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凤凰台的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5课古诗一首-主讲人:刘太平•中文系B1002•姓名:刘太平•学号:1025801059•你听说过凤凰台吗•你知道李白吗•那么《登金陵凤凰台》是谁写的,你想知道吗•你想学这首诗吗•学了《登金陵凤凰台》你就慢慢知道了。那么接下来这堂课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首诗关于凤凰台凤凰台之名,最早见于南朝刘宋文帝元嘉年间.据载,刘宋元嘉十四年,有头小足高、五颜六色、叫声悅耳,状如孔雀的大鸟三只,飞到秣陵(今南京市)永昌里,栖李树而鸣。群鸟随之,比翼而飞,人以为凤凰。扬州刺史、彭城王义康乃改永昌里为凤凰里,并于附近保宁寺后山筑台建楼纪之,台为凤凰台,山名凤台山,保宁寺为凤游寺,街名来凤街。•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关于李白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掌握诗歌中的意象与所用典故,•2.能力目标:•能运用比较、想像、联想、品味关键词语等方法鉴赏诗歌。•3.情感目标:•体会并感悟诗歌通过写景、怀古所表达的壮志难酬、忧国伤时思想感情,获得精神上的感染与愉悦,陶冶爱国主义情操。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好的诗歌能做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我们来具体分析这首诗的内容。诗句赏析•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凤去台空江自流。•而今凤凰鳥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迳自东流不停。•首句用凤凰来去引出全诗,是以怀古起兴。古代以凤凰为祥瑞的神鸟,传说中,凤凰鸟只有在天下清平之世出现,因此古代都以凤凰鸟的出现为治世祥瑞之征,李白乃以凤凰之来去,寄予王朝兴衰之感。李白见唐室倾危,想起昔时凤凰鸟游憩此地的传说,是怀古之情,也是对盛世的期待,而今凤凰不再,此地空无所有,只有江水依旧东流,此中深致忧国之慨。•吴宫花草埋幽径,•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衣冠成古丘。•东晋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成了古老的坟冢,长眠地下。•吴宫:三国时东吴所建的宫苑。•晋代衣冠:指东晋时王、谢等显贵世家。•指东晋时王、谢等显贵世家。•王谢:六朝时代王氏、谢氏的并称。后以王谢为高门氏族的代称。•晋代衣冠:•晋代原都长安,永嘉大乱之后南渡,晋元帝时改都金陵。唐代原都长安,因为安史之乱,迫使太子即位于灵武,同属偏安政权,便有倾覆之忧。•晋代衣冠•指东晋时王、谢等显贵世家。•王谢:六朝时代王氏、谢氏的并称。后以王谢为高门氏族的代称。•晋代原都长安,永嘉大乱之后南渡,晋元帝时改都金陵。唐代原都长安,因为安史之乱,迫使太子即位于灵武,同属偏安政权,便有倾覆之忧。•心情:吊古而伤今•→登台想象吴宫繁华景象,晋代显贵风流事迹,如今隐于幽径,成为古丘。→吊古•→因思一朝既衰,便被取代,大唐盛世已成过往,唐室岌岌可危,遂发忧叹。→伤今•作法:前后对比,表现人事已非的今昔之感•吴宫花草:美盛景物←→幽径:凄凉景致•晋代衣冠:美盛人事←→古邱:凄凉景致•→人事已非,而江山如故,所以往下笔锋一转,由古转今,接着描台上所见的实景:三山和二水。•三山半落青天外,•远处三山的峰峦,若隐若现地耸立在青天之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秦淮河的两道水流,中间就从白鹭洲区隔开来。半落:若隐若现地耸立(或半壁江山的失落)。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南岸,因有三峰相连而得名。白鹭洲:在今南京市区西三里,因常有白鹭聚集而得名。颈联写山水之阔,却若有寓意:三山半落青天外→写云雾笼罩着三山,彷佛国君被群小包围而不得见;二水中分白鹭洲→写白鹭洲所中分的二水,暗喻君臣被奸邪所离间,不得相见。站在台上,看到金陵所见的三山二水,而极目西眺,长安终不可见,故引出尾联。•总为浮云能蔽日,•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会掩蔽了太阳,•长安不见使人愁。•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浮云能蔽日:诗词中常以浮云指小人,以白日喻君主。长安:借指朝廷。总为浮云能蔽日:指奸邪之小人,围绕于君王四周进谗,使忠臣无由进言。此如玄宗宠幸杨贵妃、杨国忠、李林甫等,荒废朝政。→意在思君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自伤遭逐,眼见天上浮云杳杳,不见长安,不觉兴起无穷愁思。→意在忧国尾联归结主旨:不但思君忧国,而且自伤谗废。安史之乱,玄宗迁西蜀,太子即位灵武,唐室山河尚未收复,不能不为朝廷忧伤。而此身无由自达,抱负终归虚想,亦不能无自伤之情。唐代安史之乱,迫使玄宗迁蜀避难,太子即位于宁夏灵武,李白也因永璘王事件流放夜郎。白心雄万夫,欲大有作为,惟不得重用。眼见江山陵夷,感慨国难未已,因怀古而动怀君之思,惟自伤谗废,望帝乡而不见,乃触境而生愁。于是就创作了《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登凤凰金陵台》就这样产生了艺术特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其中所回荡着的那种充沛、浑厚之气。气原本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从先秦时代起就被广泛运用。随着魏晋时期的曹丕以气论文,气也就被当做一个重要的内容而在许多的艺术门类里加以运用。虽然,论者对气的理解、认识不完全相同,但对所含蕴的思想性情、人格精神与艺术情调,又都一致认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明显地充溢着一股浑厚博大之气,它使李白观古阅今,统揽四海于一瞬之间,且超然物外,挥洒自如。浑厚博大之气使李白渊深的思想,高妙的见解,阔大的心胸,成为编织巨大艺术境界的核心与精神内含。就像透过“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巨大立体时空,可以感受到历史的脉搏跳动与诗人的呼吸一样,通过李白的举重若轻,从容自在,以浩然雄大之气充塞整个诗歌境界的努力,也能更进一步感受到他整个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点。此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有的说气魄略逊崔诗。但此诗自然奇巧,并表现了政治上非常失意的心情。《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课堂小结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三、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五、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对仗工整,气象万千。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以其旷达高远与略带黯淡色彩的吟咏,成为文学史上独特的凤凰咏叹调。课后作业•结合本堂课所学方法,进一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总结鉴赏并比较崔颢《黄鹤楼》与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两首诗的异同?•(指导:在比较阅读中,要重点比较以下几方面)•A.从韵律上看,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是步崔诗原韵,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B.从诗的开头看,崔诗一开头就点明题意,三次出现“黄鹤”,李诗也是一开头就点明题意,三次出现“凤凰”。•C.从内容上看,崔诗用传说,李诗也用传说。•D.从写作手法上看,都是先写景,后抒情,结尾都抒发一种愁思。只不过李白抒发的是担心国君被奸邪包围,自己报国无门的忧思,而崔颢抒发的是思念家乡之情。•E.从语言上看,也都是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所以古人都认为这两诗“工力悉敌”、“格律气势,未见甲乙”。•F.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