.1.1崩塌、滑坡治理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可采用的主要治理工程有支挡工程(抗滑桩、挡土墙)、加固工程(锚索、锚杆)、削方压脚工程,同时配合排水工程、护坡工程和植被恢复工程等次要工程进行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崩塌、滑坡防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关参数、设计计算地质剖面应与实际相吻合。崩塌、滑坡防治工程的设计荷载一般为:自重+其它上覆荷载。崩塌、滑坡防治工程的校核荷载一般为:自重+地震力+暴雨+其它上覆荷载。崩塌、滑坡防治工程的安全等级按DZ/T0219(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确定,一、二、三级防治工程按设计荷载计算的稳定安全系数分别要达到1.35、1.25和1.15,按校核荷载计算的稳定安全系数分别要达到1.30、1.20和1.10,危害极其严重的,其稳定安全系数可增大0.5,没有危及到人员生命安全的,可减小0.5。土石压脚的填土材料宜采用碎石土,土中的碎石粒径小于8cm,碎石含量为30%~80%;也可采用矿山废渣、废石、弃土,填土材料应碾压或夯实,压实度要求为:0~80cm的表层达到≥93%,80cm以下>90%。1.1.2泥石流治理主要由矿山废渣、废石、弃土为物源的泥石流,包括沟谷形泥石流和坡面泥石流二类。沟谷形泥石流的防治:可在泥石流的形成、流通、堆积区内,采取清理废渣、废石、弃土,和植被恢复,排水、拦挡,排导工程,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坡面泥石流的防治:可在泥石流的形成区内清理废渣、废石、弃土、修筑坡面排水、植被恢复、拦挡和护坡工程。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设计参数应与经审批的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报告相吻合。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安全等级的划分和主体工程稳定安全系数应符合DZ/T0239中2.2.2、2.3.2的规定,但对于没有危及人员生命安全的四级安全等级工程稳定安全系数可降低0.2。尾矿库溃坝泥石流的防治和管理应符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有关规定和要求1.1.3地面塌陷治理矿山建设与采矿活动导致的地面塌陷对居民的居住环境、耕地、地面基础设施造成危害或影响的,可采取土地平整、固结灌浆、挖沟排水、植被恢复等措施控制塌陷的发展,减少危害。矿山地面塌陷治理恢复后,应恢复河流、水渠、地表水体功能,不影响居民的居住安全和铁路、公路等交通安全。1.1.4地面沉陷治理未达到稳沉状态的,宜采取监测、示警及临时工程措施,消除安全隐患。达到稳沉状态的,可采取土地平整、固结灌浆、挖沟排水、植被恢复或改造成鱼塘、景观池、蓄水池等综合治理措施。因采空区地面沉陷变形受损的建筑物(构)、道路管线等地面基础设施进行了加固、修复,在规定监测期限内(在停止开采或达到充分采动后,采深小于100m的持续监测期一年以上,采深100m~200m的持续监测期两年以上,采深200m~300m的持续监测期三年以上)累计变形不应大于10mm。1.1.5地裂缝治理规模和危害程度较小的,可采取土石填充并夯实,防渗处理等措施治理。规模和危害程度较大的,可采取土石填充并夯实、固结灌浆等工程措施治理。暂不宜治理的地质灾害的处理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目前又不宜治理的地质灾害,要落实搬迁避让和预警预防措施。1.2含水层破坏类治理1.水层顶底板结构破坏2.地下水水位下降、水量减少(或疏干)3.水质恶化1.2.1含水层顶底板结构破坏的治理可采用防渗帷幕工程措施封堵含水层顶底板破坏处周围的含水层,避免含水层地下水的流失,治理恢复其隔水层功能。防渗帷幕工程技术要求按EL/T5148的有关规定。含水层顶底板破坏修复后主要含水层枯季平均地下水位埋深应不低于破坏前同期的25%。1.2.3地下水水位下降、水量减少(或疏干)的治理可采用防渗帷幕拦截主要导水通道和对自然溢水井口封堵等堵截工程措施治理,减少含水层中地下水的溢出,减少疏干排水量。防渗帷幕工程技术要求见5.2.2.2。井口封堵主要是对水平井和斜井的封堵。井口封堵段宜为井口向内的20m长度段。井口封堵段里外侧各砌1m厚的浆砌片石墻。井口封堵段充填材料可用一般的废弃土石、但当需要作防渗和治溢水作用时,宜用粘土或粉质粘土。工程措施治理后主要含水层枯季平均地下水位埋深应不低于破坏前同期的25%。1.2.4水质恶化的治理可采用防渗帷幕措施封堵顶底板破坏处周围的含水层,防治受污染或不良水质的含水层与主要供水含水层串通。可采用防渗辅垫方法防治采矿产生的有毒有害矿坑水、选矿尾水(含尾矿库溢流水)以及废石、废渣堆场、尾砂库区的淋滤水渗入主要供水含水层。有毒有害矿坑水、选矿尾水(含尾矿库溢流水)以及废石、废渣堆场、尾砂库区的淋滤水和有毒有害废石、废渣、尾砂的治理和处置和管理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部门的规定和要求。1.2.5供水困难的处理含水层破坏暂不宜治理恢复,或治理恢复达不到目的的,应采取有效的供水工程措施,保障当地群众的用水需求。1.3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类治理1.山体治理类2.场地整治类1.3.1山体治理类1.主要的治理工程○削方(坡)工程○边坡加固工程○护坡工程2.次要工程○排水工程○和植被恢复工程1.3.1.1削方(坡)工程阶梯形边坡:高度在30m左右的边坡,可采用小平台阶梯状削坡工程。每一阶小平台的密度和平台间距,根据当地岩土质情况以及地质条件确定。一般小平台宽1.5m~3.0m,台间距6m~12m。大平台形边坡:大平台一般沿坡向20m~30m间距开设,平台宽度一般3m~4m,大平台的间距与宽度可参照《地震区建筑技术规范》研究确定。大平台尺寸基本确定后,需对边坡进行稳定性验算。直线形边坡:边坡高度小于15m,结构紧密均质边坡可采取直线形削坡工程。从上而下,削成同一坡度,达到稳定坡度;对有松散夹层地段,对其应采取加固措施。折线形边坡:边坡高度小于20m,上部岩体因风化或其它原因强度比下部低的边坡,可采取上部缓下部陡的折线形削坡工程。台阶修建工程:将破损山坡削坡后修整为阶梯状地势,防止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发生时,山石、洪水、泥砂等物质从山顶向山下运动的冲击力,减小灾害损失。原则上边坡高度超过20m时每6m~12m高处应设置有3m左右的宽平台,土质边坡和坡下有耕地、建筑物的,要求台阶微向内倾斜,沿内侧边线挖排水沟排水,无威胁物的岩质台阶的台面可微向外倾,向坡下自然散水1.3.1.2边坡加固工程1.3.1.2.1一般规定当现场条件不允许、削坡工程量太大或仅采用削坡法不能有效改善其稳定性的边坡,应进行边坡加固。边坡加固后的山体山坡应达到稳固状态,加固工程应与周围自然景观相协调,并与当地降水条件、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情况和谐。1.3.1.2.2边坡人工加固方法对造成边坡变形增大的张开型岩体裂隙和软弱层面,可采用注浆加固。但对于靠近临空面的高倾角张裂缝,不宜注浆,尤其是高压注浆,稍有不慎将造成严重变形甚至崩塌。对于地质条件易造成滑坡或小范围岩层滑动的岩体,须采用锚索(杆)、抗滑桩、挡石坝方法治理。对深部(10m~100m)开裂、体积较大的危岩,宜采用深孔预应力锚索、长锚杆进行加固。对于岩质较软,岩石风化严重,易造成小范围塌方的边坡,削坡后低处宜用挡土墙支挡,高处可采用框格式拱墙护坡。1.3.1.3护坡工程一般规定1.护坡工程是当边坡整体稳定后,对局部不稳定或防治表面的冲刷,常采用的次要工程。2.护坡工程应与周围自然景观相协调,并与当地降水条件、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情况和谐。护坡类型护坡工程主要有砌石护坡、抛石护坡、混凝土护坡、喷浆护坡、植物护坡、综合护坡等。砌石护坡干砌石护坡只适用于坡比在1:2.0~3.0的缓坡,且当坡面有涌水现象时,应在护坡层下铺设15cm的砂砾反滤层,封顶用平整块石砌护。坡比在1:1.0~2.0的边坡,或受水流或洪水冲刷的坡面,宜采用浆砌石护坡;浆砌石护坡铺砌厚度25cm~35cm,而且非砂砂砾质坡还应铺砌5cm~25cm砂砾反滤垫层;同时,应沿纵向10m~20m设置一道宽约2cm用沥青或木条填塞的伸缩缝。抛石护坡坡脚为沟岸、河岸,暴雨中可能遭受洪水淘刷的部分,对枯水位以下的坡脚应采取(抛块石、石笼抛石和草袋抛)抛石护坡。混凝土护坡在边坡的坡脚可能遭受强烈洪水冲刷的陡坡段,采取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护坡,边坡在1.0:1.0~0.5、坡高小于3m的坡面,可采用混凝土护坡,边坡陡于1.0:0.5的坡面,用钢筋混凝土护坡,必要时需加锚固定,有地下水渗出时应设置反滤层或排水盲沟。喷浆护坡在基岩裂隙不太发育、无大崩塌的坡段,可采用喷浆机进行喷浆、喷混凝土护坡,以防止基岩风化剥落。植物护坡种草护坡对坡比小于1.0:1.0的土质、强风化岩质坡面,可采取种草护坡,在坡面整治后,根据不同的坡面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采用直接播种法;密实的土质边坡上,采取坑植法;一般选用生长快的低矮匍匐型草种。造林护坡对坡度10°~20°,在坡面土层和强风化岩厚20cm以上、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可采用造林护坡。采用深根性与浅根性相结合的乔灌木混交方式,同时选用适应当地条件、速生的乔木和灌木树种。在坡面的坡度、坡向和土质较复杂的地方,可将造林护坡与种草护坡相结合起来,实行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或藤本植物护坡,要应适当密植。综合护坡砌石草皮护坡在坡度小于1.0∶1.0,高度小于4m,坡面有渗水的坡段,可采用砌石草皮护坡。可采用坡面下部1/2~2/3采取浆砌石护坡,上部采取草皮护坡;或在坡面上每隔3m~5m修一条宽30cm~50cm砌石条带,条带间的坡面种植草皮两种形式。格状框条护坡在路旁或人口聚居地附近的土质或沙土质坡面,可采用格状框条护坡。可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作网格的格状框条。网格尺寸一般2.0m见方,框条宽30cm~50cm,框条交叉点用锚杆固定,或加深埋横向框条固定;网格内种植草皮。坡脚挡土墙防护削坡后因土质疏松或废渣、废石、弃土等松散土石堆,可能产生崩塌,危害到行人、耕地、水利设施等安全,在坡脚处应修筑挡土墙予以防护;同时可根据需要在距坡脚1m处,开挖防洪排水渠,断面尺寸根据坡面来水情况计算确定。挡土墙的结构形式:重力式、半重力式、衡重式等多种,可根据不同的地基、土质、环境等不同条件,对其抗滑、抗倾覆、地基承载力进行稳定性分析后选用。墙后排水:当挡土墙后地下水位较高时,为降低水位,要在墙后设置排水系统,其形式可按相关规范选用。1.3.1.4场地整治类主要治理工程土地平整工程○填土○挖高填低○挖低填高等次要工程防排水工程植被恢复工程。填土工程凹坑、沉陷、塌陷深度不到1m的,应填平,尽量恢复为原地类。凹坑、沉陷、塌陷深度1m~3m的,可填平,也可采用挖高填低,原则上尽量恢复为原地类。挖高填低工程对深度>3m的凹坑,已稳定的沉陷、塌陷,凹陷场地地面标高高于地下水位的,可采用挖高填低工程处理,把整治区内采矿废渣、废石、弃土等堆积土石或其它较高处挖出土方,用于填平整治区内凹陷、沉陷、塌陷等较低的地方,尽量恢复为原地类。应达到整治区内土方量平衡,基本上渣尽坑平。四周应设满足排水要求的防洪排水沟渠。挖低填高对深度>3m的凹坑,已稳定的沉陷、塌陷,采矿凹坑底面标高低于地下水位的,不具备回填土源条件的,或有景观要求的可作水面改造成水塘、景观池、蓄水池。把整治区凹陷、沉陷、塌陷地方进一步挖低,形成水塘、景观池、蓄水池,用挖出的土填到需要填高的地方,修整成台地,尽量恢复为原地类。应设满足排灌水要求的排灌水沟渠。填土应尽量利用自然水下填土、或机械压实等方法让填土密实,使填土有一定的紧实度。1.3.1.5排水工程排水工程是矿山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类和地质灾害类治理恢复工程中的次要工程。排水沟断面应满足山坡来洪雨

1 / 4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